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种植园
“现发放奖励《中医宝典》,我们后世所着的药材大全,千年人参两颗,肠炎宁配方,止咳散配方,固体丹一颗,一亩药材种植园(种植的药材缩短一半时间。),希望对先生有所帮助。”
钱乙:这种植园居然可以这么神奇!
王守仁:第一次出现种植园的奖励,缩短一半,如果是粮食那收获的岂不是更多。
李世民:现在有了张姑娘给的种子,产量本来就高了,加上这种植园,不出一年就可以让百姓全都吃上饱饭,更不用说有的种子一年本身就可以种两三次。
赵匡胤:这确实是个好东西啊!
李时珍:真的太谢谢张姑娘了,我看介绍成活率也是百分百,那不代表我可以种一些难生长的药材了,真的是太感谢了!
“到了我们这代,有些草药确实因为环境问题已经消失好多药材了,希望药材可以得到延续,种植园的奖励太稀有了,而且这土地里的营养是不变的,也是希望能延续到后代,还是种药材比较好。”
秦始皇:确实!到了张姑娘那个时代,粮食都多的数不胜数,种药材确实是明智的选择,反正我们有这种子,最多也就是多培育一年,等的起!
刘彻:始皇说的对,以前没这高产良种不还是照样活着,只是等一两年就能普及全国,等的起!
“行了,我们继续看下一位,也真是恭喜啊,这一位也是东汉末年的神医,李时珍被称为“药圣”而这一位呢则被称为“医圣”,也是东汉末年“三大神医”之一的一位——张仲景。”
曹操:三大神医,这表示另一位是不是也可能上榜,可真是可喜可贺啊!
“主公,华佗老先生来了!”
门外传来许褚的声音,一听到这名字,他曹孟德只觉得整个脑子都在隐隐作痛,自从头疼,找了这位神医后,老是要找他开瓢,说能治疗头疼,就算看了张姑娘现代的医术,可以做开颅手术,他也不敢啊,人家那是什么场景,什么设备,再看看华佗那手里,他敢吗?他敢吗?
“放他进来!”
“老头,你不知道我都得到张姑娘的奖励了吗!头疼好了,你可别再想着给我开脑袋了,现在一听这话,条件反射头疼,都被你搞出阴影了。”
“那真是可惜了!”华佗那是真感觉可惜啊,他只是观察这开颅真的是一大研究,看了现代的手术后,更是觉得他研究的开颅手术没什么问题,可惜第一次开颅就夭折了,他上那在找一位可以给他开颅的人啊!可惜啊!真可惜!
这可惜的神色,让曹操打了一个冷颤,幸好没让这老头开瓢,这都魔怔了,还好把小命保住了。
“张仲景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张宗汉曾在朝为官,由于家庭条件的特殊,于是他从小就接触了许多典籍。”
“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是一个极为动荡的时代,就是我所说的董卓挟汉献帝的时候,那时候洛阳地区百万居民西迁长安,洛阳所有宫殿、民房都被焚毁,方圆二百里内尽为焦土,百姓死于流离途中者不可胜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啊!”
“战乱频频,百姓民不聊生,再加上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外戚与宦官相互争斗残杀的“党锢之祸”,军阀、豪强也为争霸中原而大动干戈。”
“后方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兵祸绵延,到处都是战乱,黎民百姓饱受战乱之灾,加上疫病流行,很多人死于非命,真是“生灵涂炭,横尸遍野”,惨不忍睹。”
“东汉桓帝时期,大疫就发生三次,灵帝时大疫五次,献帝建安年间疫病流行更甚,成千累万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
其中尤以东汉灵帝时期的疫病更多,规模更大,南阳地区当时也接连发生瘟疫大流行,许多人因此丧生。”
“张仲景的家族本来是个大族,人口多达二百余人,自从建安初年以来,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其中死于伤寒者竟占十分之七。”
“面对瘟疫的肆虐,张仲景内心十分悲愤。他痛恨统治者的腐败,将百姓推入水深火热之中。对此,张仲景痛下决心,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一定要制服伤寒症这个瘟神。”
“也正因为府衙不管事,朝廷呢为争权夺势,发动战争,这使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怜悯百姓,萌发了学医救民的愿望。”
“汉桓帝延熹四年,他10岁左右时,就拜同郡医生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
“张伯祖当时是一位有名的医家,他性格沉稳,生活简朴,对医学刻苦钻研。”
“每次给病人看病、开方,都十分精心,深思熟虑,经他治疗过的病人,十有八九都能痊愈,他很受百姓尊重。”
“张仲景跟他学医非常用心,无论是外出诊病、抄方抓药,还是上山采药、回家炮制,从不怕苦不怕累,张伯祖非常喜欢这个学生,把自己毕生行医积累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他。”
“张仲景也确实才思过人,善思好学,聪明稳重,一心一意专心的听讲,专心学医,学习刻苦。”
“他博览医书,广泛吸收各医家的经验用于临床诊断,认真学习和总结前人的理论经验,进步很大,很快便成了一个有名气的医生,以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过了他的老师。”
“尽管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但由于他父亲曾在朝廷做过官,他还是要被推荐,世从官员的,这是在汉武帝时期就立下的制度,东汉末期多是举荐世家子弟,张仲景仲景承袭家门,在汉灵帝时,被州郡举为孝廉,进入官场。”(这是汉代的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规定每二十万户中每年要推举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被举之学子,除博学多才外,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为“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