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私自篡改奏疏可是死罪
他都如此说了,中山王也不再犹豫,脸色刚刚和缓,宋淳就道:“孩儿已经让人将此物做了几个口味,若是能在晚膳前送进宫里请皇上尝一尝最好。”
“就依你的安排吧,我去更衣。”中山王答应了。
他们俩一并进宫,一听是送新鲜玩意儿来尝一尝的,太康帝顿时来了兴趣:“宫里这些御膳朕早就吃腻了,让朕看看你们送来的新鲜玩意儿是什么。”
宋淳扶着他坐下:“是沅儿命人从乐平送来的,这东西在乐平种了一些,说是产量很高,味道也不错。”
“嗯?”太康帝来了兴趣,瞧着从食盒里拿出来的几碟菜,说道:“这瞧着像是芋头。”
常德夹了一些在碟子里,太康帝尝了尝,细细的品味了一阵:“嗯,不错,此物叫什么?”
“地瓜。”宋淳侯在一旁:“此物与芋头一样饱腹感很强,但是产量高于芋头,而且可以晒干储存,对水土也不挑剔,山坡旱地都可以种植,而且吃法很简单,也可以生吃。”
太康帝又尝了一块:“产量高是有多高?”
“这个也难说清楚,不过沅儿的意思,秋收的时候可以去亲眼瞧瞧,这东西若是能在大魏境内广泛种植,或许能解大魏粮产不足的困扰。”
太康帝沉思起来,瞥了眼一直没说话的中山王,问道:“王爷的意思呢?”
“是。”中山王放低了姿态:“儿臣觉得此物若是能大量种植,的确是个解决粮食不足的好法子。”
他只会附和,并没有自己的主意,这让太康帝十分不满,只是当着宋淳的面并不想让他这个做父亲的失了颜面,只能暂且忍下来:“既然都觉得不错,那此事你们去安排吧。”
“是。”宋淳立马应声。
“乐平近来如何?”太康帝尝了口生的地瓜细细品着,甘甜的口感还不错,他也确定此物是个好东西了。
这话中山王答不上来,到是宋淳说道:“乐平富绅用来蓄养牛羊的田地都是他们重金买来的,地契都在,沅儿有心劝说他们退畜耕种也被他们搪塞了回来,所以她暂时只能想法子鼓励百姓开荒,往山坡林地里种地。”
“乐平的牛羊只有一两千,需要这么多的田地?”太康帝十分怀疑。
这话宋淳也答不上来了,中山王也不知内情,看着他们俩,太康帝有些失望,摆摆手示意他们先回去吧。
等人走了,太康帝也放下了筷子:“命人仔细去奏事阁查查,看看是不是有人在各地送来的折子上动手脚。”
“皇上是怀疑...”常德嗅到了危险的气味。
太康帝看着面前的地瓜脸色阴沉:“乐平有万亩良田,一两千的牛羊何至于将百姓逼得上山耕种?以宋沅的脾气,只怕也不会纵容着这些人,除非牛羊的数量很多,让他找不到理,他把东西送来京兆,还想让朕派人到乐平去看看,必有深意,中山王参不透这里头的意思,朕可不糊涂,只怕是在乐平遇上得罪不起的人了,想着找人去撑腰替他说话呢。”
“朝中还有王爷得罪不起的人?”常德觉得这个说法有些可笑了。
太康帝摇摇头:“他得罪的起,那孩子可得罪不起,这是知道自己亲爹靠不住,所以拐着弯的求朕帮忙呢。”
常德张了张嘴,也说不出什么理来了。
中山王的脾气连他一个做奴才的都清楚,只怕是不愿意得罪任何一个有用的人。
“不过,此物若是真的产量颇丰,那乐平退畜耕种的事就得强制执行了,多一寸土地种植此物,大魏百姓就能少一分饥寒。”太康帝面色沉凝着:“若是有乐平的奏疏送来,立刻交给朕。”
常德赶忙应声,趁着太康帝用晚膳的机会,常德叫来可信的内侍,将宫里的令牌给他:“去驿站守着,若有从乐平来的奏疏,先拦下来誊录一份,记住,一个字都不能差,知道了吗?”
“是。”内侍拿着令牌急急忙忙就去了。
隔了一日,内侍就将誊录的奏疏送到了常德手里,常德仔细放好,照常服侍着太康帝,等奏事阁把各地的公文都送到太华殿后,他还仔细留意了一番,确认乐平的奏疏就在里头,这才放心。
宋沅不再宫中服侍后,给太康帝念奏疏的人仍旧是常德,他一本本念着,按照太康帝的示下批复,到了乐平的奏疏,常德照常念道:“臣宋沅上禀,乐平因连绵大雨所致,水患突发,受灾牛羊上千数,粮食被淹毁达三百余亩,堤坝冲毁,沟渠堵塞,上报水患请求朝廷拨款救灾。”
太康帝认真听完,脸色十分凝重,常德立刻从怀里拿出誊抄的奏疏:“皇上,这是奏疏送到奏事阁之前,奴才命人在驿站拦截提前誊录的。”
“念。”太康帝的语气低沉起来。
常德忙打开:“臣宋沅上禀,乐平因连绵大雨所致,水患突发,受灾牛羊总计一万三千八百余数,死亡牛羊共计七百三十二头,粮食因居于高地未受其灾,百姓屋舍坍塌者共计五百余所,现已着人重建,经雨停后彻查,乐平堤坝沟渠形同虚设,往年拨款不知去向,臣恐此事牵扯良多,不敢擅定望朝廷着人彻查。”
两本奏疏完全是不同的意思,太康帝的怒火已经达到顶峰,他拿起奏事阁送来的奏疏仔细瞧着,常德立刻去取了宋沅练字留下的书稿过来,摊开一比较,字迹对比十分明显。
显然,是有人篡改了乐平送来的奏疏,很有可能这还不是第一次。
私自篡改奏疏可是大罪。
“拿人。”愤怒到了极致,太康帝反倒平静了下来,常德领命,立刻传禁军到奏事阁拿人。
今日正好宋隽当值,得了旨意,他立马亲自带着禁军到奏事阁拿人,等太子得知消息,他已经把人全部送进宫廷内狱了。
“皇上。”常德将自己亲自带人在奏事阁搜出来的乐平奏疏送到太康帝面前,里面的内容是一模一样的,足以证明奏事阁在篡改奏疏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