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周家两兄弟把麦子装上牛车往麦场拉。梁芬李杏和苏锦领着几个孩子也没闲着,手里挥舞着镰刀割着麦子。两个小一点的男孩跟在她们后面捡麦穗。
现在正是夏季最热的时候,在烈日炎炎的照射下,几个人连热再累的汗水淌过了脸颊,滴答的汗水有的滴在了脚下的泥土里。为了防止汗水流进眼睛里,用袖子抹一把脸。接着割一个个干劲十足。
老三媳妇苏锦割着正起劲,左手抓一大把麦子,右手紧握着镰刀,一使劲一大把麦子就被割了下来。
麦子是割下来了,但是这么一使劲苏锦也不知怎么了,就好像使劲过猛了,把肚子抻了一下。然后就丝丝拉拉的疼。
苏锦也没太在意,平时干活也是这么用力干的,也没觉得怎么样。
苏锦当年未出嫁在娘家时,那可是爹娘和两个哥哥的手心里的宝。苏锦她爹苏社是这十里八村的,唯一一个开私塾的教书先生。
苏社娶妻王氏生有两儿一女。大儿子苏忠,二儿子苏城,苏家可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尤其女儿苏锦不但是三个孩子中最小,还是从小长得也是水灵灵小脸粉白粉白的,长长的睫毛,一双桃花眼一眨一眨的,就像会说话似的,别提多招人喜欢了。
那可把苏家夫妻喜欢的不得了。那可真是放在嘴里怕化了,放在头顶怕吓着。
在家里简直是没干过活,什么喂猪喂鸡的活都没干过,就更别提地里那么劳累的活计了。
当年求取苏锦的年轻后生,不说是数不胜数,那也是不老少。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苏先生教的学生里没成家的,看见小师妹长得如此光彩夺目,这些学生又都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哪个见了这样的大美人能不动心?
再加上屯里的女孩都下地干活,一个个的脸都晒得红黑红黑的,有那么几个白一点的长的他们都觉得,这些女孩也都不如苏锦这个小师妹十分之一好看。
所以上苏家说亲的都能把苏家的门槛给踩烂几条了。别看苏母是个农家老太太,但是她的思想不守旧,对宝贝闺女的婚姻没有过多干涉。
苏家夫妻没有像别的人家那样的,父母替女儿做主包办女儿的婚姻。而是女儿到了说亲的年龄,由王氏出面透漏女儿的口风,看看来说亲的人家里女儿有没有中意的。
王氏装作无事和女儿坐在炕上,做着手里的针线活。话家常有意无意中从女儿口里透漏出,自家闺女对老头子的学生周长河有意。
王氏心里有了数,晚上两口子躺在炕上,王氏就把这事说了。
苏社对周长河这个学生多少还是了解的,毕竟周长河在苏家私塾读了好几年书了。
苏社就对王氏说:周长河这个后生为人老实厚道,在读书上虽说不上那么聪慧,但是难得的人品好,长得也不错是个好后生。但是那只是他对自己的学生的看法。
如果要是把自家的宝贝闺女许给他,总觉得他和他们周家配不上自家闺女。自家宝贝闺女人长得别说是十里八乡的,就是整个石城镇都是数一数二的,而且还知书达理,刺绣哪方看着都是有大家小姐的风范。
他怎么能让各方面都优秀的宝贝闺女嫁给一个泥腿子。
虽说周家在这十里八村的也是过得不错的人家,但是跟他们苏家比起来那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的。
所以苏社是不同意的,但是王氏一听苏社说周长河人品好,长得也不赖,她就放心了。
她在心里想人品好就行了,家里虽然不如他们苏家,那以后他们娘家可以帮衬着点,慢慢的日子就过起来了。
虽说真要是给女儿找自己中意的女婿,倘若女儿中意的那个后生人品不怎么样,人家在穷苦那么她说什么也不会把女儿嫁给这个样的人和人家的。
现在老头子只是在她面前说不同意,但是王氏知道自家老头子是拧不过自家闺女的,早晚他得顺着闺女的心意的。
闺女是她怀胎十月生出来的,啥脾气她是知道的,她喜欢的人是非嫁不可的。你要是不让她嫁给周长河,可能她这辈子都得在家里养家姑姥了。(养家姑姥意思是在家当一辈子老姑娘不嫁人。)
王氏觉得女儿嫁给周长河不管咋说都是下嫁了,但是自家就这么个宝贝闺女,没办法,闺女自己看中的,只能随了闺女的心意了。
但是随后王氏也想开了,下嫁周家。周家不管咋说,就是看在自家老头子份上,也得高看闺女一眼,人这一辈子钱再多能怎么样,说来说去啥也没有过的舒心来得好。
苏母想开了,有时就劝说老头子几句,让他随了闺女的心愿。
苏社听自家老婆子说得话,他就把他的想法说了。他原先想着他的大儿子苏忠在镇上上班是镇长秘书,他想着让儿子在镇上给闺女挑一户好的人家,小伙也不错的给闺女定下。等闺女嫁到镇上,有大儿媳妇在镇上她们也互相有个照顾。
苏锦和她的两个嫂子相处的很好跟亲姐妹似的。
大嫂李英是前几年才和一双儿女搬到镇上和苏忠一起住的。
李英在老宅时,和婆婆妯娌小姑子这一大家子有活一起干,没事了坐在一起做点针线活儿,热热闹闹的唠着嗑都已经习惯了。
一家四口单独在镇上生活,丈夫上班,两个孩子也都送去学堂,这猛不丁的家里就剩她自己了。她觉得自己一天除了做饭洗衣服,打扫屋子就没什么干的了。
这人要是干惯了活儿,冷不丁的干待着,她还有点无所事事的赶脚。再加上连个说话解闷的人都没有。
李英在镇上待不下去了,说什么都要领着两个孩子回屯子去,李英是地地道道的村姑,大字不识一个。
她能嫁给苏忠这样有学识的人,还是苏忠的爷爷和她的爷爷包办的。她不知道孩子在新学堂学习意味着什么,但是苏中知道啊。
他是不能让她把孩子领回去的,虽说父亲也是教书先生,但是父亲教的都是三百千,百家姓,千字文,孔孟之道,书写也都是毛笔字。
新学堂都是钢笔字书上的,知识和以往也是不一样的都是新知识。所以苏忠想了个办法,就是想把他妹妹苏锦接来和李英作伴。苏忠两口子也跟他爹苏社说过这件事的。
正好父子俩想到一块去了。他们的意思是有相当的。家世好的小伙人品也不错的,就把小妹嫁到镇上来,跟李英姑嫂也有个伴。
苏忠回去苏家老宅,就把妹妹接来镇上跟李英作伴来了。就这样苏锦这一年里也有半年住在镇上。
苏锦因为苏忠是给镇长当秘书的,在这个小石城镇作为镇长的秘书也算是个大人物了,职位不大,但关键是给镇长当秘书那得多荣耀啊!
更关键的是在镇长面前还能说得上话。所以苏锦在石城镇各家富户们眼里,那可是趋之若鹜般的存在。
苏锦不但是苏秘书的妹子,再加上苏锦本人也是个美人,各家少爷公子也都有意求娶,媒人上苏家说媒的都能把苏家的门槛踩烂了,硬是没有一家说媒成功的,媒人都是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
因为苏锦不同意,她只说这些人家有几个是真心想娶她这个人的,还不都是看上她大哥苏忠是镇长秘书的头衔了。
苏家人也都明白这个只是苏锦不同意的说辞,那些人家多少是有点那样的小心思。也是希望和苏家成了亲家,苏忠能在镇长跟前多替他们说几句好话,那他们家这一年的税收就能少几成。
镇上几个富户家的少爷对苏锦大多数还是真心诚意的,想娶她这个美得不可方物的女人为妻的。
但是苏锦一个也看不上,说什么也不同意,苏锦当时早已和周长河互相看对眼了,只是谁也没捅破那层窗户纸。
苏社看闺女这是非嫁周长河不可了,人家闺女十五六就嫁人生子了。他们老两口舍不得闺女像别人家女孩那样,早早的嫁人生子,一天有干不完的活。
虽说他家闺女未必就得像那些农户家的闺女一样,嫁过去就有干不完的活。
可人都常说天堂里的媳妇不如下地狱里的姑娘。所以他们就把闺女多留家里两年,想着多留闺女在家两年,想着多留闺女在家两年年岁也不算太大,更有时间挑选好人的家和好的后生。
哪成想两年过去了,和她们想的不一样了,还出了岔头了。
眼看着闺女再不找婆家再拖下去都要二十了。最后苏社还是顺着闺女的心意答应。
不管怎么说现在这年月都是爹娘包办婚姻的,苏家父母也算是开明了,所以就随了女儿的心愿。不再逼着她嫁给镇上的富户了。
从那时候起,苏母就把周长河放在心上了,王氏打这天起就对周长河上了心。
王氏一个妇道人家不可能跟苏社的学生打什么交到,有的时候和这几个学生见了面,学生们都尊称她一声师母,她也笑脸附和着说两句也就过去了。
现在不同以往了,女儿看中的她可得好好的掌掌眼,不能把女儿稀里糊涂的就嫁了,那可是关系着女儿的一辈子终身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