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二个古代世界(13)
山下里家家户户都有猎户,家里备着不少止血的草药,寻常伤势,用不着请郎中过来。
由着几代猎人总结的经验,这都没法止血,老郎中就更没招了,花婆婆听着,就知道这次是遇到坎了。
顺着梅妹子丈夫说的,看向一边,那有一个青壮,好几位都有负伤。
有一位尤其严重,小腿上一道口都快能见到骨头,上边是各种草药糊着,正在重新包扎。
花婆婆看着,这样处理,很难长好,如果好好处理,到了冬日,好好养着,这腿还能保住,要不然,定会发炎化脓溃烂。
“婆婆看着有法子?”
看花婆婆的表情与他人不同,像是在思考什么,梅妹子带着一丝期盼,颤声询问。
“也不是法子,我之前听说,军伍中遇到有小兵受伤,军医会用烈酒处理,然后将肉缝上,如果能长上,就能有救。”
这话是花婆婆亲耳听到大死鬼说的,他说的时候,还说部伍中那人运气真好,这样都给救下来了。
有这话打底,花婆婆就不虚,借着他的名义说出来,大家都思考起来。
“烈酒,各位乡邻,谁家还有烈酒,这是救命的事情,还请大家帮忙想想办法。”
“不用问了,我之前怕家里来人,一直备着,我这就回去取。”
大家也知道,只是官家娘子,都找了花婆婆好几次,乡正大人,有时也留在花婆婆这吃饭。
见花婆婆回家一趟,带来小半瓶烈酒,梅妹子赶紧接过来,手抖的不成样子了。
“梅妹子,还是我来吧,你这样,实在是让我不放心。”
手里的烈酒,是来之前, 被悄悄提纯了一遍,效果更好。
被架在椅子上的小侄子,花婆婆让人按住,自己先用烈酒净手,这个动作,大家看着就靠谱。
“大侄子,等会有些疼,忍住些,过后就好了。”
“婆婆,你动手吧,我也是铁骨铮铮的汉子,知道是为着我好。”
花婆婆不着急清洗,先让人梅妹子寻来针线,匀出一些烈酒,将针线泡上。
之后才清洗伤口,尽量减少污染,没在伤口里塞药。
而是再给针用火消毒,缝上之后,将草药捣碎,敷在外边,这些草药都是有用的。
最后包扎时,花婆婆悄悄的用了一点局部加压包扎,再次止血。好久没上传图片了,记重点,穿越了说不定要考的“军医具体怎么做的,我也只是听了一嘴,只能依着话做。”
花婆婆做完,站起来还要找补两句,一回头,老郎中正跟在后边看着起劲。
“婆婆这话说的可不实诚,我看婆婆的处理办法,一点都不差,梅家侄子,这次应该能保住。”
专业的人来了,花婆婆赶紧后退,将主场让给他。
老郎中之前在县里开了家医馆,现在年纪大了,回乡下养老。
对着小侄子,摸脉之后,又问了不少东西,还给开了方子,花婆婆听着,就知道他手里是有真本事的。
“这次真是运气好,这两天,不宜多动,等缓上两天,鸡子和肉都可以补上。
伤口长着,会有些难受,这时候千万不要动他,这条腿也暂时不要用力。”
处理完最严重的一位,老郎中又慢悠悠的给其他人处理,最后跟着花婆婆说了几句,才离开。
梅妹子让人带上文钱去送给老郎中,顺便跟着回去抓药,这才拉着花婆婆的手,泣不成声。
“花婆婆,这次多亏了你,老郎中都说你处理得当,等你大侄子好了,一定让他上门感谢。
还有这酒,壶上都带字呢,肯定不便宜,等我去县里寻寻,给你补一壶新的。”
这些都不妨事,花婆婆不觉着自己做了很多事情,拍拍梅妹子的手,让她安心。
“这都是小事,梅妹子先照顾好侄子,我这酒也是官家娘子送来的,还有新的,犯不着再花钱。”
花婆婆看这边乱成一团,准备先走,不在这添乱,又被其余几家围上。
“花婆婆,您先别走,我家孩子也破了口子,能不能劳烦您也缝缝。”
花婆婆身上的衣服、鞋子都是她自己做的,看着就针脚细密,还懂得这些,其余几家看了,也想让刘婆婆帮忙。
“大侄女,你也知道,我不是郎中,这给人缝口子,还是听了这么一句。要不是情况特殊,我哪敢动针。“
已经缝合一道伤口,花婆婆是不介意再帮帮其他人,只是丑话要说在前头。
最终,花婆婆又拿上剩下一点点的酒,给其他几人处理、缝合伤口。
长根侄子听到消息过来看看,看着姑姑在人中间围着,连忙问周围人是什么情况。
“根里正,之前一直听说花婆婆本事大,没想到,还有这一招。
要是能早知道,花婆婆建房子时,我也去帮忙寻石头,和黄泥。”
姑姑会给人处理伤口?
长根侄子听着这个消息,一脸懵,自己怎么不知道,又听到是死去姑父曾经小姑说的,也忙着给小姑找补。
“长辈的事情,我哪知道,倒是见过我姑缝兔子,也照样活下来了。”
长根侄子没说的是,缝的就是他家的兔子,那兔子没过几天,还是死了。
一旁的人都尖着耳朵听里正说话,听到这话,也明白花婆婆是熟手。
等花婆婆忙了一天,回家休息一晚,第二天一出门,山下里四处流传着她缝针可以把人从阎王那抢回来的消息。
不是?我怎么不知道?
昨天不是只给几户小辈缝了伤口,更多是靠老郎中开的中药,以及家家户户村的止血草药。
“姑,我今天上地里干活,怎么见人就向我打听你的事?”
长根侄子准备来小姑这看看,可是一整天都摸不着头脑,姑什么时候这么受欢迎?
花婆婆也不知道,只嘱咐有根侄子去查查这样的谣言是从哪传出来的,一定要及时澄清。
有根侄子发动家里一堆人出去打听,搞半天,发现这谣言还是从自己这传出来的。
只能带着尴尬去给小姑说明,自己当时也只是想给小姑找补一句,这都是多年的习惯,没想到这次闯祸了。
“算了,不是大事,你现在遇人就澄清,说明我只是给人缝了伤口。”
花婆婆嘱咐完有根侄子,还带着大黄找上梅妹子。
“花婆婆不用说,那些消息我都听说了,放心,已经让我家男人联系其余几家,挨家挨户上门说清楚。”
要不还是梅妹子靠谱,花婆婆又看了小侄子的情况,确定没有误人,这才离开。
花婆婆走了,梅妹子转身回去跟小儿子说话。
“娘,我有感觉,这腿保住了,花婆婆她,是有真本事的。”
“娘知道,这话你别特意往外说,你花婆婆不想多事。”
梅妹子心里清楚,花婆婆不年轻了,她自己也有收入,不愿意为了这事费心。
“这次这事,你一定要记着花婆婆的好,花婆婆家里就她一人,你就当自己多了一位长辈。
等腿好了,就把花婆婆当亲戚来玩,逢年过节的提着东西去看看,平时也可以替花婆婆打水做活。”
“娘,不用你说,我已经嘱咐秀儿,让她多顾着花婆婆,家里三个孩子,也会将花婆婆当自家奶奶孝顺。
如果不是花婆婆心软,我这腿就算费了,三个孩子都还小,要是我做不了事,他们这辈子也没得指望。“
其余几家,都是有良心的人家,回家之后,都有讨论,花婆婆这次,一文钱都没收,给鸡子也不要。
有远见的当家人,都嘱咐家里,对花婆婆尊重些,让孩子们多去花婆婆那转转。
还没等到下雪,花婆婆的事情就在山下里消失,只有山下里的人家知道,以后进山受伤还能去求一求。
花婆婆本身也不想多生事,大家就把这事捂住,这消息,除了山下里的,只有老郎中知道。
看事情平息,有根侄子才敢来到小姑。
“小姑,今年这柴火怎么这么多,我还想着,要是不够,就才家里搬点。”
“都是咱们山下里的人家搬来的,我也劝不动,只能在这堆着,越堆越多。
下雪了,今年冷的很,你这位做里正的,记得关心咱们山下里那些难过的人家。”
今年下雪来的晚,可是下的久,一点点的雪花飘飘扬扬,没有停的迹象,夜里不知道什么时候下的,这会已经有脚踝高。
花婆婆看了天气,未来七天,雪花一天厚过一天,这算是花婆婆进入任务以来最难过的一个冬天。
“小姑是说!”
“我也只是一个猜测,这老天爷的事,谁也不知道,咱们山下里只有七十一户人家,你不如多跑几次,早做准备。”
小姑说的事,有根侄子没有不放在心里的,确定小姑这没有少的,就赶紧回家。
动员家里的小子,让他们去每一户看看,又自己带人亲自跑了几家,确实发现有几家柴火不够的。
眼看一个上午地上的积雪就从脚踝高到能淹没三寸,有根侄子就更慌了。
山下里有好几家今年没有修缮房子,要是没有及时清理,等雪厚了,可是能压垮房顶的。
好说歹说,有根侄子发动整个山下里的青壮,趁着雪小,把人赶紧转移,让几家人住在一起。
等到了晚上,肉眼可见的雪下大了,有根侄子庆幸自己听了小姑的话。
“今天大家别睡死,及时清理屋顶,咱们家今年没重修,可别下雪就到了咱们一家。”
花婆婆的房子是新修的,很牢固,雪下一夜也不会有影响,把大黄的狗窝搬到自己的睡房,就放在床边,安心入睡。
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白了一片,屋顶上压的花婆婆以为自家房檐矮了三分。
整个山下里,只有小孩还在无忧无虑的笑着,其余人家,都沉默的清屋顶,扫院子。
花婆婆在后院翻出长棍,还没动手,院门口就被人围满了,都是山下里的乡亲。
花婆婆开门后,谁也没说话,沉默的做完活就赶紧回去,时间宝贵,现在是雪停了,天看着阴沉,说不定一会就要下。
“花婆婆在家待着,等门口没雪了,再出门,现在路上雪没清理,滑的厉害,你一个人住着,多小心些。”
走之前,大家都留下了类似的话,花婆婆就给每一位来扫雪的乡邻都送上热水,一一应下,才送他们离开。
等有根侄子忙完,带人来小姑这,发现连水缸都被挪到屋内,蓄满了水。
“小姑,这都是你做的?怎么不等我们来。”
“不是我,都是我们山下里的乡亲们帮忙,一大早就过来了,我这边有大黄陪着,要是有事,我会让他来找你。
我的房子都是新起的,家里什么都不缺,昨晚睡的正香,恍惚间听到一声闷响,你不如去那看看。”
小姑喜欢一人住着,看大黄在雪里还能跑起来,有根侄子没多待,带着人去了别处,昨晚那声闷响,他也听到了。
当时就把老伴推起来,两人合计到被窝都冷了,确定这声音不是山下里传来的,听着像是河上里和河下里那边。
小姑终究是老了,这声都听不清,有根侄子乐呵的带着去先在山下里转了一圈,才去旁边看热闹。
这大侄子也是抖起来了,花婆婆听着他声音里的敷衍,也不戳破他的小心思。
她才不是大侄子那个眼聋耳花的,听的清楚,昨天晚上声音一响,大黄就朝着上河里那边轻吠。
看样子,有根侄子今天能看到热闹。
自己之前的三弟,去年也是被选上了里正,今天这事一处,上河里里正和山下里里正谁更厉害,大家看的清楚明白。
“大黄,今天不出门了,走,我们去鸡圈里找一只老母鸡,今天炖鸡汤喝。”
下了雪,天气冷,温度低,一只老母鸡,花婆婆吃了两天,其中一小半进了大黄肚子里。
变着花样吃完这只老母鸡,眼看还在下雪,花婆婆就带大黄开始烤东西。
二亩地里种了两垄红薯,花婆婆费了心思做出来红薯粉,还晒了红薯干,做了红薯皮子。
剩下的红薯,都是特意留的,个头合适,小的正好烤着吃,大的放饭里,一餐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