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异能之保护非遗 > 第265章 高杆船技

第265章 高杆船技

第265章 高杆船技

前段时间,当作者来到位于ZJ省北部的hZ市旅游时,在hZ市的南浔区偶然见到了一个惊险刺激的“杂技”表演。

只见,一根长长的竹竿从河里的小船上伸出来,表演者在竹竿顶端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惊险刺激的程度简直让作者都惊呆了。原来,这是一种叫做“高杆船技”的传统民俗杂技项目,迄今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主要流行于ZJ省的“杭嘉湖”一带,不仅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也是很多游客来湖州旅游绝对不能错过的观赏项目。

ZJ省桐乡市洲泉镇,地处杭、嘉、湖三府之交,河汊密如蛛网,漾荡星罗棋布。长期以来,百姓多以蚕桑生产为业,蚕神祭祀便是当地最重要的民俗活动,每年清明节前后三日都会举行蚕花水会。

表演者在杠杆上选其最佳平衡点,做顺撬、反撬、反张飞、硬死撑、勾脚面、扎脚踝、扎脚尖、坐大蒲团、咬大升箩、咬小升箩、围竹、掮竹、蜘蛛放丝、立绷、躺丝、张飞卖肉、田鸡伸腰、倒扎滚灯等形体技巧,全套动作达十八式之多。

表演者全身着白色服装在翠绿的毛竹杠杆间表演,远望犹如蚕宝宝上簇,卷曲昂首、吐丝作茧,生动俊秀。呈现出船在河中行、杆在船上立、人在杆上翻,惊险刺激,震动四乡之势,展示了水乡、蚕乡杂技的独特魅力。

高杆船技不仅技巧高难,造型别致,其设施尤为科学巧妙,利用表演者体重与毛竹柔韧特性,将演者的落地点引出船体而置身于水面上空,貌似惊险实则安全,体现了当地蚕农过人的智慧、胆识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洲泉镇夜明村爬高杆能手辈出,高杆船技代代相传,现在能表演爬高杆杂技的人约有十人,其中能完成全套动作的仅一两人。

他们之中已近花甲的屠荣翔,常年在乌镇旅游景区从事表演活动,其他人则在清明时参与表演。“高杆船技”主要是在浙江杭嘉湖一带的蚕神祭祀仪式上,用来表演模拟蚕宝宝吐丝作茧动作的一种传统民俗杂技项目,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高空杂技表演竟然没有什么保护措施,难度之大由此可见一斑。而且,由于表演者的体重都压在一根细细的竹竿顶端,整根竹竿都会呈现弯曲状态,当表演者在进行各种高难度杂技动作的表演时,看起来就好像竹竿随时会被折断一样,往往让游客的心脏都吊到嗓子眼,实在大开眼界。然而,由于“高杆船技”的学习难度比较大,危险系数也比较高,现在已经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愿意学习这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老一辈表演者年纪变大,后继无人的情况已经慢慢凸显,将来很有可能面临失传,同样令人担忧。

2011年5月23日,ZJ省桐乡市申报的“高杆船技”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杆船杂技起源于明末清初,以清代后期和民国时期为盛。表演时间为每年清明节前后三日的蚕花水会,在桐乡清河村双庙渚、南松村富墩桥和含山等附近水面上表演。

“人在杆上翻、杆在船上立、船在河中行”是高竿船技的最大特色,高杆船由两只农用木船并排绑扎,船面铺满木板;“杆”是一支较长的带梢毛竹,以石臼为杆基,用三支较粗的毛竹绑扎成三角支撑竖立。表演时利用人的重力、毛竹天然的柔性与韧性,使毛竹的上端自然弯曲九十度与水面平行,形成类似于单杠的表演区域。平伸出的毛竹又巧妙地将演出者的落地点引出船体而置身于水面之上,形成了十分巧妙的安全保障。高竿船技是桐乡市兼具水乡、蚕乡特色的传统民俗杂技项目,流传于桐乡青石、永秀一带,表演于一年一度的“双庙渚蚕花胜会”。

高杆船俗称“蚕花船”,是蚕农们用来祈求蚕茧丰收使用的船,自东栅景区恢复此表演以来,因其观赏性强,兼具水乡、蚕乡特色,深受游客喜爱。

桐乡高杆船技第五代传人,名唤罗华文。罗华文像一个体操运动员在杆顶作出各种花式动作,杆梢倒立、双手脱杆、独卧杆身、凌空旋转、猴子望月、鸽子翻身、倒竖蜻蜒、单臂吊立等等都是在模仿蚕宝宝上山、吐丝、作茧的过程。

罗华文每换一个动作,游客们的相机便闪个不停,人群中掌声此起彼伏:

“太惊险!太刺激了!”

“牛啊牛,厉害了我的哥!”

“这哥真是yyds!我本人其实去过很多地方,也看过很多杂耍表演,但是像这样惊险的高杆船表演还是第一次看。一边看表演,一边听导游讲高杆船由来的民间故事,能将表演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让人印象特别深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围观游客一下子炸开了锅,尤其是来自四川泸州的周旭大哥拿蒲扇挡着烈日,看得特别投入。

15分钟的表演,看得游客目不暇接,虽然表演非常的刺激精彩,但由于没有保护措施,表演难度和危险性都很高。

为了让毛竹弯下的部分始终在河面一侧,他和另外一位金师傅就要负责稳定毛竹方向:“这样即使发生意外掉在水里,也不至于伤得太严重。”

“已经表演完了吗?”

“下次什么时候再表演?”后来的游客忍不住问。

“下午两点半还有一场。”罗华文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回答,“只要天气允许,景区每天上下午都有两场表演。”

虽然正式上场表演才半年,但罗华文早已积累了一大批粉丝,是景区内小有名气的“明星”人物,别看罗大哥的表面风光,但为了要练好这个节目,罗华文一边说,一边摊开双手,“你看我这手上的老茧,之前结了退,退了结反复好几次,现在都已经又厚又亮了。”

乌镇旅游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作者,高杆船是东栅景区既定的表演项目,但随着老一辈表演者年纪增大,后继无人的情况早在前几年就已经凸显。为此,从2009年开始,景区就从公司挑选了几名员工专门跟着高杆船第四代传人陶新卫师傅学。

“一方面是为了让这个表演继续下去,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保住这门传统艺术。”

一起学艺的同伴们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放弃了,只有罗华文一个人坚持到了最后,毫不夸张地说眼前这个皮肤黝黑,长相憨厚,个子小小的重庆小伙已经是乌镇地区掌握高杆船技艺并还在坚持表演的惟一一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