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择地举贤
《汉纪·昭武纪》:“建安十年夏,霍峻破周瑜于笠泽,进围吴县十数日,权出降。吴会富庶丰乐,帝置酒食飨士卒,取吴城中金银田宅以犒将士。帝领江左半数之地,霍峻、诸葛亮为左右,关羽、张飞、甘宁、赵云为爪牙,徐庶、诸葛瑾、步骘为谋主……”
吴县位于笠泽之滨,自春秋吴国起,筑有城池,历代以来多有修筑,分内城外郭之属。城池内外河网密布,水陆交通十分方便。
霍峻率众将校十余人,从胥门入郭,行于坦途大道。他留帐下水师将士于夫椒水寨,以免入吴县乡野扰民。
蒋济指着城门上的‘胥门’二字,笑道:“莫非此乃伍子胥之门?”
昔伍子胥被夫差赐死,留有遗言让子嗣把他的双眸挂在城门之上,要亲眼看着吴国被越国灭亡,故而蒋济以为胥门因伍子胥而得名。
鲁肃抬头望之,笑道:“此非伍子胥之门,而是盖胥之门。盖胥,舜王之臣,因功封于吴,有庙于笠泽,故而称胥门。吴人常唤为姑胥门,吴语之中,姑为方言之音。”
周瑜兵败,夫椒水寨已是归降霍峻,鲁肃亦在其中。霍峻知鲁肃能力,以宾客礼遇,进而准备将鲁肃举荐给刘备。
“姑苏!”
“姑胥!”
霍峻用官话念叨了几句,笑道:“吴语软侬与楚语雅言不同,甚有几分韵味。明日之宴,诸子可听吴语之乐,食笠泽之鱼。”
“笠泽白鱼味美肉鲜,宁记之久矣!”甘宁亦是享乐之人,笑道。
“且走!”
今日霍峻入城的目的甚是简单,带着众人来吴县参加二刘举行的庆功宴。
今距离孙权归降过了十几日,在孙权出面投降下,程普、全柔、贺齐三将归降,江左降兵被接管,吴郡诸县又传檄即降。
继而,刘备又听从诸葛亮的建议,取城中府库赏赐将士,又分发酒食,安抚住了军中将士。内外问题都解决了,江左又已平定,二刘决定犒劳封赏军中将校,赐予金银田宅。
在霍峻入城之时,刘备正与心腹几人谈论紧要之事。
“今克江左,我等暂居吴县,但此非长久之计。丹阳郡治宛陵虽可兼治黟山诸县,顾及江南之所。但却难屏蔽吴会二郡,保护江左之地。”
刘备坐在榻上,说道:“诸位以为当选何地治之,既能兼顾丹阳,又可屏障吴会二郡?某咨询仲邈,仲邈以为京口、秣陵二地可为左将军治所。”
从豫章赶至吴县的徐庶,说道:“庶顺江而下,船过金陵时,见其临江控山,恃要凭险,商旅通达,实乃兴治之所。主公欲成霸业,可治金陵。”
顿了顿,徐庶低声说道:“昔始皇巡至东南,闻金陵有天子之气,怒而改其名,遂而称秣陵。”
刘备目光闪烁几下,沉默不语,仅是观望属下众人动向。众人皆是面露喜色,交头接耳,谈论秣陵。
诸葛亮沉吟少许,说道:“秣陵也好,金陵也罢,皆不是主公可居之所。”
“嗯?”刘备将疑虑的目光投向诸葛亮。
诸葛亮轻摇羽扇,说道:“金陵,有天子气之语,古来知者众多。主公本被刘荆州忌之,今又移治金陵,练兵秣马,若有心人进以谗言,恐会让刘荆州难以心安。主公,以亮之见,不如居治京口。”
“京口者,控卫丹徒水道,上至江淮,下达吴会,水陆便捷。其城池坚固,依山而建,是为险要。”
“今曹操已平河北,主公若欲与之抗衡,需广积粮秣,招兵练卒,修筑城郭,借吴楚之力,阻敌于江北。故亮以为主公当治京口,显恭顺之心,示己为吴会屏障。”
点了点头,刘备说道:“孔明所言不无道理,金陵虽好,却非备之所能居。京口既可兼顾丹阳,又可屏障吴会二郡,当选此地为郡治。”
刘琰心念富贵,笑道:“主公,我军将士多是北方之人,远离乡野,不似长公子帐下将校,不知可分京口屋舍及园地桑田与诸将,以安将士之心否?”
“呵呵!”
刘备看出了刘琰的意思,又见众人皆有如此想法,笑道:“诸位随备从北至南,又征战江左数年,威硕不言此事,备亦有此念。”
话音初落,一直不发言的赵云,忽然发言说道:“启禀主公,昔前汉之时,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之语,舍孝武皇帝封赏。今国贼非但匈奴,乃有曹操,未可求安也。需天下太平之时,方敢议各返桑梓,归耕守宅。”
“今江左人民,初遭兵戈,流离失所,无心耕种,当让其各归田宅,令安居复业。户籍已成,可从兵调,或出赋税,如此可得丹阳百姓之欢心。”
赵云此言一出,在座众人面面相觑,心有不悦。
刘备微微挑眉,将众人神色收入眼底,又看向诸葛亮。
诸葛亮领会意思,拱手说道:“启禀主公,威硕之言甚有道理,众文武追随主公多年,背井离乡,立下无数功劳,当得居所。但子龙将军之语,亦是忠君爱国之语。”
“亮观京口城布局,乃屯兵之所。今为治所,当兼治民之用,不如修缮宅院让文武居之;江左地广人稀,又遭兵乱,桑田废弃,寡有人领。不如选无主之地,分于将士。”
别看刘琰、赵云在看田宅问题,实际上刘琰想让刘备允许他们这些有功之臣,去侵占京口百姓的良田,进而将百姓变为他们的佃户。
毕竟没有一个官僚自己亲自下田种地,都是由大量的佃户及奴婢打理田亩。因而土地兼并,必然伴随着侵吞人口,隐瞒赋税的情况出现。
历史上的蜀汉政权,从入蜀中开始,缺乏根基的元从、荆州将校,为蜀汉竭尽全力效忠的同时,实际上也成为恶龙。西晋灭蜀汉时,将元从、荆州官吏从蜀中尽数迁走,实际上搬迁了数万户之多。
赵云听出刘琰的意思,作为元从的一份子,自然知道刘琰是在为他们争取利益,而他却不太想接受。就如他所说,这些百姓可以编户齐民,缴纳赋税,出兵作战。如果他们侵占了,这些百姓将成为他们的佃户,从而损害到整体的利益。
作为统治者的刘备自然认可赵云的意见,但刘备也知道赵云的意见,仅是他一个人的想法。
你看刘琰、简雍、糜竺、糜芳、薛永、士仁这些人哪个不希望得到富贵。糜竺、糜芳兄弟作为刘备的天使投资人,倾家荡产,出资嫁妹,颠沛流离,如果不回报他们,刘备哪里有脸放,手下众人亦会离心离德。
至于诸葛亮之语,仅是缓和两方观点而已。为他们修建宅院,又分发无主田亩,暂时满足刘琰、糜竺等人的需求。实际上他们本质需要佃户、奴婢为他们劳作,方能满足他们的诉求。
刘备神情温和,笑道:“丹阳初下,农耕荒废,且让百姓归居。今金银已发,宅院将建,诸位暂可安居。若有所缺,可寻孔明,度支府库。”
“谢主公仁德!”
又闲聊半响,众人退下,大门紧闭。堂中仅留寥寥几人,霍峻不知从何处冒出,向刘备、诸葛亮、徐庶问好。
几人寒暄后,刘备又说道:“今孙权虽是归降,但孙氏旧臣众多。孙权不可久居吴郡,备与长公子欲将孙氏迁至襄阳,但又恐孙氏旧臣不愿。何如?”
徐庶捋着胡须,说道:“将孙氏尽数迁至襄阳,恐有刻薄之嫌。不如将孙权及其家眷迁至襄阳,将孙策之子孙绍留居乌程,以安抚孙氏旧臣之心。”
顿了顿,徐庶解释道:“孙绍年幼,不足为虑。及其年长,绍欲为乱,江左已安,挥手可平。孙权,某观其容貌,有英伟之风,非是凡人,不可留之。”
霍峻沉吟少许,说道:“孙氏旧臣,如程普、朱治不可留居,久留必为乱。程普滥杀数百归降兵卒,朱治有吴郡太守又有名望,二人乃孙氏三代之臣,忠心耿耿,当举家眷迁居襄阳。凡义子如朱然,改为施姓。”
当江左水师覆灭,程普手下军士听闻消息,聚数百人叛投荆州,不料被程普抓住。当晚,孙权让程普归降的消息也传到军中。程普不顾众人求情,怒杀数百人,可谓心狠手辣。
这种孙氏老臣用又不敢用,留在江左注定是祸患,不如扔到襄阳。
“那张昭、张纮二人呢?”刘备问道。
诸葛亮轻摇羽扇,说道:“江左二张,虽受孙策旧恩,但名声崇高,性情高洁,难行卑贱之事。主公与长公子可推崇二张,让二人修治典籍,以名士养之。”
顿了顿,诸葛亮笑道:“二张之名,连那曹操都欲求之为官。主公、长公子切莫忌而不用,用虚名厚待即可。至于其余江左旧人,主公可征辟青徐士人为官,又设招贤馆纳江左士人。”
二刘入江东除了瓜分郡县外,对于人才的瓜分亦有存在问题。诸葛亮认为对于二张这种顶级名望的士人,让他们治学讲经即可。青徐士人,刘备具有优势,可以选择征辟。江左士人,让他们自行认主,省得与刘琦发生冲突。
“可从诸位之语!”刘备点了点头,认可说道。
霍峻微挺腰背,说道:“使君,峻入江左水寨,得一贤能之士,本为孙权帐下旧人,江淮人士,姓鲁名肃,字子敬。心有韬略,为人方正,临事不苟,有周郎旧风,大将之略。”
“今子敬举于使君,愿使君信之任之!”
刘备神情颇是欢喜。霍峻一般不举用人,一旦推举,皆是上士。甘宁且不说了,为刘琦举荐的潘俊、王粲二人,其能力,才学有目共睹。
“好!”
刘备鼓掌笑道:“今夜备当见之,听其策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