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封禅泰山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司马迁《史记·封禅书》
“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也。”
——班固《白虎通义》
封禅,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表示帝王受命于天,向天告太平,对佑护之功表示答谢,报告帝王的显赫政绩。
开创贞观之治,为唐朝的繁盛打下基础的李世民,若不能封禅泰山,不仅是李世民本人的遗憾、更是华夏历史的遗憾!
……
张川柏从扬州往北去泰山,一路上非常兴奋,恨不得让小红变成飞马。
能够见证李世民封禅,可以吹三生三世!
我是金角大王,就跟银角吹!
在途中驿馆,他听说许多关于封禅大队伍的盛况。
圣驾从洛阳出发,跟随的文武官员仪仗队伍,绵延数百里。
东南西北诸藩属国的使节,带着随从扈从车驾来陪侍祭祀。
一个接一个的帐篷,弥漫原野。
驿馆里,有来往的官员议论:
“有个叫结骨的部落,自古以来与中原没有来往。此次也派了使节来贺。听闻该国的人长得很高大,红头发绿眼睛。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红头发绿眼睛?那也不出奇。世上什么人都有。”
张川柏听得津津有味,一起议论“结骨人”是什么人种,离大唐有多远。
那么遥远的地方,都有使者来朝贡!
大唐真是太厉害了!
陛下威武!
“陛下接见各族使者,对近臣说:汉武帝穷尽武力三十多年,导致中原疲弊,所获得的功绩却很少,哪里像今日以恩德来招抚,让北方不毛之地的人都变成中原的编户呢?”
陛下和汉武帝比!
自认为比汉武帝强!
四方蛮夷向往大唐,自愿成为大唐的一部分!
不信你问……鸡林州都督金胜曼。
去年年底,金胜曼抵达长安,成为国子监的特招生。
鸡林州是大唐的一个州,金胜曼是朝廷命官。
大唐荣耀!
一道道消息砸到面前,让张川柏加快前行的步伐。
泰山,怎么就那么远呢?
……
封禅泰山,象征皇权的合法性和天命授予。
因此,去封禅的皇帝,通常会带着太子,告知上天,这是选定的下一任继承人。
张川柏抵达齐州时,赶上在此停留的圣驾,也见到东宫的同僚。
然后,在一系列好消息中得到一个坏消息。
贞观二十二年正月,马周去世,享年四十七岁。
马周同时兼任太子左庶子,是东宫官员的顶头上司。
得知这个消息,张川柏愣了片刻,叹了一口气。
之前太子李治问自己,对消渴症有没有办法。
他没有办法。
神仙郎君,也有无可奈何的事。
同僚们见张川柏面露悲伤,安慰道:“马相公病了一两年,他的家人都想到会有这一日。”
向来健康的人猝然与世长辞,家人会难以接受。
缠绵病榻一两年,家人有心理准备。
皇帝和太子也有心理准备。
张川柏点点头,道理是这样,可知道一个认识的人离开,还是会唏嘘难过。
初唐风云中,那些熠熠生辉的明星,这些年逐一陨落。
他们代表了一个时代。
在人群里,张川柏又隐约听到有人说:“马相公微末之时,曾遇到着名相士袁天罡。袁天罡说马相公‘伏犀贯脑,兼有玉枕’,‘近古已来,君臣道合,罕有如公者’。但‘面色赤,命门色暗,耳后骨不起,耳无根,只恐非寿者。’”
袁天罡?
张川柏脚步顿了顿。
这件事没法求证,因为袁天罡早就去世了。
……
李治见到张川柏,随和地说:“你总算赶到了……过来看看这篇《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文》,是一个才子为齐州百姓写的。”
“是。”张川柏上前。
封禅盛事,各地的才子也会蜂拥而来、追随圣驾。
他们会写各种文章,若是运气好,被皇帝或太子看中,可以少奋斗十几年。
“如何?你能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李治笑着问。
张川柏摇头:“我写不出。但我看过另一篇请陪封禅文,或许能与之相比。”
“你念一念。”
“圆天列象,紫宫通北极之尊;大帝凝图,玄猷畅东巡之礼……”
光是前面两句,就尽显恢宏大气。
“……倘允微诚,许陪大礼,则梦琼馀息,玩仙闾以相欢;就木残魂,游岱宗而载跃。”
张川柏一口气念完,这一篇正好也是替齐州百姓请陪封禅文。
李治讶然:“你在哪里看到的?”
“梦中。”张川柏坦然回答。
李治睁大眼睛,随即哈哈笑道:“天意!天意啊!连神仙都赐下陪封禅文!”
大唐天子封禅,神仙写文章!
岂非更加证明大唐天子是天命所归?
“你来得真是时候!一来就送神仙文章!”
李治高高兴兴,立即抄下这篇文章,带张川柏去见皇帝。
其他人见状,都暗暗赞叹张川柏会来事……神仙赐文章什么的,将信将疑吧!
说不定,张川柏早早准备好文章,假借神仙之手。
……
李世民正在写祭天时用的文章。
“……有隋运属颠危,数穷否塞,生灵涂炭,鼎祚沦亡。”
“高祖仗黄钺而救黎元,赐玄圭而拯沉溺。”
先告诉上天,隋朝多么糟糕,生灵涂炭。
我们大唐高祖,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
接下来就要夸自己的功绩啦!
但唐人的性格,要谦虚。
一边夸,一边说我能取得这些功劳,仰赖于先帝、百官、更应归功于上天。
李世民是第一个用印刷术印诗集的大唐大诗人!
写一篇祭天文章,当然不成问题。
他正在欣赏自己的文章时,李治带着张川柏到了。
“陛下,这是张川柏梦见的文章。”李治带着喜气说。
“哦?”李世民微笑看向张川柏,“念给朕听一听。”
张川柏:“……是。”
这篇文章,是唐高宗封禅时,骆宾王替齐州百姓写的。
现在骆宾王还是奶娃娃。
将来李治封禅,让骆宾王再写一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