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太后摄政
第6章 太后摄政
有了窦宪模板的何进眼神目光顿时锐利了许多。他拿过来一把弓箭,向挟持何皇后的张让射出一箭。
张让就在不可置信的目光下,看着一支羽箭贴着何皇后的身体,插进他的咽喉里,让他死亡。
张让一倒下,曹操马上上前将何皇后接了过来。这时何进带来的人更加没有了顾忌,已经开始和宦官们争抢皇帝刘宏。
这个时候有宦官扶持着董太后带着刘协过来。
董太后看到皇宫已经乱成了这个样子。手指着何进厉声喝问道:
“你何进怎么敢怎么敢如此行要废掉我儿皇帝之事。就不怕史书上对你何进口诛笔伐吗?将你何进祖宗十八代都骂上吗?”
何进淡淡一笑道:
“史书上将来要写太后,还有你这个儿子只怕更加好不到哪里去!众将士,咱们这位太后在位期间并没有什么仁德。倒是教会了我们的皇帝售卖官爵。这样的太后就让她,和她的儿子一起被幽禁起来吧!”
曹操马上道:
“董太后并无仁德,教我们的皇帝售卖官爵。我们要随大将军一起将太后和皇帝废掉。好立新的皇帝还有新的太后上位。”
袁绍也道:
“众将士随我一道拥立新帝,建功立业啊!”
董太后的脸已经黑得说不出话来。
从何进攻进皇宫来,就已经是傍晚时间,这一夜皇宫里被杀得天昏地暗。不但十常侍被全部杀掉,连和十常侍有一点点关系的人,都被清洗干净。
皇帝刘宏重新醒过来时,等待他的就是被幽禁起来。同时和他一起被幽禁起来的还有董太后,以及被董太后带着扶养的无辜皇子刘协。
宣德殿里,曹操和袁绍正在劝说何皇后临朝摄政。
曹操道:
“皇后娘娘,不太后娘娘。你是新皇帝的母亲,你不会想看到新皇帝这样年轻的皇子在朝堂上即位,接受朝廷官员的非议吧!”
刘辩已经在一旁接受宦官小乙的伺候,在换上一身小小的临时改装的龙袍。刘辩的表现,他是被大将军要被推上位的,他还小,不想这么早就承担起国家的重担。面上全是无可奈何之色。
袁绍劝说道;
“历来皇朝皇帝突然变更,都要经历腥风血雨。我们这是好的。太后娘娘只要和大将军配合,让太子刘辩坐上皇位。这皇帝的变更就会稳如泰山。”
何皇后已经接受现实了。终究是母性的光辉,让她不想看到幼小的皇帝在朝堂上,承受朝臣们的诘难。还有她要盯着大将军何进。没有她的朝堂上,她怕大将军何进会更加乱来。
曹操还想继续劝说,何皇后道:
“我同意了以太后的身份临朝。众位爱卿准备开始朝会吧!”
朝会再一次召开。众臣突然抬头看向朝堂上那个位置上,皇帝竟然换成了年轻的太子刘辩身穿龙袍坐在那里。何皇后为是端庄地坐在一旁要摄政的样子。
群臣都惊惧不已。不知道一晚上时间,皇宫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宦官小乙充当临时的传礼官,高声道:
“今因上任皇帝刘宏还有董太后在位期间,并无什么德行。所以退位给少皇帝刘辩由何太后临时摄政,大将军何进辅政。众臣开始参拜新皇吧!”
混在朝臣中间的曹操和袁绍,排出众臣前面,开始参拜道:
“恭贺我皇即位,我皇万寿无疆!”
“恭贺我皇即位,我皇万寿无疆!”
众臣看着已经有人带头了就跟着参拜。
何太后代替刘辩说话道:
“众位爱卿平身吧。本太后也是第一次临朝,大家就有事说事。把朝廷运转起来。”
司徒王允站出来道:
“我们都对原来皇帝刘宏还有董太后怎么退位一无所知,还请太后给个说明。”
何进这个时候也站了出来道:
“刚才宦官的说明已经很清楚。上任皇帝刘宏在位期间并无什么德行,重用十常侍,实行很长时间的党锢之祸,还有售卖官爵,在皇宫中只顾享乐,长时间不临朝,致使天下民怨四起,黄巾叛乱即将席转我大汉江山。你司徒王允难道还想让这样的皇帝重新执政,将大汉江山变得更加乱糟糟的?”
司徒王允面对何进的指责。只觉得这位大将军今日气势变得更加咄咄逼人。司徒王允的汗就滚了下来。
司徒王允道:
“我们并无迎回新帝的想法。我们当然想大汉有一个好的皇帝,好能够延续我们大汉的大好河山。”
何皇后在上面道:
“就像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原来皇帝和太后已经退位了。新皇少帝即位。皇宫里的十常侍已经全部服诛。这其中少不了大将军何进的拨乱反正的功劳。大家就给原来的皇帝留些面子,就不要深究原来皇帝的情况了。难道你们抓着不放,过问。是想过分关心我们皇家的问题?”
王允带领群臣道:
“我们不敢,我们不敢过分关心皇家私事。”
说到底皇帝和朝臣是两个体系的人。朝臣们只要上面有一位正常行事皇帝权利的话事人。至于处在皇帝角度干活,那是权臣该干的事情。
何进向上面何太后禀告道:
“启禀太后,微臣决定变一下朝廷今后的朝会制度。”
众大臣还有太后都瞪大了眼睛,想要看到这位跋扈的大将军要发出什么言论来。
何进道:
“臣提议今后朝会只商议大事,还有突发的事情。其他的事情全部交由朝廷官员给出办法给出解决经过,然后以奏折的行事呈上来,交给皇帝还有太后批复处理。今后的朝会也就不必每天都执行,大家三日一来卯时朝会即可。不过奏折每天都可以随时送上来。”
朝廷官员对于这点并无意见,大将军这是站在他们角度,没有要他们每日都要进行朝会之苦。以往皇帝表现怠政,他们这些人还要表现兢兢业业来要参加朝会,接受皇帝有可能的召开朝会。剩下的就是写折子的事情。文臣们表示不虚。这时的武将也不是那么很文盲。
只有太后有些皱眉,这今后的日子是不是每天都要批阅很多奏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