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过继崔六
昀笙低下头去,想了想。
“生产之时,臣妾原本觉得不好,心中惊惧。那时候曾在心中祈求九天神佛,能够为我留下这个孩儿。如今总算是留住了他,就唤他‘留儿’吧。”
不仅留得这一时,也想留住这一世。
温礼晏沉默了一瞬,伸手摸了摸孩子的头:“好,小名就唤他为留儿。”
昀笙靠进他的怀里。
“……荣恩伯前两日上了折子告罪,言明已经将崔四驱逐出族。”他低声道,“怎么处置他们一家子,你说了算。”
昀笙的眸光一沉。
平心而论,她待荣恩伯府也算不薄了,毕竟当时也想着自己无父无母,势单力薄,总该和娘家处好关系,互有裨益。即便对四房一家子诸多不满,但想着彼此之间没有大的恩怨,便还是选择了化干戈为玉帛,甚至和崔晗玉一起打点起崔昕冉的亲事。
可没想到,就因为她阻止了四叔四婶把崔昕冉嫁给庆国公,竟然就心生恶念。
背着她和邱氏与霍含英勾结到一起,甚至偷拿出了崔氏的族谱。
就这么放过他们,她如何能够甘心?
“怎么处置,臣妾不懂,自然是都由陛下作主。”昀笙想了想,捂住了自己的胸口,“只是没想到,一家子骨肉,竟然也能恩将仇报,实在是让人心惊肉跳。”
温礼晏见云团进来换茶,想到这个丫头是自幼跟着昀笙的,便叫住了她:“你说说看,荣恩伯府四房的人,往年对你主子如何?”
云团儿行了个礼,忿忿不平道:“陛下既然问了,云团不敢隐瞒。奴婢本不该说主家的坏话,只是伯府里不是东西的,也忒多了。就说那四房,不仅做长辈的刻薄寡恩,教出来的孩子也是满嘴秽语。那七少爷话都还说不清呢,就会在背地里嚼舌根骂姐姐了!”
“崔家七郎?”温礼晏想了想,回忆起当初他派章柘去荣恩伯府陪昀笙收回父亲的遗物,章柘回来时候的详细禀告。当时他便说,崔家七郎对昀笙十分无礼,甚至出言辱骂,立刻对上了。
“云团!”昀笙蹙眉,斥责道,“好好做你的活,乱告什么御状?”
“奴婢知错了。”云团儿委屈巴巴地低头认错。
然而,温礼晏心里已经有了计较,只当没看见主仆二人之间的眉眼官司。
昀笙入宫以后对荣恩伯府没少庇护,也算是有恩了,这个崔四却还是轻易被邱氏利诱实在是一个利益熏心之辈。
驱逐出族算什么?犯下这样的罪,得远远地流放出去才是!
不过……
“你那个六妹妹,是崔四之女吗?”他忽而想到了当日留伯夫人在宫里用饭时,除了崔晗玉以外,还有一个少女作陪,也是昀笙的堂姊妹。
“是,她倒是不错,可惜被这个爹妈和弟弟耽误了,到现在也没议成亲。”
温礼晏颔首。
“罪不及出嫁女。”
“她父母弟弟都获罪了,只怕出嫁也是受苦。”崔晗玉毕竟在她小的时候救过自己,昀笙心里还是恩怨分明。
“那就看她愿不愿意,换一对父母了。”温礼晏不以为然。
叔伯之间过继,再寻常不过。崔晗玉一个女儿家不比儿郎,有争夺族产的纷争,不过是多一份嫁妆罢了。
有他的一句话,荣恩伯和伯夫人巴不得上赶着多一份姻亲倚靠,崔昕冉有了个袭爵的爹娘,也总比继续做四房的女儿体面尊贵。
“那臣妾就代六妹多谢陛下了。”
宫里的动作快得很,不多时,皇帝这道御旨就到了荣恩伯的手里。
崔府上上下下,正因为崔四爷当日在兴庆宫前向着邱氏的言论发愁呢。如今陛下废邱氏的决心越来越坚定,昀笙又成了皇后。也不知道皇后会不会因为这件事情,记恨上娘家。
“杀千刀的!我费尽心思去修补两边的关系,一朝都被这些王八羔子毁了!”伯夫人气得大哭。
若是没有崔四上赶着惹了一身骚,他们伯府此时不知道多么欢天喜地,哪里会这样忐忑不安?
“晗玉在娘娘待产逃难的时候出了力。娘娘是个明白人,不会因为这个对大房误解的。”荣恩伯尽力安慰着夫人,也是安慰着自己。
“只是老四到底是怎么把族谱偷拿出去,务必都把宗祠的那些吃里扒外的东西,都好好清一清!\
“是是是,夫人,消消气。”
“我怎么消气啊!那一天那么多人都看在眼里了。也不知道虞家的人会怎么想我们伯府。要是因为他崔四,使我的晗玉在虞家受了委屈,我非得和他们拼命不可!”
“用不着你和他们拼命。”荣恩伯叹了一口气,“他做出这等事情来,让陛下骑虎难下,陛下就不会放过他。”
无论江述云身份如何,和陛下的病情有没有关系,这都不是可以公开拿出来说道的东西,否则传出去了,世人会怎么想陛下?
耽溺于儿女情长被戏耍?
再仁慈的君王也不能接受这样的指摘。
“骑虎难下?”伯夫人没理解,只是忧心道,“陛下应该不会因为他怀疑咱们的忠心吧?”
就在伯夫人思考者要不要先一步把崔七捆起来给皇帝送去,门房便来传话,说宫里的人来了。
伯夫人吓得浑身一僵,差点两眼一翻昏了过去。
完了完了完了!陛下一定是来伯府问罪的了!
荣恩伯的心都快从嗓子眼跳出来,连忙拉住心腹小厮:“一会儿你偷偷打量着,若是来者不善,赶紧去四小姐姑爷那里报信!”
幸好女婿这根救命稻草是皇帝的爱臣,还有指望!
然后连忙拉着夫人出去迎旨。
趾高气昂的传旨太监,果然言明已经判了四房之人流放之刑,其余人等罪罚不一,连崔七一个孩子都没能幸免。
然而太监读到了后面,荣恩伯的脸色却古怪起来。
皇帝竟然要他认了小六为女儿,又赐婚六小姐崔昕冉与新科探花郎。
伯夫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怎么又是流放,又是赐婚的,皇帝是打一棍子再给一颗甜枣吗?
今科探花,他记得出身并不怎么样,是一介寒门子弟。但到底也是官身,天子赐婚又是何等荣耀?
荣恩伯倒是反应过来,连忙领旨谢恩,又磕头道会立刻筹备小女的婚事。
除了皇后娘娘,还会有谁这样为小六操心呢?
没想到经此一事,娘娘竟然也没有彻底厌弃伯府。
心里真正地感激涕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