第3章 鞑子来了
做好决定之后,刘博源把挂着的那壶箭矢也取下来,细数一番,还有十二枝箭矢,一股脑地把箭矢从箭壶中全部倒了出来,发现也只有五六枝箭矢能用,其他的要不就是箭头脱落,或者箭杆的翎羽没有了。
磨刀不误砍柴工,既然要去城外狩猎,那就必先利其器,刘博源把箭矢全部收回箭壶,准备等会修补一番。
“源儿,源儿,过来吃面了。”厨房里传来罗氏的喊声。
“好的,娘,我马上过来。”刘博源应声回道,说完便把榆木弓和箭壶放在炕上,走出里屋。
………….
桌上一大海碗冒着热气腾腾的白面条,上面还放着一个荷包蛋,让人一看就很有食欲。
刘博源咽了咽口水,眼睛看着海碗中的食物。自打穿越到现在,也快有两三个月的时间了,每天不是黑面馍就是麸麦饼,实在难以下咽。今日这顿白面条,自然使得刘博源食欲大开。
一旁的罗氏一脸慈容的看着刘博源,温声道:“源儿,趁热吃,今日当值辛苦了,吃完就把碗放在桌上,娘来收拾。”说完便要走出厨房。
刘博源看着自己面前就放着一碗白面条,急声说道:“娘,你也来吃点。”
罗氏笑着道:“娘不饿,早晨已经吃过了。”(注:古时候因生产力低下,百姓一天也就早晚两顿,中午都是不吃的,至于贵族那就不同了。)
刘博源连忙道:“娘,这么一大碗,我也吃不完,我给您分一半。”说着赶紧拿了一个碗,分出一半到另一碗里,端到了罗氏面前。
罗氏接过刘博源递出的碗,笑着说道:“我家孩儿长大了。”
两母子高高兴兴地吃完这顿饭后,刘博源回到里屋,把榆木弓和箭矢拿到院中,把弓和箭重新维修了一番,以便出城狩猎。
忽然一声巨响传来,把正在院中的刘博源吓了一颤,手中的榆木弓差点掉在了地上,紧接着又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锣声和叫喊声。
正在屋内织布的罗氏听到动静,惊慌失措的从屋内跑了出来,一脸的紧张的叫道:“源儿,源儿,快些躲起来,鞑子来了,是鞑子来了。”
刘博源心中也是一惊,他穿越至今,还没见过鞑子,却经常听堡内的老人讲鞑子弓马娴熟,能征善战,以一敌十,甚是凶残。
看到母亲罗氏一脸惊恐的神色,刘博源有些难受,作为一个儿子,没能让自己母亲吃饱穿暖,还要担心受怕的遭到鞑子的侵扰,这让身为男子汉的刘博源难以接受。
看着手中握着的榆木弓,这让刘博源有些安下心来,也下定决心要让鞑子吃个苦头,镇定地安慰道:“娘,您放心待在家里,我去看看到底发生何事。”
说完,连忙跑进里屋把红笠帽戴了起来,又把放在屋檐旁的长枪也拿在手上。
罗氏在一旁看着刘博源全副武装准备上战场的样子,连忙嘱咐道:“源儿,你要小心一点啊,刀枪无眼,鞑子的箭矢可不会留情啊。”
刘博源听完罗氏的嘱咐,点了点头笑道:“娘,你放心吧,我知道了。”随即走出院子。
………..
街道上到处是一些惊慌失措的人群,凄厉的敲锣声“哐哐”直响,堡内也不断传来婆娘的呼唤声,兴许是自家孩子或丈夫不见了。
刘博源看着这慌乱的场面,也没去关心这些四处叫喊的百姓,直接往东门而去。
因为他知道,鞑子要想劫掠,就必会往东而去,那里是通往榆林城的官道方向,一些村庄和墩堡都分布在那里。
登上东门城墙,刘博源发现已经有些士卒站在了城墙上,只是神色有些紧张,拿着武器的双手也有些颤抖,目光眺望远方。
刘博源仔细远望,发现离东门最近的一个墩堡燃起三条烟柱,炮声也是一响。刘博源也不知这代表的什么意思。
这时有人连忙喊了出来:“炮声一响,狼烟三柱,赶紧放炮点烟。”
没过多久,威武堡上空也响起了一声炮响,紧接着三柱狼烟也笔直的升向高空。
很快的,威武堡周边的一些墩堡也是炮声炸响,烽烟四起,传向更远的营堡。
刘博源看着这声势浩大的动静,也是一脸疑惑地拉着一旁的一个士卒问道:“这来了多少鞑子啊 ?”
那士卒也没回头,只是紧张地盯着远方,颤抖地道:“炮声一响代表在百人以下,狼烟三柱则是有三十人左右。”
刘博源一听这回答,脸上也是抽搐了一下,刚登上城墙时,他也大略看了一番,站在城墙上的士卒大致也有上百人了,难道还不能消灭那些进犯的鞑子。
刘博源扫视一遍,寻到熟识的李大勇和刘三更二人,只见二人蹲在垛墙后面,眼睛紧紧盯着远方,丝毫没注意到刘博源的到来。
忽然,城墙上的箭楼传来紧张的尖叫声:“鞑子,是鞑子来了!”
其余的士卒一听,原本就紧张的神色显得更加慌乱了,有的甚至扔下手中武器,跑下了城墙。
刘博源作为现代人,明白在古代的军队当中,非常容易发生混乱,特别在打仗的时候,一旦有一人出现逃跑,就很容易带动其他人一起,这就容易造成军队的溃败,输掉一场战争。
因此,刘博源连忙站了出来,大声喊道:“兄弟们,就这几十号的鞑子,也敢袭扰我威武堡,真不把我们放在眼里。”
“看我今日叫他们有来无回。”
兴许是有人出头,刘博源的喊话,确是起到一定的稳定局面作用。但仍有士卒跑下城墙,他细看一下这些逃跑的士卒,竟都是冯守仁冯把总手下的战兵。
说来也奇怪,在延绥镇有着两套不一样的军队管理系统,分别是由延绥镇总兵所指挥的战兵和榆林卫指挥使所管辖的卫所兵。平日里双方都是互不干涉,各自守着自己的营堡,当然也有的营堡是双重管理的。
在威武堡就有一个哨的战兵,大致百十来号人,至于是否真的有这么多的战兵,刘博源是一点也不相信,能有一半数额就很不错了。
在明末的军队中,不管是战兵还是卫所兵,当官吃空饷那是常态。如若是有上官来核查兵丁数量,就会把一些老弱病残也拉上凑人数,以此应对上官。
看着跑了近半数的士卒,刘博源脸色也是十分难看,鞑子的踪影还没看到,士卒就跑了这么多。
这让刘博源气愤之余也是心寒,作为保家卫国的官兵,敌人的影子都没看到,就蜂拥逃散,也难怪大明朝会灭亡了。
“鞑子距离多远?”刘博源冲着箭楼上喊道。
“目测三里,战马约百匹。”箭楼上传出回答声。
三里的距离,以战马的冲刺速度,至多五分钟就会到达堡门前。
逃避是赶不走鞑子的,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准备好守城器械,以应对鞑子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