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想架空我?朕乃天命大暴君 > 第三十八章:诡辩,直接硬刚

第三十八章:诡辩,直接硬刚

“你想说什么?”杨间目光如炬地盯着李虎。

“臣只想说,这名叫荷花的宫女,肯定是自作主张,没有证据证明是我女儿所指使的。”

杨间气笑了,连忙质问道:“若不是李玲指使,她为何逃跑?而且在后宫中私挖密道,这是想干什么?送外面的刺客来杀朕吗?想造反吗?”

见皇帝把事情引到了造反这么大的事情上,李虎感到压力大增,但还是接着回道:“此事虽然和臣的女儿没关系,但怕被误解,所以一时之间做了错事,逃跑而已。”

“至于这密道之事,也不一定是我女儿所为,毕竟大奉立国已有230余载,说不定是百年前后宫的某个妃子挖的呢,只是历代君主没有发现,好巧被我女儿发现了。”

李虎这话,一听就是在诡辩,但偏偏就有一点道理。

见皇帝没有第一时间反驳,李虎接着再次开始诡辩:“陛下,当初沈振畏罪潜逃,你也只不过是控制沈家而已,怎么我女儿同样是畏罪潜逃且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把李府一切人员抓起来了,这未免有失公允。”

随着李虎滔滔不绝的话语讲出,在场众人齐倒吸一口凉气。

好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死的都能说成活的,太可怕了。

杨间既然决定撕破了脸皮,自然不会像以前一样畏手畏脚。

并且,李虎本来就是在诡辩,随便说两句话就想推脱责任?门都没有。

杨间重重拍响桌子,冷呵道:“李虎,此事关系重大,朕劝你实话实说,小心晚节不保。”

最后这四个字明显透露出浓浓的威胁。

李虎面色一凝,顺带脱下头上的官帽,“若陛下觉得臣在推卸责任,那臣愿意辞去户部尚书职位。”

杨间双眼微眯,刚想同意下来,四周很多官员,哗啦啦跪在地上求情。

“陛下,还请明鉴,不要冤枉忠臣。”

“陛下,臣以命担保,李尚书绝对是被冤枉的,就算李贵妃有罪,李尚书也绝对是毫不知情的。”

数了一数,竟然有30多个大臣。

杨间怒极反笑,这么多人联合在一起,是想逼宫死谏呀。

这其实就是个阳谋,如果皇帝一意孤行,肯定会在史书上留下不好的名声。

更何况,法不责众,如果皇帝一撸到底,整个朝廷体系都会崩溃,民间官员也会极具微词。

杨间心中愤怒,把这些人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一遍。

“够了,此事朕已有定论。”

“来人,将李虎官服脱下,押入大牢,严加看管。”

“李府其他人员彻查,若有违法乱纪,依法处置,没有则关入大牢候办。”

皇帝这次的态度异常强硬,选择了硬杠。

之所以不杀李虎,完全是因为他口中的秘密价值极大,必须要深挖出来。

李虎闻言,浑身一震,眼睛死死的盯着皇帝,眸底深处充满了杀意。

“皇帝小儿,欺人太甚!”

“看来这天下该易主了。”

大史令刘崔抬头,神情激动道:“陛下,你这样一意孤行,难道就不怕在史书上留下骂名吗?”

杨间唰的一声站起身来,霸气拂袖,睥睨天下道:“哼!暴君也好,昏君也罢,你这个太史令要是敢在史书上多写一句,朕诛你九族。”

刘崔浑身一震,害怕的同时心里产生了无边的怒意。

自古以来,皇帝是不能干预史官写历史的,为的就是让后世之人能清晰的认识到某个时期的历史。

眼前的皇帝竟然想杀自己九族,就为了不让自己实话实说写史书?

真是暴君,昏君呀!

杨间最后瞪了一眼刘崔,身为李虎的狗腿子,他才不会有任何心软,随后宣布了退朝。

仅仅是一天后,各地州府的奏折不断传到皇帝眼前,冲烂了御书房的门槛。

“陛下,共五十二州府财务告急,发不起官员工资,官员集体罢工,纷纷加急上报,请陛下处理。”

“还有驻扎在幽州的军队,说军饷久久不发,已经出现了部分兵变,情况危急。”

刘公公刚刚说完,又有一道坏消息传来。

“陛下,琅琊王氏,清河崔氏等大家族集体发声,公开支持李虎是冤枉的,请求陛下将其官复原职。”

杨间听着这些奏折的内容,一把将其扔在地上,面若寒霜。

“混账东西,一个个都支持乱臣贼子,是故意在跟朕对着干吗?”

“这天下到底是朕的天下还是李虎的天下,这群人真该杀。”

御书房其他人被吓得不敢出声,噤若寒蝉,

“陛下,民间都在流传百年王朝,千年世家,连这几个大家族都站在李虎这边,恐怕…”

“自从李虎被革职后,户部运转出现了大问题,许多财政输出都得不到解决。”

“以及各地的税收,账本交接,通通出现问题,长期以往,朝廷可撑不了多久。”

听完下面几个人的禀告,杨间逐渐冷静下来,避免被愤怒冲昏头脑。

“管仲,朕命令你即刻前往幽州,安抚好当地士兵,绝对不能出现兵变,同时查看军饷和财政紧缺的问题。”

“路子夫,你去调查那五十二个州府,为什么会出现财务告急问题,该拨款拨款,该安抚人心就安抚人心。”

随后一条条政令有条不紊的传下去,底下的人听得一阵安心。

他们心中的皇帝主心骨并没有慌乱,反而还能冷静思考,属实不易。

接下来几天,城内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

户部大部分官员被革职查办,只要查出有问题,一切从严从重,拉到菜市口斩首示众。

京城中的百姓被吓得不敢高声说话,只敢在背后小声议论。

在有心之人的推动下,大部分百姓都相信了皇帝嗜杀成性,纷纷打上了暴君的标签。

只有少部分百姓才相信皇帝是在为民除害,杀贪官奸臣。

天牢内,李虎听说外面的情况后,嘴角勾起冷笑,“无知皇帝,我等着你来求我出去,哈哈。”

后面的情况愈演愈烈,连忠心于皇帝的人,也忍不住站出来劝诫皇帝。

“陛下,现在你的名字都可以止小儿夜哭了,我们是不是该缓和一下?循序渐进得来。”刑部尚书委婉说道。

杨间摇头拒绝,“事情已经没有缓和的地步了,朕都能顶住压力,你们怕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