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李老师,这是怎么回事
李宥响回家后看到锁着门,知道张锦花陪着李芳去遛弯了,也没有在意。
来到厨房里,看到张锦花给他留的饭菜,李宥响知道她们已经吃过饭了,于是自己热了热,准备吃饭。
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李宥响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这种感觉让他忍不住悲伤、不安,他无心情吃饭,却有一种冲动,催着他去找张锦花母女。
他刚准备出门,赵阿姨脸色苍白地跑来说:“大侄子,你去看看吧,芳芳母女出事了!”
李宥响心里一沉,腿顿时发酸,脸色也变得苍白。赵阿姨看到李宥响差点跌倒,忙扶住他说:“大侄子,你得挺住,快点去看那可怜的母女吧!”赵阿姨忍不住流下眼泪来。
“赵姨,您快带我去!”李宥响使劲咬着牙说。
赵阿姨拉着李宥响,两人一路小跑,到了李芳和张锦花出事的地方。
远远地,李宥响就看到在河边聚了一大群人,忙冲了过去。他伤心地看到,张锦花母女正躺在那里,两个人都闭着眼,脸色青紫,已经没了呼吸。
李宥响抱起她们,使劲地喊着:“老张你醒醒,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芳芳,你怎么了,你快醒醒啊!”
赵阿姨也走上来,安慰李宥响说:“大侄子,你节哀吧,她们母女被发现得太晚了,救上来时,已经没有呼吸了。”
“这怎么可能呢,今天中午还好好的,芳芳还提到想上学呢!”李宥响难以置信地说。
“你听我说,李经理。我们几个也是下班经过碰到了。我们远远地听到有人喊救命,说有人落水了,就赶紧过来。我们过来时,只是看到她们在水里漂浮着。让我们想不到的是,落水者竟是嫂子和闺女。打捞上来后,我们也试着救她们,可是谁也没有回天之力了。”在一边站着的一位男性悲痛地说。
两个活生生的人,瞬间就变成了两具带着水的冷冰冰尸体,李宥响真感觉像做了一场梦一般,他真的不相信这是真的,一时竟也不知道该如何好。
哪怕再精明的人,在失去亲人的那一刻,除了对着尸体哭,似乎真没有其他办法了。即便刚才说话的这些人,把张锦花母女救上来,李宥响也想不到说个谢字,还是一个劲地抱着尸体哭。
围观的人看着两具可怜的母女,再加上李宥响哭得如此撕心裂肺,也纷纷表达着自己的同情。毕竟两个生命太年轻了,而且身在矿区,日子过得如此红火,却这样无息无声地走了,怎么不让人同情。
其中一对老年夫妻中的老太太说:“唉!这母女,我们经常看到她们在这里散步,小闺女还挺有礼貌,每次都会乖巧地喊我奶奶。今天我们吃饭晚了些,过来的真不是时候,否则她娘俩可能还有希望。”
“唉!老太婆,什么都不要说了。这娘俩太可怜了!我当时看到两个黑的点,还以为是两条鱼游在水面上呢,近处照了照才发现竟是人!真是太让人害怕了。可惜啊,我不会游泳,否则我早就下去把她们拽上来了。”老头子叹着气说。
“这河本来就是挺凶的,她们母女俩就不该到这个地方来,去年邻庄的一个小男孩也是在这个河里没的。”又一个人说。
“唉,一家子一下子去了俩,这日子该如何过啊!”又有一个人说。
李宥响也顾不得别人说什么,只是一个劲地抱着母女俩哭,不一会儿,李媛也过来了,看到李芳和张锦花躺在那里,已经没了呼吸,一片惨状,顿时也伤痛地哭起来。她边哭边问李宥响说:“嫂子和芳芳怎么会这样?”
“我下班时看到家锁着门,不一会儿赵姨跑来告诉说她娘俩出事了,我才知道……”李宥响说着,还是抱着两人的尸体大哭。
“哥,咱不能只是哭啊,先让嫂子和芳芳回家吧!”李媛哭着说。
李宥响刚才有些失去理性,李媛提醒后才想到,是该把她们娘俩接回家。于是请求周围的人帮助他把张锦花母女带回家。
此时,李宥响的一位朋友已开来一辆货车,他放好车,招呼大家说:“快,别看热闹,都来搭把手!”
大伙听他这么一召唤,能帮上忙的,凑了过去,把母女俩抬到车上,回家了。
回到家后,李宥响和李媛在众人的帮助下,把母女俩安顿好。此时,李家里已聚了一大群人。李媛对李宥响说:“哥,你不给张璨明打个电话说一声吗?”
李宥响已慌乱了,不知道做什么好,都是李媛提醒他,才想着给张璨明打电话。可是电话接通了,张璨明并没有接。
方珏琼吃完晚饭,想去陪陪李芳。可是她远远地看到,李芳家竟聚了一大群人。
方珏琼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忙跑过去,却听到传来的哭声。她进去后,看到李芳和张锦花一动不动地平躺在客厅里,脸上盖着东西。
方珏琼脑袋“嗡”了一下,她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是真的。她看了看一边站着哭的李媛说:“李老师,这是怎么回事,芳芳怎么了?”
李媛边哭边说:“具体事情不太清楚,我嫂子和芳芳掉到河里……”李媛已经说不下去,痛哭地哭着。
方珏琼看到躺在地上的李芳,心如刀绞,忍不住哭起来。
“你这孽障有什么资格这这哭?”是张璨明。他从外面风风火火地赶来,边走,嘴里还骂着,脸上满是悲伤,眼狠狠地瞪着方珏琼。
“表哥,你冷静些!”李媛的反应比较快,忙止住哭声,挡在方珏琼面前说。
“谁是你表哥?李主任,你让开!咱们无需撕破脸!”张璨明冷冷地说。
“张局长,你需要冷静!我嫂子和芳芳还躺在那里,你这样合适吗?”李媛说。
“李主任,我就是问问你,她们为何躺在这里,要不是这个孽障,她们会躺在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