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立太子禅
建安二十一年,夏。
曹操出入如天子,以杨修案问罪汉臣,许昌人心恐慌。
琅琊王刘熙畏曹操之行为,率家人数十口,潜逃至淮北,欲逃亡吴楚,投靠汉昌王刘备。(注①)
琅琊王刘熙,光武帝十一子琅琊孝王刘京之后,属于是纯正血统的汉室宗亲。
得知夏侯惇率军士追杀刘熙,江淮副督鲁肃闻讯,与将军霍笃亲率羆虺军迎之。夏侯惇忌羆虺军威名,畏而不敢深追。
琅琊王刘熙及其家眷数十口得救,鲁肃上报至武汉,请询刘备。
刘备大喜过望,命赵云率甲士千人,以王侯礼迎奉琅琊王刘熙,将其族人老小接至武汉。
刘备携妻、子数人设家宴,为刘熙家小接风洗尘。
汉昌王宫,刘备、糜氏同坐于榻上,夫妻情深,令人羡慕。
相较刘备朴素的王服,糜氏头戴凤冠,冠上的凤钗口衔明珠,凤鸟步摇在云髻上摇曳生姿,配合端庄、雍容的妆容,颇有一国之母之风。
糜氏非刘备首任之妻,而是在沦落东海之后,续娶之妻。
盖或是刘备续娶小姑娘为妻,两个兄长又倾尽家资相助,加之随常年颠沛流离,致使糜氏家产清空,故而刘备宁可自己用度简单,也舍不得让糜氏受苦,待其甚是宠幸。
这也是为什么刘备待糜芳如此宽容的原因之一,糜氏作为从小受宠的小公主,发起脾气来,刘备也要头疼几分。
甘氏年轻患病去世后,刘备想着糜氏无子有女,将庶长子刘禅交予糜氏抚养。糜氏对于年幼的刘禅也颇是喜爱,视若己出,亲自抚养,不假与他人。
糜氏端坐在榻侧,嘴角抿笑,持筷为刘备父子拾菜。而那小子刘禅坐在刘、糜之中,甚是乖巧安分。
坐在次席的琅琊王刘熙,身袭常服,不敢着王服以见刘备。他年纪虽与刘备相近,也是刘秀的正统子嗣,但却不敢自傲,而是以王兄尊称刘备。
毕竟刘熙非是傻子,他敢南下投靠刘备,怎敢自恃身份怠慢?当个吉祥物,便是他自身的定位。
刘备望着恭敬的刘熙,问道:“弟从北方来,不知中原形势何如?”
刘熙面露忧色,说道:“曹操之害更甚董卓,其效王莽之事,称公进王,残害皇后,鸩毒皇子。今又命逆子曹丕借杨修案,屠戮汉臣,其暴虐之举,人神共愤。”
说着,刘熙眼睛泛红,哭道:“汉室倾颓,四海动荡,若非王兄起兵吴楚,今天下将非我刘姓之所有。”
抹着眼泪,刘熙懊悔说道:“惜弟叔父不识曹操人心,竟于长安向天子进言,赞曹操为忠汉之臣。天下形势纷乱至今,多因董卓、曹操之故。”
汉献帝在长安之时,刘熙叔父刘邈曾入长安进献,途中刘邈路过兖州,得到曹操的礼遇。入了长安,刘邈夸赞曹操忠于汉室,给汉献帝留下深刻的影响。
故而汉献帝逃到洛阳时,诏曹操前来迎奉。曹操则是对刘邈颇是感激,随后在建安十一年,曹操立刘熙为琅邪王。
刘备深叹了口气,惋惜说道:“自安、顺二帝起,戮辱贤臣,任用奸佞,致使朝堂混乱。及冲、质二帝幼主在位,外戚、宦官当政,汉室倾颓,民不聊生。及桓、灵二帝上位,又亲小人,远贤臣,天下纷乱皆从此起。”
“天子不贤,自有奸臣作祟,今无曹操作乱,亦有袁绍谋逆。天下纷乱,在我汉家失民心,与弟叔父有何关系!”
说到后面,刘备似乎念起了自己在中原兜转的二十年光景,灾荒、瘟疫、战乱、屠杀笼罩着这片多灾多难的大地,神情不由低沉起来。
见夫君心情不好,糜氏转移话题,问道:“王弟既生于诸侯之家,不知可曾去往过洛阳,与下邳、临淄相较富庶,当是如何?”
刘熙露出追忆之色,说道:“灵帝继位时,熙曾随父亲入洛阳朝拜,时时洛阳之富庶,非下邳、临淄可论,口有百万,天下奇珍异宝皆齐至洛阳。”
“彼时西域之胡使、交岭之诸蛮,塞北之王侯,无不受命入京朝谒。然至十余年之后,董卓乱京师,屠戮臣民,发诸帝陵,淫乐纵恣。熙随叔父天子于长安,经洛阳,入长安,眼眸所见,皆是凋敝,已无京师昔日之繁华。”
言及发诸帝陵时,刘熙再次流下眼泪,然这次不仅是他一人落泪,连刘备也忍不住掉眼泪。
论汉室宗亲之屈辱,莫过于诸帝陵墓被挖。且刘备、刘熙出生于东汉末年,见过洛阳的繁荣,也知道那时汉帝的权威。与今下屈辱的处境相比,有天人之分。
见父亲伤心落泪,刘禅问道:“父亲为何如此悲戚?”
刘备抚摸刘禅的脑袋,说道:“为父年轻之时,尚无今下之尊。时由天子治世,然天子不贤,致使百姓疾苦,黄巾贼子作乱。父为安汉家天下,起兵讨贼。天子驾崩,贼人作乱,引董卓入京。”
“董卓西北虎狼,兵入京师,废立天子,残害忠良。时父与曹操兴兵讨董卓,不料诸侯各有歹心,难以成事,见我汉家倾颓,行不轨之事,战事四起。为父辗转中原数十年,领溃兵至吴楚,得诸公相助,欲行效光武……”
刘禅将巾帕递给刘备,说道:“光武能兴汉室,父亲为何不能再兴汉室!”
刘备擦着眼角的泪水,问道:“寄奴既已知事,长安与武汉有数千里之远,父至长安,与兴汉熟难?”
刘禅思考少许,说道:“自古以来,兴汉唯光武皇帝,能至长安者众,故当是兴汉难!”
“哈哈!”
刘备捏了捏刘禅的脸蛋,笑道:“父若至长安,将可言兴汉也!”
“太子虽是年幼,但却聪颖过人。王兄之后,将有子可继大统。”刘熙赞叹道。
糜夫人看了眼刘备,不满说道:“王弟错言,阿斗非太子,仅大王嫡长子。”
见状,刘备仅是抚摸着阿斗的脑袋,笑而不语。
糜夫人服侍刘备近二十年,唯生育一女。入江东之后,虽是太平下来,但糜氏奔波多年,致使身体不太好,常有小疾,加之年岁太大,生产有危险。
在糜氏犹豫之间,刘禅幼年丧母,归由糜氏抚养。糜氏视若己出,也渐断了生子的念头。在此之下,糜氏反而希望刘禅能成为太子。
得晓原委,刘熙拱手致歉,说道:“王兄,弟不知细情,望多见谅。”
“无事!”
刘备握着刘禅的小手,说道:“今为家宴,明日为弟引见孤帐下文武俊杰。”
“多谢王兄盛情!”
又聊了许久,见天色渐晚,刘备结束今日之宴。
——
次日,刘备请诸葛亮、霍峻、庞统等亲信入宫,将刘熙介绍给众人。
堂内,刘备坐于榻上,众人按位次分坐左右。较往日之变化,刘备的身侧多了个小子刘禅,及琅琊王刘熙。
刘备指着刘熙,谓众人说道:“曹操无道,已有篡位之心。琅琊王承蒙受难,南逃武汉,今诸卿当以礼尊之,不可怠慢!”
“拜见琅琊王!”众人起身行礼道。
“不敢!”
刘熙急忙向众人回以尊礼,说道:“诸卿皆有兴汉之重臣,今熙初至武汉,当多叨唠。”
“王弟客气了!”
刘备见刘熙如此谨慎,笑道:“孔明旧为琅琊人,与王弟当是同乡,今后若有不顺之事,寻不到为兄,可寻孔明。”
“诺!”
“亮见过琅琊王!”
“熙见过军师。”
刘熙说道:“军师之名望,海内尽知。熙于中原多有耳闻,今日得见军师风采,果是不凡。”
“谢琅琊王盛赞!”
在刘备的介绍下,双方互相认识。之后刘备让侍从上菜,在酒水的作用下,双方也都渐渐放开。
言到兴尽,刘备目光落到刘禅身上,再次问道:“寄奴,为父至长安,与兴汉熟难?”
刘禅眨着眼睛,稚气说道:“当是至长安难!”
“嗯?”
刘备略有惊讶,问道:“昨日言兴汉难,今何以言至长安难!”
刘禅利索地从席上爬起,用他那小短手向刘备拱手行礼,说道:“启禀父王,今汉室已兴,但父王未至长安!”
“咦!”
刘备面露惊讶之色,说道:“寄奴何出此言?”
刘禅扬声说道:“父王立基于武汉,今王侯来投,可见汉室已兴于父王也!”
“汉室已兴?”
众人对视几眼,对于刘禅的聪颖颇是赞叹。
霍峻举起酒樽,笑道:“大王恩播四海,引宗王投效,可见曹贼之暴虐,已失人心。”
刘熙十分上道,恭贺说道:“王兄仁德之名,盛于中原。今汉室倾颓,天子为傀儡,汉室不在北而在南!”
刘备假意训斥,说道:“王弟不可妄言,今天子尚在!”
“诺!”
“呵呵!”
继而,刘备看向刘禅,大笑几声,满意说道:“孤兴汉室于吴楚,然兴平天下之责,当于此子身上!”
“公子聪明仁爱,今当恭贺大王。”诸葛亮说道。
较诸臣待刘禅的态度,诸葛亮因抚养过刘禅一段时间,对刘禅更多偏爱。故对王太子的人选上,诸葛亮多是支持刘禅。
刘备捋着胡须,说道:“汉运艰难,贼臣篡盗,孤既领王爵,然无太子。今公子禅聪慧,孤欲封其为王太子,以承宗庙,继大统之位。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诸葛亮趋步出列,说道:“公子为长且慧,可继大王之位。”
“臣无异议!”霍峻说道。
“臣无异议!”众人应和道。
堂中众人恭声应和,但却有一人神情落寞。此人不是他人,正是刘备早年收养的义子刘封。
盖或是早有预料,刘封低头微叹。武无建树,又非刘备亲生,他太尴尬了。
“善!”
刘备微微颔首,说道:“孔明择选良辰,奏表寄奴为王太子。”
“诺!”
随着刘禅被确立为王太子,这场小宴也随之宣告结束。
众臣告辞而走,唯诸葛亮、霍峻被刘备留下,言谈要事。
侧堂内,三人落席而坐,案几上焚有檀香,品茗茶水。
诸葛亮为刘、霍二人倒茶,说道:“琅琊王投靠大王,今不知大王何以待之?”
刘备捋着稀少的胡须,说道:“刘熙为光武皇帝之后,其脉久镇琅琊国,因曹操残害,不得已南投。孤欲以侯礼待之,令其留居武汉。”
诸葛亮沉吟少许,说道:“以侯礼待之,或许可行。然以亮之见,食邑则不可以侯爵授之。南方虽广,但百姓不丰,若宽待旧汉宗亲,恐诸将多有不满,且府库钱财有限。”
“孔明所言,此孤之所忧也!”
刘备轻抿茶水,说道:“既然如此,可从孔明之意。孤明日下诏,令文武尊以虚礼,留他与武汉居住,衣食勿缺。及具体之事,则由孔明把握。”
“大王英明!”诸葛亮赞道。
诸葛亮不是担心养不起刘熙,而是担心养不起那些东汉宗亲。若人人效仿刘熙,刘备正常接纳,且以厚礼待之。那时候也别养兵了,光养汉室宗亲的食邑就能拖垮南方了。
当下刘备对于吉祥物的需求可不像之前那么大,有了刘溥、刘璋、孙绍、张鲁四人,普通侯爵连上桌吃饭的资格都没有。而刘备优待刘熙,多是看重他正统琅琊王的身份。且这个琅琊王还是曹操所封,打脸意味更重。
霍峻放下手中青瓷茶盏,笑道:“大王招峻与孔明入见,可是欲言北伐之事?”
“哦?”
刘备微微挑眉,好奇问道:“仲邈何以知之?”
霍峻摸着小胡子,说道:“大王难离中枢,今封公子禅为太子,应是为北伐而备。且孔明南平五溪、山越二蛮,蛮夷归附,已无内忧,当可北伐。”
“哈哈!”
见霍峻推算出自己心思,刘备也不遮掩,说道:“今南方六州已定,政令通畅。稻麦轮耕二年,初有建效。粮草盈仓,军士思战,孤以为明岁当寻机北伐!”
诸葛亮轻抚羽扇,说道:“南方不如北方人口丰盛,若长久不伐,待敌休养生息,此将大不利我军。今南方兵甲已盛,将校勇锐,举兵北伐,势在必行。”
“善!”
刘备喜上眉梢,说道:“北伐之事,非同小可。如孔明之言,兵分三路,今孤欲收伯言、云长、子敬之见,合众贤士之议,制北伐方略,望二君相助。”
“峻当竭力襄助大王北伐!”霍峻道。
“亮愿效犬马之劳!”诸葛亮道。
①《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在位十一年,坐谋欲过江,被诛,国除。
ps:今晚请假,暂就一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