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拉李善长出来
朱标默默的看着眼前清澈的茶汤,此时热气升腾,却已经不复在湖里的滚烫。
他自己这个儿子怕是铁了心了要动儒家,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英儿你可知历代君王为了改变儒家,做了多少的努力才将儒家变成如今这样一副听话的样子?”
“没了他们,你去哪里找来如此听话的人来管理百姓?这天下朝政,万千事物谁来管理?那地方士绅们有谁来监督?”
儒家,是被历代先皇们,历代贤明君主不断改造好的产物,绝对是最为适合古代这大一统王朝的最好手下。
这是每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共同的认知,虽然深知他的弊病但是没有办法,这边是深深的无奈。
“这天下有亿万万的黎明百姓,想要统御他们,不是几个人就能完成的,总归是要有人管理的 !为何先秦百家争鸣,到最后就只是独尊儒术?因为其最终的礼法、仁义二字!可以很好的维持着天下的运行!”
朱标缓慢的走到了朱雄英的身前:“你先要动儒家,那便是和天下的读书人为敌!即便你拉拢了那什么衍圣公,一个没有实权不过是只有一个名头的人,又能做些什么呢!”
“到时候国朝动荡,好不容易安稳下来的天下,再次烽烟四起,是士绅们必定不会坐以待毙!大明将再度陷入无止境的动乱之中!北边北元还在虎视眈眈,若是趁此大范围南下你的二叔、三叔、四叔全都会战死沙场!”
“等到他们推翻了朱家,便会有新的他们认为听话的君主统治这里!你做的一切,都将化为泡影!”
朱标自从察觉到了朱雄英的意图,便开始不断的思索其中的可行性,因为他也深知儒家的弊端,甚至老朱也在思考。
地方士绅盘根错节,皇权只能达到县一级的时代,想要动这些士绅的根,那么就要做好被其大规模反扑的准备!
朱雄英想要变革儒家,想要提升这些工匠还有军人的地位,同时还要保证不被儒家反扑,这便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宋代他们抛出了程朱理学,老朱掏出了八股文,都是为了进一步改进儒家,但是依旧改变不了其最基本的思想。
朱雄英低着头,目光不断的闪烁着,他明白朱标说的都是对的,他想要将工匠的地位、军人的地位抬高到和士绅一样的地位,那就一定会触及士绅的根本!
但是!朱雄英目光坚定看向朱标:“爹!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只要不断提高产能,提高土地产出,那么百姓终将会过得越来越好!就像从三皇五帝茹毛饮血,再到现在田野耕种,男耕女织。都是工具的不断改变!”
“所以孩儿觉得,儒家既然历代君主都可以不断改变,那么为何孩儿不行!”朱雄英注视着朱标目光炯炯。
朱雄英没有任何的躲藏,将自己想要动一动儒家的想法完全的呈现在了朱标的面前。
今日的父子夜谈,本身就是要开诚布公,因为朱雄英已经深深知道自己的短板,若是不能说服朱标,甚至朱标身后的朱元璋,自己的行动怕是会直接被按在摇篮里。
虽然老朱对自己绝对宠爱,但是也不会让朱雄英自己一意孤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看着坚定的朱雄英朱标脸上的严肃表情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温和的笑意。
“你小子主意倒是正的很!胆子也大得很!这么严重的后果,竟然还敢迎难而上!”
朱标突然的态度转变叫朱雄英脑袋发懵,他正在飞速运转想着如何说服他,可见他的意思好像没有要反对自己?
那他刚刚其实是在考验自己?
“爹......您这是......”
朱标摇摇头,走回椅子上坐下:“说了这么多,你动士绅们的利益,动读书人的利益,只靠一个衍圣公这么个吉祥物是远远不够的!”
“汉代的外戚、三国的世家、隋唐的科举,宋朝的藩镇割据最后都是如何了?”
朱雄英反应过来,眼前一亮:“爹您是说要找一个同等的势力来打擂台!”
但是他不正在做这件事情么?
拉拢勋贵为自己站台?
就算是摊丁入亩时会损害他们的利益,但是朱雄英相信,下西洋带来的巨大收益,一定会让这些勋贵站在自己这一边!
朱标好似能猜到朱雄英的想法,将茶杯中的水一饮而尽:“如果我没猜错,你是想接军方,或者说勋贵的手来压制文官。但是自古以来武大于文从来都不是什么好事,对于国家来说武勋做大,就会渲染战争。因为只有战争,才能彰显他们军人的身份。”
“但是大明要发展,就不能一直打仗!你皇爷爷是开国皇帝,还能控制住军队,但是这种影响可不是几年就能消弭下去的!”
听着朱标的话,朱雄英不得不佩服其智慧,军国主义有多可怕,朱雄英是知道的,他可不敢将这样一个巨兽放出来!
仗,可以打!但是一定要是朱雄英经过计划之后,而不是被大势所胁迫!
朱标摆弄着茶壶:“你要在朝堂上找到足够威望的人!让他来为你站台,他来组织自己手下的势力来为你冲锋陷阵,而不是你培养的那些,连朝堂都没有登上的孩童们!”
“朝堂上有威望的?六部尚书?不,不可能他们不过是老朱提拔上来,但是有足够威望远远谈不上!难道是李善长!”朱雄英灵光一闪看向朱标。
朱标一连的微笑,一副孺子可教的样子。
“那你可知要如何说服李善长为你所用?他可是一个老狐狸啊!”朱标笑着将烤的已经熟透的橘子加了起来,微微一用力,里面的汁水就流到了一旁的汤碗中。
朱雄英面露自信的神色:“只要李善长还想要活命,想要保全他李家上下,那么他就必须要同意孩儿的提议!不然以后他恐怕生死难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