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一时的蛰伏只为更好的崛起
拍摄继续。
第三个镜头,李晓宇和赵亿欢通过对话,告知观众这次用dv记录的目的,是观察别墅里的灵异事件。
对完话后,李晓宇又将dv对准赵亿欢,拍摄她上楼梯的妖娆身姿。
作为一名导演,要适当地为观众提供福利镜头。
看回放没问题后,李晓宇宣布这个镜头过了。
他俩今天一起床就赶到别墅,简单布置了场景,熟悉了别墅环境,还拍了3个镜头,效率已经算快的了。
蔡阿姨发来信息,问什么时候吃午饭,她好提前准备材料。
李晓宇想到做饭的镜头可以加到电影里,便拉着赵亿欢来到厨房。
“我们中午吃什么?”
蔡阿姨:“我早上买了半只三黄鸡、一条鲤鱼、一点牛腩和两根排骨。”
“中午就吃小鸡炖蘑菇、糖醋鲤鱼、土豆烧牛腩、冬瓜烧排骨,再来个肉末豆腐、蒜蓉粉丝娃娃菜。”
“一共六个菜,你们看够吗?”
赵亿欢感慨道:“这也太丰盛了!”
蔡阿姨:“戚雅说了,这七天一定要把你俩招待好。”
赵亿欢:“戚姐姐人真好。”
李晓宇吐槽道:“这都是我靠酒量换来的……不过这应该是我目前为止,吃过最好的剧组饭。”
“蔡阿姨,这些材料你先准备着。留上几个简单的步骤让我俩来,我想拍到电影里。”
蔡阿姨每天跟洗菜做菜打交道,觉得这种工作枯燥乏味,不理解地问道:“这种东西,拍出来有意思吗?”
李晓宇笑着说道:“我们拍电影的时候,需要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向观众交待一些信息。”
“如果两个人干坐着聊天,这个镜头就会显得很无趣。”
“所以在每个场景里,我都会给角色找点事情做。”
“还有一个原因,是准备食材这类工作,在生活中很常见,可以增加观众在看电影时的代入感。”
蔡阿姨听完点点头,觉得拍电影果然是一门学问,有很多她不了解的知识。
赵亿欢好奇地问道:“炒菜的镜头,拍出来会不会更好看。”
李晓宇又解释道:“的确会好看。但这几个镜头的目的,是通过对话来传达信息。炒菜时的声音很大,不利于收音。”
“包括我们在镜头里准备食材的声音,也一定不能盖过说话声。”
赵亿欢听完也点点头,自己的见识还是太肤浅,只能通过多拍电影来积攒经验。
她觉得自己简直太幸运了,第一部电影能跟李晓宇合作,对方不仅拥有专业的拍摄知识,还有足够的耐心。
其实在不久前,李晓宇还是个十足的门外汉。
因为坐上了导演的位置,才不停看书来恶补知识。
虽然已经有了许多拍电影的技能,但他对自己的定位,一直是初入门径的小导演,还需要不停地学习。
针对赵亿欢在拍摄方面的疑问,他也乐意解答,算是对自己掌握知识的一种梳理。
【导演威望+1】
李晓宇笑了一下,让蔡阿姨代替自己,和赵亿欢站在镜头前准备材料,方便自己来调整画面构图。
蔡阿姨觉得很有趣,自己活了四十多年,竟然在一部电影里有所贡献。
李晓宇调整好dv的角度,就请蔡阿姨离开拍摄区域,自己站在了合适的位置上。
拍摄开始,两个人继续对话。
目的是告知观众,别墅里有古怪,这次使用dv就是想查明原因。而且这种诡异的事情,从女主角8岁起就跟着她。
李晓宇目前的‘形体动作——基础刀法’有18点经验值。
他便和赵亿欢对话时,拿着厨刀刮完鱼鳞,在镜头前秀了一把转刀。
“如果让我发现那个想图谋不轨的家伙,我就……”
然后在镜头前做了一个处决的动作。
李晓宇看完回放,宣布这个镜头过了。
赵亿欢这才惊讶地说道:“你刚才转刀的动作好帅啊,以前没见你表演过。”
李晓宇笑着说道:“以前是没机会……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我身上,充满了未知的魅力。”
赵亿欢露出羞涩的笑容,用眼神示意这里还有其他人。
李晓宇便说道:“蔡阿姨,厨房我们用完了,午饭就拜托你了。”
蔡阿姨被喂了一嘴狗粮,依旧笑着说道:“你们去忙吧,午饭好了我给你发信息。”
李晓宇拉着赵亿欢去客厅的沙发上休息,两人从拍摄到现在,基本就没有休息过。
赵亿欢第一次拍戏,每当李晓宇喊“321开始”,她心里就异常紧张,生怕自己会犯错。
现在终于能松口气了,整个人都瘫倒在沙发上。
李晓宇关心地询问:“第一天拍摄,感觉如何?”
赵亿欢:“比我想象中的要轻松不少,而且拍摄效率很高,所有镜头都是一条过。”
李晓宇:“这是因为你把剧本吃透了,而且我们用了一周时间来排练,表演效果自然要好。”
“有些剧本外的临场发挥,我也觉得不错,可以保留进正片。”
赵亿欢好奇地问道:“其他剧组也是这样吗?”
李晓宇笑着摇摇头:“咱们这个剧组只有两个人,所以沟通起来的效率非常高。”
“大剧组不行,导演对镜头有一个调整,得先告诉摄影指导,再由摄影指导来通知现场摄影师。”
“大剧组几十号人,分工明确,每个人各司其职。好处是专业的事情有专业的人来负责,坏处是沟通效率不高。”
赵亿欢认真地点点头,将李晓宇说的每一句话都记在脑子里。她未来会加入其他剧组,要提前做好准备。
李晓宇见她好学,又多说了几句:“我们拍摄效率高,还有一个原因,这是一部伪纪录片风格的电影,用的拍摄设备也是手持dv。”
“我想要调整一个镜头,轻轻松松。”
“但是拍摄其他类型的电影,为了追求画面表现效果,你需要一台几十斤重的专业设备。”
“同时为了追求优美的运镜,你需要在地面架设轨道,或者将摄影机放在摇臂上,甚至让专业人员穿上斯坦尼康。”
“每次调整一个镜头,不仅摄影机的位置要变,灯光设备同样要变,演员就需要在拍摄现场等很久,效率自然就低了。”
赵亿欢听完,心里对李晓宇的崇拜之情,又上升了几分。
他曾经管理过几十号人的大剧组,现在拍这种小成本电影,只是一时的蛰伏,为了日后更好的崛起。
【导演威望+1】
看着赵亿欢不停为自己提供经验值,李晓宇心里喜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