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设下圈套
李华看到陈淮山并未出来,心里很是不满,“你们陈将军呢?”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恼怒和质问。周围的人都感受到了他的不满,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李华是一个急性子的人,他原本期待着能与陈淮山当面交流,解决一些重要的问题。然而,陈淮山的缺席让他感到被忽视和不被尊重。
他的脸色阴沉下来,眉头紧皱,眼神中闪烁着不满的光芒。他来回踱步,不时地看向门口,希望陈淮山能尽快出现。
旁边的人试图安慰他,但他根本听不进去。他心中的怒火越来越旺,仿佛随时都会爆发出来。
李华来到军营,看到门口站岗的士兵,便上前问道:“你们陈将军呢?”士兵抬头看了一眼李华,回答道:“陈将军正在营帐中与诸位将领商议军事。”李华点了点头,说道:“那我便在此等候。”士兵微微颔首,继续站岗。
过了一会儿,陈将军从营帐中走了出来,看到李华,笑着说道:“李兄,你怎么来了?”李华拱手说道:“陈将军,我有要事相商。”陈将军说道:“好,我们去营帐中说。”
两人进入营帐,李华便将自己的来意告诉了陈将军。陈将军听后,沉思片刻,说道:“此事事关重大,我需要与诸位将领商议一下。”李华说道:“好,我在此等候陈将军的消息。”
陈淮山面无表情地看着眼前的人,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和冷漠。他语气冰冷地问道:“李将军,你打算在哪里扎营呢?”这句话仿佛带着刺一般,让人感到一阵寒意。他的声音平静而又低沉,但却蕴含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威严。似乎在告诉对方,他对这个人并没有什么好感。
李华一听自己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对方就要将他赶走,顿时怒不可遏:“陈将军,本将军可是公主亲自任命的西路将军!你如此对待本将军,莫非是不把公主放在眼里吗?”
陈淮山一脸幽怨,“李将军不是我不想收留你,你也看了就这么大地方,我们两个军营挤在一起,万一敌军偷袭。”
李华一听,什么投靠,我带着三万大军,会依赖你,我只不过觉得这个地方比较安全,你也做好了一切应战准备。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屑,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对对方的提议并不以为然。
李华转身面向他的三万大军,士兵们整齐地排列着,士气高昂。他举起手中的长剑,大声说道:“将士们,我们有自己的实力和策略,不需要依赖他人!这个地方确实安全,但我们不是来避难的,而是要为了胜利而战!”
士兵们齐声高呼,表达着他们的决心和信心。李华满意地看着他们,然后转过头,再次看向对方:“我们会与你合作,但不是投靠。我们将共同制定战略,共同应对敌人。”
陈淮山看着他坚定的眼神,心中暗自叹了口气。他知道,这个人是不会轻易改变主意的。为了给云缨公主一个面子,他也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陈淮山带着他来到了一间军营,帐篷虽然不大,但却十分整洁。他指着床边的一张椅子说道:“你就睡在这里吧。”
他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走到椅子前,坐了下来。陈淮山看着他的背影,心中不禁有些疑惑。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来历?为什么他一定要住在这里?
陈淮山摇了摇头,不再去想这些问题。他转身走出了房间,轻轻地关上了门。他知道,这个人一定有他的理由。他只希望,这个人不会给他带来什么麻烦。
李将军皱了皱眉头,“陈将军,如今敌军压境,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共同抗敌。如果我们分开扎营,更容易被敌军各个击破。”陈淮山无奈地叹了口气,“好吧,李将军,你说得有道理。那我们就一起挤一挤吧,希望不要出什么乱子。”
于是,两个军营合并在了一起,士兵们开始忙碌地搭建帐篷和防御工事。然而,由于空间有限,营地显得十分拥挤,士兵们的行动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李华根本就不会带兵打仗,他在军队中的地位完全依赖于他的家庭背景和个人关系。然而,他却凭借着这些优势在军营中耀武扬威,对士兵们指手画脚。无论是军事行动还是日常管理,他都喜欢插手干预,并要求所有事情都必须向他报告并经过他的批准。
这使得整个部队陷入了混乱和低效状态。士兵们感到沮丧和失望,因为他们无法得到有效的领导和指导。而李华则沉浸在自我满足之中,认为自己的权力无人能挑战。
陈淮山高坐营帐之中,面色阴沉,眼中闪烁着寒芒。他的目光扫过下方的众将军,声音低沉地说道:“李华此人,屡次犯我军规,不加以惩治,难以服众。今日召集诸位将军,便是要商议如何处置他。”
众将军闻言,纷纷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起来。有人主张严惩,以正军法;有人则认为李华战功赫赫,应当从轻发落。
陈淮山静静地听着众人的讨论,心中已有了计较。他抬起手,示意众人安静,然后说道:“李华之功,我心中有数。但军法如山,不可徇私。我意,将其降职,罚其俸禄,以儆效尤。”
众将军听了,皆表示赞同。陈淮山接着说道:“此事便如此决定。另外,我要告诫诸位,我军军纪严明,任何人都不得违反。若有再犯者,定不轻饶!”
众将军齐声应道:“谨遵将军之命!”陈淮山点了点头,挥手示意众人退下。营帐中只剩下他一人,他静静地坐在那里,思考着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陈淮山站在营帐内,面色阴沉地盯着地图上代表李华军队的标记。他心中的杀意如潮水般涌动,一万个杀李华的理由在他脑海中翻腾。然而,他也清楚地知道,李华是云缨公主钦点的西路将军,不能明目张胆地动手。
陈淮山深吸一口气,努力压制住内心的冲动。他明白,直接杀了李华可能会引起云缨公主的不满,甚至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他需要一个更巧妙的计划,既能除掉李华,又不会引起怀疑。
陈淮山开始思考如何利用战场上的局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仔细研究地图,寻找着可以利用的机会。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一处地形上,心中涌起了一个计划。
他决定在下次战斗中,故意安排李华的军队陷入困境,然后再以救援不力的罪名借机除掉他。这样一来,他既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又可以把责任推给战场的不确定性。
陈淮山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冷酷的笑容。他知道,这个计划需要精心策划和执行,但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到。他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届时,他将亲手除掉李华,为自己的铺平道路。
李华心中带着一丝不满和疑惑,缓缓地走进了陈淮山的营帐。营帐内气氛凝重,坐满了将领们,他们正围绕着一张地图激烈地讨论着军机大事。
李华的到来引起了一阵短暂的沉默,众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他。陈淮山见状,微微皱了皱眉,示意李华先坐下。
李华坐下后,静静地听着将领们的讨论。他发现他们正在商讨一场重要的战役计划,涉及到军队的部署、战术的运用等关键问题。他心中暗自懊恼,自己竟然错过了这么重要的会议。
随着讨论的深入,李华也逐渐被吸引进去。他开始认真思考将领们提出的各种方案,并时不时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他的观点引起了一些将领的关注,他们开始与李华进行交流和讨论。
在讨论中,李华逐渐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他的建议得到了一些将领的认可,陈淮山也对他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最终,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战役计划初步确定下来。陈淮山站起身来,对将领们的努力表示感谢,并宣布会议结束。
李华缓缓地走出营帐门口,然后突然停下了脚步,他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要急迫地立下功劳,好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他深吸一口气,转过头来,看着身后的陈将军,坚定地说道:“陈将军,这次任务我觉得还是由我来出战。”
陈淮山看到李华上钩后,心中暗喜,但他表面上却表现得十分真诚和担忧。他焦急地说道:“不行啊!不行啊!这次出战实在太危险了,您可是我们的李将军啊!您是文人出身,到时候在战场上,枪剑可不长眼睛啊!我不能让您冒这个险。”说着,他用力地摇着头,仿佛要把所有的顾虑都甩出去。
李华眼睛一瞪,怒目圆睁地看着陈淮山,脸上露出一丝愤怒和不满的神情。他心里暗暗咒骂道:\这个家伙竟然敢如此轻视我!我可是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他怎么能这样对待我?\ 想到这里,李华不禁感到一股怒火涌上心头。
然而,当听到陈淮山说自己读过《孙子兵法》时,李华心中不由得一惊。他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盯着陈淮山,心想:\这家伙居然还会读兵书?这让我有些意外啊……不过,就算他读过又怎样?我才不会轻易被他吓倒呢!\
李华决定展示一下自己的学识,以证明自己并非只是个只会读书的文弱书生。于是,他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身子,试图展现出一种自信和威严。他用坚定而有力的语气说道:\哦?你读过《孙子兵法》?那你知道其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吗?\
陈淮山看着他突然冒出这么一句,不由得“哈哈”大笑了起来,那笑声震得附近的树叶都微微颤动着。
他摇了摇头,目光凝视着李将军,眼中闪烁着一丝戏谑:“李将军啊,这纸上谈兵,和实际行动可是两码事啊!”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淡淡的嘲讽,仿佛在告诉李将军,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陈淮山深知,战争并不是简单的战术布置和战略规划就能取胜的。真正的战场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只有亲身经历过战争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的复杂性。
而这位李将军,或许只是一个理论家,对于实战却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认识。
陈淮山觉得有些好笑,但同时也对这种空谈感到无奈。他知道,这样的纸上谈兵只会让人陷入虚幻的想象之中,无法应对真实战场上的挑战。
他希望这位李将军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实践来积累经验,从而更好地指挥军队,取得胜利。毕竟,战争的胜负并不仅仅取决于理论,更需要勇气、智慧和实际行动的支持。
李华看着陈淮山那副不可一世、自以为是的样子,心中的怒火愈发旺盛起来。他瞪大双眼,紧紧地盯着对方,仿佛要将其吞噬一般,咬牙切齿道:“我愿意立下军令状,如果这次偷袭不成,我愿以死谢罪!而且此事与其他人毫无关系!”他的声音带着坚定和决绝,回荡在空气中。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让人无法忽视。
陈淮山一听这话,心里就乐开了花,心想:“哈哈,终于上钩了!”他脸上却不动声色,继续说道:“我没有小看李将军的意思啊,我只是担心将军的安危罢了。毕竟,敌人那么强大,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啊。”说完,他故意叹了口气,装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然后,陈淮山突然站起身来,一脸严肃地看着对方说:“不过,如果李将军真的有信心打败敌人,那我自然会全力支持您。但如果失败了……”他顿了顿,话锋一转,“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啊。所以,我还是希望将军能够谨慎行事,不要轻敌。况且云缨公主也看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