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咸鱼与边境
天刚蒙蒙亮,熹微的晨光还未完全驱散夜色的凉意,京都城的各大菜市场却早已热闹纷繁。菜贩们忙碌地整理着摊位,将新鲜的蔬菜、水灵的瓜果摆放得整整齐齐。早起的百姓们在摊位间穿梭挑选,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充满生活气息的市井乐章。
在菜市场最显眼的位置,一个崭新的摊位格外引人注目。摊位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鱼,这些鱼模样奇特,鳞片闪烁着奇异的光泽,是京都百姓们从未见过的海鱼。摊位的掌柜是个精明干练的中年男子,他身着一袭整洁的布衫,眼神中透着商人特有的敏锐与热情。
就在这时,一声清脆的锣响骤然响起,瞬间吸引了街道上买菜卖菜的人的目光。掌柜满脸笑容,双手抱拳,向众人拱手示意,然后张口介绍道:“诸位百姓,今日小店新店开张,为表诚意,所有货物一律五折!”
众人一阵骚动,纷纷围拢过来。掌柜见状,越发来了兴致,他指着摊上的咸鱼,大声说道:“大家瞧好了,这可是用大颗粒盐精心腌制的海鱼,不仅味道鲜美可口,而且还能当盐用!”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拄着拐杖,缓缓摇了摇头,满脸疑惑地说道:“掌柜的,鱼怎么能当盐用呢?老夫活了大半辈子,可从未听说过这般稀奇事。”
掌柜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地从摊上拿起一条咸鱼,展示给大家,语气诚恳地解释道:“老人家,您有所不知,这鱼采用了特殊的腌制方法,盐分充足得很。您要是不信,买回去试试便知。
做菜的时候,只需放那么一小块,保准味道跟放了盐一模一样。而且,这价格也十分亲民,普通百姓都买得起。”
这时,一位提着菜篮的年轻妇人从人群中探出头来,开口问道:“掌柜的,这鱼听起来确实不错,可价钱究竟如何呀?”
掌柜笑容满面,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说道:“为了让大家都能尝尝这新鲜的海鱼,小店给出了最大的优惠。这鱼原价十铜币一斤,今天新店开张,只要五铜币!”
人群中顿时传来一阵惊呼,这价钱确实比大家想象中的便宜太多了。众人开始蠢蠢欲动,可心里还是有些犹豫,毕竟这鱼能当盐用的说法太过新奇,让人难以完全信服。
就在这时,一个向来爱挑事的菜摊掌柜从人群中挤了出来,他双手抱肩,脸上挂着一抹冷笑,说道:“掌柜的,不是我不信任你,这鱼当盐用,听着就太不靠谱了。
你要是真有信心,敢不敢让我先拿回去尝尝?要是真像你说的那样,我就帮你宣传宣传;要是不行,你这摊子可就别再摆了。”
原本热闹的场面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摊位掌柜身上,等着看他如何应对。掌柜的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脸严肃,他挺直了腰板,大声说道:“本商铺可不一般,乃是三皇子、乐清公主,还有驸马爷一起开办的!”
此话一出,人群中再次掀起一阵波澜。掌柜继续说道:“我们所卖的海鱼,都是从遥远的海边腌制好,再千里迢迢运回来的。这成本可不低,可即便如此,其价钱还比当地的鱼便宜。而且,大家不妨想想,骗你们一次又有什么好处呢?就光这鱼肉的价钱,你们买了都绝对不吃亏。再告诉大家一个消息,这种咸鱼数量有限,不是想买多少就有多少的。今天本店铺只有2000斤,过了今天,明天就会恢复原价,以十铜币的价钱贩卖。”
百姓们在听到是三位贵人开办的商铺时,心中的顾虑顿时打消了大半。毕竟,谁都有可能是骗子,但这三位身份尊贵,丢不起皇家的颜面。
李老汉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那条从商铺买来的咸鱼,仿佛捧着稀世珍宝。他的家在京都城最破旧的小巷子里,房屋低矮昏暗,四处透着风,一到冬天,屋内就冷得像冰窖。
“他娘,快来看我买了啥!”李老汉一进门就兴奋地喊道,声音中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李婆婆从里屋蹒跚着走出来,看到李老汉手里的咸鱼,眼睛瞪得老大,惊讶地说道:“老头子,你哪来的钱买这个?咱们家可没闲钱买这么金贵的东西。”
李老汉得意洋洋地把在菜市场的见闻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还拍着胸脯保证这鱼能当盐用,划算得很。李婆婆半信半疑,但看着李老汉那兴奋的模样,也不好再说什么。
当晚,李老汉从咸鱼上切下一小片,准备给晚饭添点滋味。锅里煮着从菜市场捡来的菜帮子,平日里煮出来的汤寡淡无味,今天李老汉把鱼块放了进去,瞬间,锅里散发出诱人的香味,那浓郁的香气迅速弥漫了整个屋子。李婆婆盛了一碗汤,喝了一口,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惊喜地说道:“老头子,这鱼还真神了,跟放盐似的,鲜得很!”
第二天,李老汉刚出门,就碰到了邻居张婶。张婶满脸好奇地问:“老李,听说你买了咸鱼,真有那么好吗?”李老汉兴致勃勃地把昨天晚上的事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张婶听得心动不已,拉着李老汉非要去摊上再看看。
李老汉带着张婶来到鱼摊前,发现早已经挤满了人。人群熙熙攘攘,大家都争着抢着要买咸鱼。李老汉看着拥挤的人群,有些后悔昨天没有多买一些,今天的价钱已经涨到十铜币了。但即便如此,也挡不住百姓们购买的热情。
因为现在的盐价虽然有些滑落,但最少也要七八十铜币一斤,而且这种盐还带着一些苦味。而海鱼上的盐却没有一丝苦味,最主要的是,这些海鱼身上都带着厚厚的一层盐巴,就算是把这层盐巴刮了下来,那也要值十个铜币了,而鱼肉又相当于是白送。这点账,百姓们心里都门儿清,所以当咸鱼摊位开门的那一刻起,就被前来购买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
此时的墨白已经踏上了去往下一个地方的路上。镇海军团的事情已经不需要他过多操心,所有的安排都有人去执行。而本来应该留在镇海军团主持生意的苏诗韵,为了能跟墨白继续旅行,她直接在府里挑选了十名聪明伶俐、脑子灵活、样貌出众的丫鬟,当成她的通房丫鬟塞进了墨白的房里。对于调教新人,墨白很是喜欢,他也欣赏苏诗韵这种做法。虽然不能给这群丫鬟任何名分,但这群丫鬟却非常乐意。因为她们知道,将来自己会协助自家小姐打理整个军团的生意,不再是伺候人的普通丫鬟。如果干得好,以后还会有一群丫鬟伺候她们。
墨白下一个目的地是浩边军团。对于防御线极长的浩边军团来说,墨白以现代人的思想,提出了不少建议。这些建议也通过赵念慈跟她父亲的书信来往,全都传达给了对方。他建议在没有战事的时候,军队可以开发矿业,将矿石初加工之后再销往内陆;同时也可以砍伐珍贵的木材,不过要注意可持续发展;如果有些地方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养羊、种茶,或者给来往的商队做有偿护卫,增加收入。
不过他给的这些建议,赵毅能不能执行下去,那就要看所做的事情有没有利可图。其实,浩边军团远比镇海军团要富足,倒不是军事力量更强,而是资金方面更雄厚。浩边军团管辖的所有军事要塞都设有与各个国家通商的市场,就光这些市场的收益,就让浩边军团的日子过得比镇海军团滋润许多。
照常理来说,这一趟去浩边军团,墨白其实可以不用去了。但是他从赵念慈的口中了解到浩边军团的一些事情后,改变了主意。原来,浩边军团管辖的一个地界内有大量的各种矿山,然而那里盗匪横行。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大军无法大规模进入清剿,小规模进去又会损失惨重。浩边军团目前能做的只是将盗匪围在里面,不让他们闯进帝国境内。可这群盗匪还有另一个出口,通向一个小国家的境内。这复杂的局势让墨白觉得有必要亲自去一趟,看看能否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浩边军团出谋划策,同时也为自己的计划拓展新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