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从扫盲开始
马车停下,车里的声音戛然而止。
似乎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分开,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氛围萦绕在两人身上。
“今晚谢谢你呀,我玩得很开心。”
唐一璇笑得眉眼弯弯。
燕云镜注视着她,低沉开口:“我亦是。”
在暗淡的烛光下,唐一璇看不清他的表情,却能感受到他一直在看她,他今晚看她的眼神,总是饱含深情,令人悸动。
唐一璇舔了舔唇:“挺晚了,你快回宫吧,我就不请你进去喝茶了。”
她掀开帘子下车后,看燕云镜打开了窗子,就朝他挥挥手。
燕云镜盯着她湿润的唇瓣看了又看,眸色幽深如一汪看不见底的黑潭,方才差点,他就抓住她的手,将她按在车壁上一亲芳泽了。
好在他克制住了,没有唐突佳人。
“进去吧,外面冷。”他将红色的面具与所有吃食都交给唐止。
唐一璇转身进府,唐止提着吃食亦步亦趋的跟在后面。
刚进门,就瞧见唐一骏双手环胸倚在影壁上。
“你怎么在这?”
唐一璇诧异的看着他:“是等我吗?”
唐一骏嗯了一声。他拿了人皮面具回到酒楼厢房,里面空无一人,若非皇上的暗卫告诉他情况,他怕是要满大街的找人了。
如果他没猜错,皇上喜欢她!
怪不得在澜州时,皇上会将他留在澜州,自己去京城!
唐一骏看着她手里的兔子灯:“皇上送你的?”
呃!唐一璇莫名有一种与男人约会后被家长抓包的错觉。
“咳咳,答题赢来的,我打算送给知书和侍书就带回来了。”她看起来像是玩兔子灯的小姑娘吗?
这一刻,唐一骏都有些羡慕那两个丫鬟了,能收到她送的礼物。
唐一骏劝自己,他与她相处的时间不多,等时间长了,她也会送他礼物的。
“你明天还要上值,早些睡。”说完唐一骏转身就走。
“等一下。”
唐一璇叫住他,然后从唐止手里拿了三份吃食递给他:“这是在街上买的,味道还不错,你回屋尝尝。”
唐一骏震惊的接过:“特意给我买的?”
“当时吃着好吃,就想买回来给大家尝尝。”唐一璇就是想着分享美食,不算特意给他一人买的。
但唐一骏还是很高兴:“多谢妹妹。”
唐一璇莞尔:“你说的,自家人不用说谢的。”
闻言,唐一骏失笑:“刚才是我说错话了,我送你回院子。”
唐一璇正好有话跟他说,就一起往主院走去。
刚要开口时,就听唐一骏先说道:“有一事忘了和你说。”
唐一璇扭头看了眼:“什么事?”
“娘让我代她跟你说一声抱歉。”唐一骏想着信中内容,大致说道:“当初她痛失璇姐儿,强烈的自责将她逼进死胡同走不出来,这两年她待在佛堂,日日为璇姐儿祈福,渐渐地想通了许多事,对当初让你以身犯险,感到抱歉,很对不住你。娘想补偿你,让我打听你缺什么,她差人送来京城。”
唐一璇没想到他说的是崔氏的事。
一时间沉默下来。
当初崔氏让她营救唐一骏,她不知能不能活下来,就想着一笔勾销也好,以后大家桥归桥路归路。
只是这个时代,她暂代了‘唐一骏’的身份,就绕不开崔氏。
因此逢年过节她还是会准备节礼送去清河崔家。
而送节礼的人每次都会带回来更多的东西,吃的穿的用的,还有银票,就这般走亲戚一样维持着关系。
唐一璇觉得这样也不错,原以为会一直持续下去,却不想今日会听到这番话。
“不用补偿,她不欠我什么。”
崔氏是原身的娘,她没其他能为原身做的了,而且听这话意思,崔氏并不打算亲自来京城,那就这样处着吧,她现在只想将扫盲教育落实到大燕的每个村落。
不等他再说些什么,唐一璇转移话题:“大哥,我想请你帮我一个忙行吗?”
唐一骏本想再劝她收下补偿,一听她有事需要帮忙,立刻表态:“你说,只要我能做到。”
唐一璇拜托道:“麻烦你找一个人出来。”
“找谁?”唐一骏以为是与她真实身份有关的人。
“锦衣卫副指挥使,舒彦卿。”
自从燕云镜登基以后,唐一璇就没见过舒彦卿了。
不过她找舒彦卿不是因为私事,而是他是锦衣卫副指挥使,锦衣卫镇抚司在整个大燕都设有分部,对各地方官员与势力更为了解,本就是监督百官,那地方上的扫盲教育工作就能落到实处。
不管任何时候,学到的东西都是自己的,总有一天能发挥作用。
只是她担心很多人会因为肚子填不饱,觉得学习浪费时间而不上心,各种敷衍,甚至是厌学。
所以要做好扫盲教育工作,还要尽快将粮食问题给解决了。
土豆和玉米已经扩大种植面积了,还需要扩张农业用地,加大开荒力度,其实最好是减少征税,但这不是她说了算,甚至燕云镜也不能随便做决定的事,要考虑诸多因素,一旦处理不当,遭殃受累的还是老百姓。
“你找他做什么?”唐一骏问完,忙解释道:“我不是想插手你的事啊,如果不方便说也没关系,明日一早我就去找他。”
唐一璇却说:“没什么不方便的,主要是锦衣卫遍布大燕,我想请他帮忙督促地方官员落实扫盲教育。”
唐一骏听到新鲜词,好奇道:“什么扫盲教育?”
“盲是说的文盲,文盲是指不识字且不会写字的成年人。”唐一璇解释:“扫盲就是让文盲接受识字教育。”
她说起清川县曾有一村男丁被骗去做旷工的事,这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虽说人的三观与读书多少没太大关系,但读书识字能明理知义,不至于稀里糊涂的被人欺。
读书少的人并不意味着是坏人,读书多的也不一定全是好人,姜先槐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无论哪个时代,都不可能人人皆是良善之辈,总有那么几颗老鼠屎,不过一个好的教育环境与社会风气,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