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时光如箭,岁月如梭
时光如箭,转眼徐大勇他们已经回京已经十日有余。
拖把厂也迎来了飞速发展期,燕京作为第一大中转点,徐大勇他们做的也是风生水起。
拖把已经覆盖燕京周边几个城市。
上店村几乎也是天天有开往燕京的货车。
晋省更是实现了拖把全覆盖,上店村出厂的拖把已经销进了晋省的千家万户。
王胜利也是非常给力,晋省以外的市场也是做的风生水起。
多点开花的结果只有一个,拖把厂一直处在高速运转当中。
这带来的结果只有一个,李东泽的财富越来越大。
每日几乎都有现金和汇款单进账。
拖把厂终于是正式走上正轨,手里的资金也变得充足。
岁月如梭,终于到了万物复苏的季节。
上店村也是顿时忙的不可开交。
山上种树的,厂子里辛勤劳作的,新厂建立的,整个上店村的劳动力都有点捉襟见肘。
不得已只能朝周边的村子招劳动力。
此时的上店村已经上演了一场壮观的景象。
漫山遍野,田间地头,到处都能看到忙碌的身影。
上店村的850亩耕地在李东泽的授益下只种两种植物,小麦和胡麻。
这是醋厂和油厂急需的原材料,必须要保证自给自足。
村民都有活干,种地自然就水到渠成按李东泽的设想开始进行。
李东泽在刘长贵的帮助下直接选了五十个种地能手,负责种植这850亩耕地。
李东泽直接按往年最低收成,折算成钱返还给村民。
虽然是按最低收成折算,但村民们却是没一个提出反对意见。
地还不用种,又有收入,最根本的问题是还能在厂子里,或其他地方工作赚钱。
李东泽的这一惠民政策一出台,李东泽的威望更是达到了顶峰。
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李东泽更是投入巨大,直接买了两台拖拉机。
这两台机器就直接省去了众多的生产力,而且耕地,播种,能大大的缩短时间。
这玩意在这年代可是奢侈品,花了不少的钱。
不过为了发展,李东泽感觉这一切都值了。
有人会说了,不是868亩耕地吗?那其余十八亩李东泽干什么了。
这十八亩土地李东泽另做他用 ,准备建十八栋蔬菜大棚。
之所以只建十八栋大棚,还是资金吃紧。
醋厂,榨油厂,水缸厂,三千多亩的果园,850亩的耕地种植,十八栋大棚的建设,处处都需要用钱。
这也是这个年代的劳动力便宜,其他物资也便宜,要不然弄这些,需要的资金将会更加庞大。
在这里面石红兵书记也是出力不少,他对李东泽这大刀阔斧的发展更是鼎力支持。
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要是出个典型,那就是自己的政绩,他太清楚这个事了。
李东泽的魄力越大,他就越开心。
拖把厂的生意虽然很好!但也是挣得快,花的更快,要是没有拖把厂的资金支持,李东泽的这庞大的发展体系可那会需要很长的时间。
一有空闲时间,李东泽就会登上高处,俯瞰上店的全景,每当这时他都会觉得豪情万丈,这一切做的真是值了。
这一天李东泽又登上了高处,只是这次身边多了一人罗永魁。
“永魁,这都大半年过去了,钱我们是挣了不少,可是又都花了出去,现在我们依然是穷光蛋,你会不会怪我啊?”
罗永魁沉默了一会,说道:“东泽,有时候我确实挺想不通的。
但此时站在山巅,我感受到了你的雄心万丈。
咱们刚来的时候,这里那是个什么样子,穷山恶水,鸟不拉屎。
村里的人看我们那更像是看到了和他们抢食的猎物,恨不得把我们都掐死。
可是看看现在不仅上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样子,村民们更是对我们毕恭毕敬,恨不得把我们请到他们家里都供起来。
站在这里,看看这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大棚,看看那星罗棋布的工厂,看看那绿意盎然的庄稼,生机勃勃的果树,我感觉这一切值了。
此时是穷光蛋,咱俩现在身上的钱加起来,也许连一户村民家里的钱多都没有。
但是细细一想,当了七年多快八年的穷光蛋,也不差这一时三刻。
等一切都运转开,我知道到那时才是我们开花结果,丰收的季节。”
李东泽听后欣慰的笑了,有一个知己能懂得你的良苦用心,这比什么都重要。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很多人,但何尝不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最后留下的,陪你走到最后的,才是你一生值得拥有的好朋友。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快特别的快,时光飞逝又是两个月转瞬即逝。
三个厂子已经全部建设完毕,水缸厂率先投入生产,无论是醋厂还是榨油厂,对水缸的需求量都是特别大。
而且李东泽经过调研市场,市场上对水缸的需求量也是特别的大。
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家家户户别的没有,但水缸那是必不可少的。
水缸水缸顾名思义是盛水的用具。
可是除了盛水以外,腌菜,储存粮食这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虽然价钱不贵,但贵在用途巨大,家家户户别的也许用不到,但三个五个水缸这是必须要有的。
李东泽对这水缸的市场需求,也是充满了期待。
和水缸厂同时投入生产的还有十八栋大棚。
宋教授在李东泽这里付出了足够多的心血。
适合大棚种植的西红柿,青椒,尖椒,茄子,芹菜,胡萝卜,豆角……种子都是宋教授经过精心培育出来的。
自从上店村开始种植果树开始,宋教授基本就住在了上店村。
这里都快成了宋教授的实验基地。
李东泽对于这不仅没有生出什么不满之意,反而是乐见其成。
有宋教授住在这里指导工作,李东泽自然就轻松了不少。
宋教授不仅自己亲自过来指导,还带过来另一个农业教授郭明昌,专门研究五谷杂粮。
所以今年上店村的耕地,种植的小麦和胡麻那也是最新品种,再加上现代化种植,今年庄稼丰收那是指日可待。
还有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在石红兵书记的协调下,李东泽的资金投入下,在上店村打了六口机井。
从此上店村也告别了靠天吃饭的历史。
李东泽看着村里欣欣向荣的景象,和两位专家教授整日穿梭在田间地头,那是整日笑的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