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继续神域外传 > 南朝皇帝篇(16)

南朝皇帝篇(16)

第114章 南朝皇帝篇(16)

刘义隆(407年-453年),小字车儿,徐州彭城郡彭城县(今JS省xZ市)人。宋武帝刘裕第三子,母为文章太后胡道安,南朝宋第三位皇帝。

刘义隆博涉经史,善隶书,深沉有谋略,但体弱多病,好猜忌。永初元年(420年),封宜都王。刘裕病逝后,太子刘义符即位(即宋少帝),不亲政事,辅政的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于景平二年(424年),五月废黜刘义符,迎立当时任荆州刺史的刘义隆为帝,改元元嘉。刘义隆不能容忍大臣擅行废立,于元嘉三年(426年),杀徐羡之、傅亮、谢晦,政由己出。元嘉六年(429年),因病由其弟彭城王刘义康执政。刘义康专总朝权,势倾天下,危及刘义隆的地位。元嘉十七年(440年),刘义隆杀拥戴刘义康的领军将军刘湛等人,出刘义康为江州刺史,后废杀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调动60万大军进攻江南,克悬瓠(今河南汝南)、项城(今河南沈丘),渡过淮河直趋瓜步(今南京六合东南瓜埠),在宋军抵抗下撤退。元嘉三十年(453年),为太子刘劭所杀,葬长宁陵。

刘义隆在位三十年,在文治上,其征召雷次宗在京城鸡笼山开设“儒学馆”讲学,与玄、文、史三学合为“四学”。军事上,刘义隆继续北伐的政策,曾乘北魏与柔然交战之际征讨河南。[97]因其政治较为清明,又努力推行繁荣经济文化的各项政策,从而出现了短期内经济有所恢复、人民生活较为安定的政治局面。刘义隆在其统治期间是东晋南北朝国力最为强盛的历史时期,史称“元嘉之治”。

本名

刘义隆

别名

宋文帝、小字车儿

所处时代

南北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晋陵郡丹徒县(今JS省ZJ市)

出生日期

407年

逝世日期

453年3月16日

主要作品

《北伐诗》《登景阳楼诗》

主要成就

防御卢循之乱、总揽朝政、元嘉之治、开设儒学馆

籍贯

彭城郡彭城县(今JS省xZ市铜山区)

庙号

中宗→太祖

谥号

在位时间

424年9月17日~453年3月16日

陵寝

长宁陵

年号

元嘉(424年)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刘义隆于义熙三年(407年),生于京口(今JS省ZJ市),成人后身高七尺五寸(181.5厘米),博览群书、涉略经史,擅写隶书。

义熙六年(410年),刘裕命刘粹辅佐年仅四岁的刘义隆镇守京口,防御卢循之乱。刘义隆的母亲胡道安在义熙五年(409年)时,获罪,被处死。刘义隆的三叔刘道规因为没有儿子,所以抚养刘义隆,另外刘道规又以次兄刘道怜的次子刘义庆为嗣子。

义熙八年(412年),刘道规去世,追封南郡公,本应将刘道规之前的爵位华容县公赐给刘义隆,但范泰认为“礼无二嗣”,刘裕听从范泰建议,刘义隆回到本家。

义熙十一年(415年),刘义隆受封为彭城县公。

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北伐,令刘义隆为冠军将军留守,东晋朝廷加封其为监徐兖青冀四州诸军事、徐州刺史。

义熙十四年(418年),刘裕收复关中、还军彭城(今JS省xZ市)后,又加封刘义隆为监司州豫州之淮西兖州之陈留诸军事、前将军、司州刺史,并命其镇守洛阳(今hEN省LY市),还未到任,又改封为都督荆益宁雍梁秦六州、豫州之河南、广平、扬州之义成、松滋四郡诸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刘裕本来打算让世子刘义符镇守荆州,但在张邵的劝说下最终没有这样做;之后刘义隆任荆州刺史,刘裕让自己的幼子刘义季跟随刘义隆去江陵,因此刘义隆特别喜爱刘义季。

拥立为帝

元熙二年(420年),刘义隆受封为宜都王,食邑三千户,加号镇西将军。

永初元年(420年),刘义隆到建康朝觐皇帝刘裕,这时刘裕正要听理诉讼,于是派刘义隆审问建康城中被监禁的犯人。刘义隆辨析裁决案件符合皇帝的想法,这使得刘裕相当高兴。

永初三年(422年),宋武帝刘裕驾崩,太子刘义符继位(即宋少帝),因他游戏无度,被辅政的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护军将军檀道济于景平二年(424年)五月,发动政变废黜,将其幽禁并派人杀害。

刘义符无子,刘义符次弟刘义真应当继位,然因为徐羡之认为他不宜为君,故在废帝以前就先废刘义真为庶人,后又派人将他杀害。在废杀刘义符和刘义真后,侍中程道惠曾请改立武帝五子刘义恭,然而徐羡之属意刘义隆,百官于是上表迎作为宋武帝第三子,宜都王、荆州刺史刘义隆为皇帝。七月,傅亮率行台到荆州治所江陵迎刘义隆入京。当时已时是七月中,江陵已听闻少帝遇害的消息,刘义隆及一些官员都对来迎队伍有所怀疑,不敢东下,但在王华、王昙首及到彦之的劝告下决定出发。并在八月八日到达建康,次日即位为帝,改元“元嘉”。

翦除权臣

宋文帝自江陵东下起一直在提防徐羡之等人,即在东下行程上,随行的荆州州府官员都严兵自卫,行台百官都无法接近,中兵参军朱容子更在行程数十日内一直抱刀在船舱外守卫。宋文帝即位后,对徐、傅、谢三人优抚有加,进徐羡之为司徒,傅亮加开府仪同三司,同意谢晦的赴任荆州刺史的请求,当时,谢晦非常担心文帝记恨杀兄之事不放他赴任或将荆州另许他人,文帝同意谢晦出镇荆州,以荆州刺史换取谢晦的领军将军之职。徐羡之等人顾忌文帝心腹到彦之,预料文帝将以到彦之为中领军。于是,徐羡之等人准备让当时暂镇襄阳(今湖北xY市)的到彦之出任雍州刺史。文帝坚决拒绝徐羡之的提议,坚持要召到彦之入京为中领军接替谢晦,委以戎政。同时,文帝又以原荆州僚属心腹王昙首、王华为侍中,王昙首领右卫将军,王华领骁骑将军,朱容子领右军将军,加上到彦之领中领军,至此,文帝掌控了禁军军权。

面对文帝一系列强化权力的举措和当时的舆论压势,徐傅二人感受到了威胁,于元嘉二年(425年)主动提出上表归政,但在程道惠、徐佩之、王韶之等人的规劝下仍“复奉诏摄任”,尚书、中书二省仍受二人节制。当时,傅亮及谢晦多次试图和王华、到彦之等人交结,以图安心。但是,王华及孔甯子多次向文帝中伤诽谤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人,并不断制造和散播针对徐傅谢三人弑君行为的舆论攻势。文帝亦有诛杀权臣的意图,虑及谢晦当时以荆州刺史坐镇荆州重地,于是托辞北伐及拜谒陵墓以修建船舰,同时文帝又成功笼络到了檀道济的支持。

元嘉三年(426年),刘义隆宣布徐羡之、傅亮及谢晦擅杀少帝及刘义真的罪行,要将徐羡之及傅亮治罪,并决定亲征谢晦,命雍州刺史刘粹、南兖州刺史檀道济、中领军到彦之先行出兵。徐羡之闻讯自杀,傅亮被捕处死,谢晦则出兵反抗,但知檀道济协助刘义隆讨伐即惶恐不已,无计可施,不久谢晦军队溃散,谢晦试图逃走,但被擒处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