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年第1集团军坦克第10师,师部为何驻苏州
1998年,第1集团军坦克第10师改编为装甲师,师部为何驻苏州?1968年9月,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为检验南京长江大桥的质量能否满足战备要求,特意抽调118辆坦克从桥面上驶过,引来了南京市民的竞相围观。这一幕,也成为了我国乃至世界桥梁史上的一大经典瞬间。鲜为人知的是,执行这一任务的正是南京军区装甲兵坦克第10师。1998年五十万大裁军的历史关头,时属南京军区第1集团军的坦克第10师执行装甲师编制,师部正是在苏州。装甲第10师师部为何“安家”苏州?这还要从1967年说起。
1967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在南京军区筹建坦克第10师,以提高我军的战略机动能力。8月,坦克第10师在江苏句容成立,马筠贞、范振春分任军政主官,时辖坦克独立第4团及坦克自行火炮第284、第286团,属南京军区装甲兵建制。1969年8月,坦克第10师各团依次启用新番号坦克第37、第38、第39团。此后多年,坦克第10师编制多有调整,笔者不再一一介绍。1983年1月,坦克第10师因南京军区装甲兵降格为军区业务部门而转隶第60军。1985年百万大裁军,第60军番号裁撤,坦克第10师改隶第1集团军。同期,坦克第38团撤编,调入原第60军坦克团,并沿用了坦克第38团番号。1993年8月,坦克第10师师部由句容移驻苏州。由此,坦克第10师与苏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及至1998年五十万大裁军,坦克第10师执行装甲师编制,师部仍驻防苏州。此次调整,师装甲步兵团撤销番号,所属各坦克团改编为合成化程度更高的装甲团。由此,装甲第10师成为长江以南唯一的装甲师,“江南铁流”实至名归。在笔者看来,装甲第1师师部驻防苏州,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苏州是江南战略要地,也是老牌膏腴之地;苏州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东南部,北依长江、南面太湖,又有京杭大运河的加持,成了沪宁杭三角区的核心地带。这也就意味着,外地到沪宁杭及沪宁杭之间的内在联系,苏州都是绕不开也躲不过的地方,也就决定其江南战略要地的突出地位。
苏州兼有平原、丘陵,境内河流纵横、湖泊密布为其显着特征,如下图所示:凭借得天独厚的山川形胜条件,苏州是出了名的老牌膏腴之地。清代地理大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对苏州作出了以下评价:枕江而倚湖,食海王之饶。拥土之利,民殷物繁……盖三代以后,东南之财力,西北之甲兵,并能争雄于天下,谓江淮以南,必无与于天下之形胜者,非通论也事实如此,我们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湖熟,天下足”等溢美之词中,也能直观感受到历史上苏州的富庶程度。历朝历代,苏州都是名副其实的纳税大户。清末及民国,苏州在夹缝中艰难发展,所谓的繁荣也是畸形的。
建国后,苏州才真正意义上的焕发新生,工农业均衡发展,在江苏经济格局中有一席之地。及至1998年,苏州Gdp已经达到了1250亿元的规模,基础设施假设非常之完善,丝毫不逊色于其他省会城市。装甲第10师的师部定点于苏州,有助于推动本师各项建设。二、苏州通江达海的交通优势,装甲第10师可处于机动位置;苏州是江南地区较早进入铁路时代的城市之一,可追溯到1908年建成通车的沪(上海)宁(南京)铁路。沪杭铁路的通车意义非凡,让苏州成了两大交通枢纽之间的重要节点城市。1968年12月,随着南京长江大桥的全面通车,沪宁铁路与津浦铁路合并为京沪铁路,苏州得以与其他铁路干线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苏州地处长江入海口的咽喉地带,发展内河水运有着先天优势。1968年,张家港港开工建造。1992年,太仓港、常熟港先后开工建造。1998年,苏州的内河航运与铁路运输相得益彰、互相成就。需要指出的是,前述三个港口后于2002年合并为苏州港。
综上所述,装甲第10师师部驻防苏州,这是充分考虑了多方面因素。进入新世纪,装甲第10师也肩负了部分两栖作战重任。2011年10月,根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以装甲第10师为基干,成立了装甲第10旅、机步第178旅。其中,机步第178旅沿用的是原第60军178师的番号,该师于1985年撤编。2016年2月,南京军区刚走完一个甲子,在军改大潮中成为历史,装甲第10旅、机步第178旅随军改隶东部战区陆军。2017年新一轮军改,装甲第10旅(属东陆第72集团军)、机步第178旅(属东陆第71集团军)都有了自己的归宿,成了强军新征程上的合成劲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