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 章:科举内容再丰富,选拔全面人才全
在新教材顺利推广,大唐学府教育蒸蒸日上之时,李轩的目光又落在了科举制度上。他深知,科举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其内容必须与时俱进,才能选拔出真正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全面人才。一日早朝,李轩在朝堂上提出了对科举内容进行改革的想法。
李轩神色庄重,目光坚定地扫视着殿下的群臣,缓缓开口:“诸位爱卿,如今我大唐在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学府教育也在蓬勃发展。然而,现有的科举内容却难以选拔出各领域的全面人才。朕认为,是时候对科举内容进行丰富和完善了,大家有何看法?”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片刻后,吏部尚书率先站出来,拱手说道:“陛下圣明!科举制度关乎国家人才的选拔,如今大唐发展日新月异,科举内容确实需要做出调整,以选拔出更多精通不同领域的人才。”
李轩微微点头,认可道:“爱卿所言极是。但具体该如何丰富科举内容,还需诸位共同商议。”
这时,一位在朝中主管文化教育的大臣站出来建言:“陛下,臣以为可在科举中增加自然科学方面的科目,如算术、天文历法、农学等。这些学科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选拔出精通这些学科的人才,将为大唐的科技进步和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李轩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此计甚好。随着大唐科技的发展,自然科学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增加这些科目,能让更多有这方面才能的学子有机会施展抱负。”
另一位负责经济事务的大臣也提出建议:“陛下,商业在我大唐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科举中可增设商业管理科目,选拔出懂得商业运营、贸易往来的人才,为大唐的商业繁荣助力。”
李轩沉思片刻后,说道:“不错。商业人才对于大唐的经济发展不可或缺,增设商业管理科目,能为商业领域注入新鲜血液。”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科举内容改革的方向逐渐明确。李轩当即下令,由吏部牵头,会同礼部、户部等相关部门,共同制定科举改革的具体方案。
方案制定过程中,各部门的官员们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他们参考了历代科举制度的经验教训,结合大唐当前的发展需求,精心设计了新的科举科目和考试内容。
新的科举除了保留传统的经学、文学等科目外,增设了算术、天文历法、农学、商业管理、工程技术等多个科目。每个科目都制定了详细的考试大纲和评分标准,确保选拔的公平公正。
在算术科目中,考试内容涵盖了代数、几何、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天文历法科目则考查考生对天体运行规律、历法制定等方面的了解;农学科目注重考查考生对农业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实际知识的掌握;商业管理科目要求考生熟悉大唐的商业政策、贸易流程和市场运作规律;工程技术科目则涉及建筑、水利、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除了增加科目,科举的考试形式也进行了创新。除了传统的笔试,还增加了面试和实践操作环节。面试环节主要考察考生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实践操作环节则让考生在实际场景中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如让农学考生在农田中进行种植操作,商业管理考生模拟商业谈判等。
科举改革方案确定后,朝廷迅速向全国发布公告,一时间,整个大唐都沸腾了。学子们纷纷调整学习方向,积极备考新科目。
“这科举改革真是太好了,像我对算术和农学感兴趣,以前却没有机会在科举中展示,现在终于有机会了。” 一位年轻的学子兴奋地说道。
“是啊,新的科举内容更加全面,能选拔出真正有才能的人,我们一定要好好努力。” 另一位学子也满怀期待地回应道。
随着科举考试日期的临近,各地的学子们纷纷奔赴考场。考场内,气氛紧张而严肃,考生们认真答题,展示着自己的学识和才华。
在面试和实践操作环节,考生们更是各显神通。一位参加商业管理科目考试的考生,在模拟商业谈判中,凭借着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和出色的沟通能力,赢得了考官们的一致好评;一位农学考生在农田里熟练地操作着新农具,准确地回答着考官提出的各种农业问题,展现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科举考试结束后,经过严格的阅卷和评审,一批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这些人才来自不同的领域,他们将为大唐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次科举选拔出的人才,涵盖了多个领域,他们将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为大唐的繁荣贡献力量。” 吏部尚书兴奋地向李轩汇报。
李轩听后,心中十分欣慰:“科举改革初见成效,这是大唐之幸。我们要继续完善科举制度,为国家选拔更多优秀的人才。”
这些新选拔出的人才,迅速投身到大唐的各个领域。有的成为了朝廷的技术官员,推动着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有的在商业领域崭露头角,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有的在农业部门任职,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专业的支持。
李轩看到科举改革带来的积极变化,深知这只是人才培养和选拔的一个新起点。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关注科举制度的发展,不断优化科举内容和考试形式,为大唐培养和选拔出更多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引领大唐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