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 章:觥筹交错间留意,言谈举止细端详
宫廷宴会在一片看似祥和的氛围中继续进行着,李轩深知,这场宴会是他深入了解藩镇心思的关键契机。他端着酒杯,在席间悠然踱步,看似与众人随意交谈,实则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都暗藏深意,仔细端详着藩镇节度使们的一举一动。
李轩首先来到了荆州藩镇节度使孙威身旁,孙威见皇帝走近,立刻起身行礼,脸上堆满了笑容:“陛下,今日能参加如此盛宴,实乃臣之荣幸,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轩笑着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目光落在孙威腰间的佩剑上,说道:“孙爱卿,朕听闻荆州之地近来商贸繁荣,你这镇守一方,想来颇为辛苦吧?”
孙威微微一愣,旋即答道:“陛下关心,臣惶恐。荆州能有今日之繁荣,全赖陛下英明领导,臣不过是略尽绵力。” 李轩注意到,孙威回答时眼神闪烁,不自觉地摸了摸剑柄,这一细微动作并未逃过李轩的眼睛。李轩心中暗自思忖,孙威此举,莫非是对朝廷仍有戒备,连在皇宫之中都如此紧张?
李轩又与几位藩镇节度使寒暄几句后,来到了杭州藩镇节度使周平面前。此时,周平正与几位朝中大臣交谈甚欢,见李轩到来,众人纷纷行礼。李轩笑着说道:“周爱卿,听闻杭州的丝绸产业越发兴旺,你可有什么独到的治理之法?”
周平恭敬地回答:“回陛下,杭州丝绸产业能有今日,一是仰仗朝廷的商业扶持政策,二是臣组织了当地的丝绸工坊,统一标准,提升品质,拓宽销路。” 李轩微微点头,接着问道:“那在推行这些举措时,可有遇到什么阻力?”
周平脸色微微一变,犹豫了一下说道:“些许小事,不足为惧,臣都已妥善解决。” 李轩敏锐地捕捉到周平的迟疑,他心中明白,周平定是有所隐瞒,看来杭州藩镇在丝绸产业发展背后或许还有隐情。
与此同时,宴会大厅的另一角,刘猛和赵宏正与几位藩镇节度使低声交谈。刘猛端起酒杯,看似随意地说道:“今日陛下这番举动,说是表彰我们,可这自主权的背后,谁知道藏着什么心思。” 一位节度使附和道:“是啊,朝廷一直对我们有所防备,这次突然示好,怕是有更深的算计。”
赵宏皱了皱眉头,谨慎地说道:“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小心行事,不能轻易相信朝廷。先看看这自主权到底如何实施,再做打算。” 他们的交谈声音虽小,但一直留意着他们的李轩,通过密探的暗中传递,将这些话一字不漏地听在耳中。
李轩回到主位,心中对藩镇的态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明白,大部分藩镇对朝廷仍心存疑虑,表面的顺从之下是深深的戒备。此时,乐师们演奏起欢快的舞曲,舞蹈艺人们也开始了新一轮的表演。李轩趁着众人的注意力被吸引,悄悄向宰相使了个眼色。
宰相心领神会,来到李轩身旁。李轩低声说道:“张爱卿,你看这些藩镇,表面上对朕的提议纷纷响应,可实际上各怀心思。我们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策,不能让他们继续暗中蓄力。”
宰相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臣以为,我们可以先从那些对朝廷态度较为温和的藩镇入手,给予他们实实在在的好处,让他们成为榜样,吸引其他藩镇真正归心。同时,对于那些心怀不轨的藩镇,暗中加强监视,一旦发现异动,立即采取措施。”
李轩微微颔首,认可了宰相的提议。他又将目光投向宴会大厅,此时,一位年轻的藩镇节度使起身,主动向李轩敬酒:“陛下,臣乃益州藩镇节度使王启,今日有幸参加宴会,深感陛下对藩镇的关怀。臣愿为陛下分忧,为大唐的繁荣贡献全部力量。”
李轩看着王启,眼中露出一丝欣赏:“王爱卿能有此心,朕甚欣慰。益州之地富饶,若能充分发展,对大唐的繁荣将起到重要作用。不知王爱卿在治理益州时,可有什么想法和计划?”
王启恭敬地回答:“陛下,臣计划在益州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贸易往来。臣相信,在陛下的领导下,益州定能更加繁荣昌盛。” 李轩听后,满意地点点头:“王爱卿所言极是,朕会让工部派专人协助你,希望益州能早日成为大唐的富庶之地。”
李轩通过与王启的交谈,不仅了解了益州藩镇的发展规划,也看到了王启对朝廷的忠心。他心中暗自决定,将益州藩镇作为朝廷与藩镇合作的典范,大力扶持,以此来影响其他藩镇。
随着宴会接近尾声,李轩站起身来,高声说道:“今日宴会,朕与诸位爱卿共度美好时光,深感欣慰。大唐的繁荣,离不开每一位爱卿的努力。希望大家能继续为大唐的稳定与繁荣贡献力量,朕也会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各地的发展。” 众人纷纷跪地谢恩。
宴会结束后,李轩回到御书房,再次陷入沉思。他深知,解决藩镇问题任重道远,但通过这场宴会,他已经掌握了一些关键信息,为后续的谋划提供了方向。在未来的日子里,李轩将继续在与藩镇的博弈中寻找破局之法,他坚信,只要策略得当,就一定能实现大唐的长治久安,让大唐在盛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