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战略物资
刘瑾想死,他十分的清楚做太子伴读会是个什么样的下场。朱厚照顽劣的脾气,这几个帝师还不得活活气死。
到时候受罚的,就是他刘瑾了。人家朱世杰挨了一顿打便暴走了,竟然敢动手打老师。他刘瑾只是个太监,他可没有朱世杰的能耐。
白糖的生意不能断,朱世杰确实也够胆大妄为。也就是弘治皇帝这样的仁孝之君,换成太祖或者成祖皇帝,早就拖出去大卸八块了。
当然,若不是弘治这样的皇帝,朱世杰断然也不会如此的胆大妄为。
兵行险着,至少太子伴读这个累赘甩开了。自己终于也有机会,去发展自己的事业。
然而事与愿违,白糖行业的生意,并非是一帆风顺。
首先是这个时代的蔗糖产量并不高,一般都是在原产地进行粗加工,加工后的红糖经漕运辗转到 京城后,已经成为奢侈品了。
红糖数量稀少,再用它提炼出白砂糖,产量更低。
更要命的是,随着火器监大量的需求。市面上的红糖价格也是水涨船高,朱世杰已经错过了最佳红利期。
白糖产量的稀少,只有少部分的火药是添加了白糖。朱世杰的白糖作坊总算是开业了,招募了一些工匠之后,便开始进入生产环节。
然后锦衣卫就来了。
锦衣卫指挥使牟斌,身边还带着两名千户。
对于锦衣卫,朱世杰其实也是没有什么好感的。而且这帮人嚣张跋扈惯了,你也得罪不起。
强龙不压地头蛇的道理朱世杰还是很明白的:“牟大人,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
朱世杰不善于这种人际交集,更不喜欢这种人际交际。可有的时候,人在江湖是身不由己。
牟斌并没有什么好脸色:“朱公子最近可是风头无两啊,听说朱公子的饴糖生意,做的也是风生水起。”
身为一个锦衣卫指挥使,牟斌不需要去巴结别人。只有别人巴结他的份,所以除了皇帝,他不需要给任何人脸色。
朱世杰是顺毛驴的脾气,对方客客气气他自然也会客客气气。对方若是甩脸子,那就不好意思了。
连帝师都敢揍的人,还能怕过谁来。
朱世杰也拉下了脸色:“怎样,你牟大人一大早就来我这里耀武扬威耷拉着个脸,你是给谁看呢。我可是小本生意,没犯了哪条王法吧。”
牟斌一怔,大概他也没想到会有人敢这么跟他说话。身为一个锦衣卫指挥使,平日里那些皇亲国戚见了自己都得客客气气。朝中重臣,对自己都得毕恭毕敬。
这个成国公家的一个嫡次子,哪里来的这么大胆子。
牟斌“哼”了一声,也就不再跟他卖关子:“朝廷规定,市面饴糖归朝廷所管。民间不得私自贩卖囤积,朱二公子,对不住了。”
这就让人愤怒了,朱世杰恨恨道:“牟大人你可要想清楚了,这白糖作坊不是我朱世杰一个人的。定国公、英国公、保国公还有太子殿下他们,也都是参与其中的。你这一来就拿朝廷说事,我怎地没见过朝廷告示。还有,此事我等我见了圣上,定要问个清楚。”
尽管朱世杰抬出来了定国公和英国公以及保国公等人,甚至于太子朱厚照。可是,牟斌依旧不为所动。
作为一个锦衣卫指挥使,他们效忠的只有皇帝一人。即便是当今太子,锦衣卫指挥使也不会放在眼里。
一朝天子一朝臣,锦衣卫指挥使只效忠皇帝一人。即便是后来的后继之君,继位之后的第一件事也会换掉锦衣卫指挥使,从而换上自己最亲信之人。
所以太子朱厚照继位之后,也会扶持自己的心腹。他牟斌,也就不必再看太子的脸色。
只见牟斌冷笑一声:“呵呵,我奉的是圣上旨意。反民间饴糖,皆由火器监辖管。你朱公子的饴糖,只能卖给火器监。按斤收取,一斤白糖火器监所购价为市价红糖三倍。”
“三倍?!”朱世杰几乎要跳了起来。
如果提炼技术成熟,两斤红糖可以提炼一斤白糖。可是以目前这个时代的技术,只能用黄泥脱色之法,两斤半的红糖,才能勉强提炼一斤白糖。
再加上人工以及后续投资成本,利润就是微乎其微了。要知道,市面上的白糖,之前朱世杰可是卖红糖的二三十倍的价格。
即便是这样的天价,依旧不愁卖。
那就是京城的饭馆酒楼,白糖可以提鲜。而且许多白糖做的食品,是红糖无法比拟的。
红糖做出来的糕点很容易掩盖食物的本味,而红糖更是无法用来做菜品。除了颜色之外,红糖本身浓烈的气味,会改变菜品的味道。
白糖则不一样了,白糖除了提鲜之外,再就是可以做一些甜品。用白糖做出来的糕点,可以很好的保持食物的本味。
京城各大酒楼餐馆也是非常内卷的,所以朱世杰白糖作坊的白糖一经生产,立刻就得到了酒楼老板们的哄抢。即便是价格再高,也总会有人购买。
然而现在锦衣卫却来说,要把朱世杰白糖作坊生产出来的白糖卖给火器监。其价格也是低的可怜,朱世杰真是悔不当初。
早知道如此,就不该在校场实验的时候,在黑火药里添加白糖。
牟斌是半点面子都不给:“朱公子,你要的告示就在城门口。不信的话,你自己可以去看看。自即日起,由我们锦衣卫来监管你的白糖作坊。”
胳膊拧不过大腿,弘治皇帝这是铁定要来和自己分一杯羹了。白糖的产业这本钱还没捞回来,就遭到了皇权打击。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边关战事吃紧。白糖作为黑火药的战略物资,朝廷自然也有朝廷的考虑。战时,白糖只能优先供给火器监。
甚至于,宫廷的御膳都禁止使用白糖。为的,就是把白糖制作出来用于火药方面。
和预想中的一样,自从太子朱厚照处个就学之后,刘瑾就惨了。
弘治皇帝一口气给找了七个老师,个个都是当世的饱学大儒。为的就是教授太子,好使得太子早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