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忧心忡忡
第103章 忧心忡忡
皇上这边的日子也不好过。
年轻的皇上虽然端坐在龙椅上,心里并不踏实,漫长的七年于他来说是步步惊心。他只能冷眼观瞧,很少发表意见,领教了母后杀伐决断、滴水不漏的手段,见识了雷霆万钧、大刀阔斧的魄力。
一件件的往事如走马灯般地在皇帝眼前掠过,这几年陆陆续续发生的一件件震惊朝纲的大事,都在太后的股掌之中。寇准、李迪、丁谓、王钦若、曹利用……,一个个都是位高权重的老臣,在太后面前却都不堪一击,想把谁拿下,就能把谁拿下。
天圣七年(1029年)的元月,是进入赵祯登上皇帝位的第八个年头,再过几个月他就要年满二十周岁了。可是醉心于权力的刘太后却丝毫也没有还政于皇上的迹象,反之,种种迹象表明,太后不单没有还政的打算,甚至还流露出非分之想的苗头,这让年轻的皇上日渐忧心忡忡。
随着一天天的长大,他也在学习在思考,有时悲哀地想,普天之下哪有两个皇帝并立的道理,这是江山不稳的征兆。也许是读史太多了,他的眼前不时闪过祸起宫墙、刀光剑影的幻像,仿佛嗅到空气中弥散着血雨腥风的气味。
年节刚过,朝廷上便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权倾朝野的老臣,枢密使、侍中曹利用被贬往房州安置,被贬理由更是荒唐无稽。尽管朝堂上争得一塌糊涂,但是太后根本不听,一意孤行,任凭众大臣的极力反对,都改变不了太后的主意,她已决意要往死里整这个不太尊重自己、在朝堂上飞扬跋扈的权臣。
退朝后,赵祯见到泪流满面的曹利用,曹利用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请求皇上为他说话。想到这位老臣一向对自己还是很尊敬的,又有大功于社稷,赵祯向刘太后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认为罪证不足,不宜重判。
但是刘太后根本不把皇上的话当回事,只说了四个字:“吾意已决。”就再也不理会皇上了。
曹利用最终获罪,被贬往房州,罗崇勋派了自己最亲信的宦官杨怀敏监押上路。
一路上,曹利用受尽了押送他的宦官杨怀敏的欺凌。到了襄阳驿站,杨怀敏将一个装着宝剑的锦囊交给曹利用,奸笑道:“使相你也是上过战场,见过大世面的人,刀剑应该见过吧,也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吧?不会见到利器就被吓死吧?咱们去房州,才刚走了一半路程,您忍心让我们陪着您继续受这个罪?你方便我方便大家都方便。”说罢背着手走出房间,随手掩上门。
这是宦官迫害犯事官员惯用的鬼蜮伎俩,寇准、李迪都遇到过,寇准机智地戳穿了押送人员的阴谋,李迪却险些上当,幸亏被陪同一起上路的儿子阻止了。
曹利用生性勇悍,性格上直来直去,向来不谙通融。当夜,不堪凌辱的曹利用上吊自尽。
这把剑是临离京时罗崇勋交给杨怀敏的,杨怀敏当时大吃一惊,“若是曹利用真的死了,大臣们不会怪罪?”
罗崇勋冷冷笑道:“太后心思你还猜不到?那些腐儒怕他怎的,异日就是有好事者鼓唇弄舌,说得再重,无外乎‘天下惜之’几个字而已。”
赵祯不久后听到了曹利用的死讯,还是被那些小人羞辱糟践而死,他悲哀地想,我这个皇上当得是不是太没劲了,太窝心了?真憋屈,什么也干不成,什么也作不了主。朝廷重臣被宦官作贱至死,我这个皇帝却无能为力,我在其他大臣心里还有地位吗?
到了六月二十日,一场大雨降临开封,电闪雷鸣,风狂雨骤,皇城里的玉清昭应宫被雷电击中起了大火。这里存放着真宗皇帝的“天书”和各种祥瑞。
这回刘太后找到了借口,她将责任归咎到宰相王曾身上,国家遭此劫难,宰相负有管理不谨之罪,王曾被罢相出知兖州。至此,朝中再没有人能与刘太后争执一二。
皇上心里清楚,太后这是在铲除异己,巩固她的权力,朝堂之上逐渐都换上了忠于她、唯她命是从的臣子。甚至连皇城的警卫,也交给了她的异姓兄长龚美负责。
龚美就是原来襄王府的银匠,现已改名刘美,如今,整座襄王府连同他亲手打制的银具都赏给了他。这倒不错,年轻时勤勤恳恳为他人工作,突然发现,原来那些都是为自己干的,回报更是成百上千倍的。
到了八月,朝廷提出明年再开贡举,开科取士。太后提出让晏殊担任主考,皇上不知太后心里怎么想的,这么早就指名点姓的要定下主考官是出于什么目的,他不便多问,只淡淡地道:“贡举要举办,主考官不能这么早就定。不宜早定,以免发生弊病。”
太后稍一犹豫,附和道:“我也只是偶然想到,随口说说而已,听皇上的,到时再定不迟。”
到了这年冬至,朝廷要举行郊祀天地大典。皇上却要率百官先到皇太后居住的会庆殿为皇太后贺寿,然后皇上再率百官到天安殿举行朝会大典。显然,皇上的这个决定是不恰当的,也许是出于孝道,也许是出于无奈,但是刘太后却欣然接受了。
皇上同意,太后愿意,个别臣子却出面搅闹,让皇太后很不开心,太后将这事归罪于是皇上暗中指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