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潜逃
第145章 潜逃
“师父,徒儿辩前来拜见。”
“徒儿不必拘礼,快快请起。”
刘辩步入后殿静室,来见师父史子眇,脸上满是沮丧。
史子眇扶起来刘辩,让刘辩在自己对面坐下。
一股清幽的香气袭来,桌子上摆着的是刘辩最爱吃的绿豆酥,最爱喝的蜂蜜菊花茶。
“师父,禁军已经围住了黄龙观,徒儿该何去何从啊?”
史子眇手捧拂尘,微微叹了口气:“都怪师父,师父乃化外之人,久不问世事,计谋不周,用人不当。”
“为师已经查到,是我那师弟唐周叛变,引朝廷兵马来攻,你父皇已经被他们营救了。”
“来救助皇帝的是左将军的义弟关羽,牵诏那边可能也叛变了。”
刘辩一愣:“父皇不是被刺杀了吗?”
史子眇摇了摇头:“为师确实要行此大逆之举,可你母亲一力劝阻,又以你的下落威胁,为师一时心软,只是擒拿了你父皇。”
“师父,父皇当初也不忍杀辩儿和母亲,也许母亲是念在旧情。”
史子眇连咳几声,语气无力:“可是为师万万没想到,你母亲居然临阵倒戈,把你父皇放了,为师真的不懂妇人!唉!”
刘辩劝解道:“师父,这不怪你,去年我舅父挟数万兵马拥立徒儿,也是不成,看来天命不该归徒儿。”
刘辩此时对权力没什么欲望,皇长子这个身份反而让他有些战战兢兢。
刘辩端起菊花茶,抿了一口,还是熟悉的味道,仿佛回到了四岁那年。
在幽静的园林中,和师父一起修道。
白天听师父讲道,晚间听师父抚琴,半夜梦中惊醒时,师父总在身边陪伴。
“徒儿,你不用怕,黄龙观中有密道,四通八达,你性命无忧。”
刘辩放下茶杯,微微点了点头,他知道师父对他还有期望。
“只是这天下,还有徒儿的立足之地吗?”
“有三处地方徒儿可以去。”
“请师父细言之。”
史子眇面西而坐,打了一个剑指,指着侧后西南方。
“淮南袁术,四世三公,名誉着于四海,且跨有豫州、扬州,为最有实力之诸侯。”
“徒儿投奔袁术,可获得淮南龚都、刘辟、何仪、何曼的支持,与袁术合兵,在淮南称霸。”
刘辩摇了摇头:“早闻袁术此人偏狭,不足与谋。”
史子眇又指了指南方。
“交州牧张津,是你舅父的旧部,此人远在南海,地域遥远,朝廷无法管辖,可保你性命无忧。”
刘辩淡淡一笑:“徒儿不想让师父失望。”
史子眇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河北袁绍,坐拥冀州,此人急公好义,礼贤下士,深得人望,又是你舅父旧部。”
“吾观袁绍非等闲之辈,徒儿去了冀州,也许能得到袁绍的助力,成就帝王之业。”
“河北乃黄天初降之处,冀北四郡至今仍有不少黄巾军盘踞,可为你所用。”
“你的家乡在河间,可以在此地招募义士,以为徒众。”
“待你将来有了实力,必然能掌握汉家河山。”
刘辩知道,师父是有理想和抱负的人,只是因为不是门阀子弟,走不了仕途,所以才选择修道。
刘辩和士族们接触了一天,就了解到了父皇施行的所谓恶政。
一是推行屯田法,二是改革选官体系。
师父史子眇畅想的黄天之下的盛世,正是均田减赋,兵出于田,废黜经学,官起于民,和父皇所谓的恶政殊途同归。
师父早已隐居,即使他什么都不做,父皇也能达成他心中的盛世。
可师父为了拥立自己登基,为自己寻求一个活路,又不得不和士族合作,免不了在治国策略上向士族妥协。
师父内心的纠结,刘辩能真真切切感受到。
师父是修道之人,行事仁慈,见一蝼蚁,尚且愿为其截取一道生机。
同道张角叛乱时,师父就极力反对,不想道门中人多造杀戮。
如此深陷权利之争,要夺取无数人的性命,想必师父也是不忍心的。
刘辩也不愿意多要了,自己从小就是按照别人的希望的样子塑造,能活一天算一天吧。
“事不宜迟,徒儿尽快起行吧。”
史子眇站起身,向后走了几步,来到香案之前,一手打剑指,一手挥拂尘,向一副画着黄色祥云的壁画拜了一下。
随后上前两步,捧着香炉,转了一圈。
“轰隆隆!”
静室中,一块一人多高的壁挂落下,露出密道口。
刘辩起身走到师父身前,仔细观察密道口。
这密道口十分奇怪,更像一个箱子,只能容纳一人。
“徒儿,这是一道机关,名叫通天梯,你进去吧。”
“你岳父唐瑁,议郎蔡邕,带领亲卫在下边等待,他们会送你去河北。”
“师父,你呢?”
“徒儿,这里是朝廷的势力范围,到处都是朝廷守军,为了让你安全到河北,师父还要坚守黄龙观一段时间。”
“师父,你什么时候来河北和徒儿会合。”
“最迟一个月,徒儿去吧。”
史子眇一推刘辩,刘辩撞入箱体,箱体吃重,微微下沉。
“砰!”
一道木门从上而下封住箱口。
木箱顿时一片漆黑,刘辩在木箱中一阵拍打,木箱纹丝不动。
此木箱是一种逃生机关,连动顶上的滑轮和绳索,另一端是一个不到一人重的巨石。
有人进了箱子,箱子会缓缓落下,到了下边,人离开后,箱子会再次升起到顶端。
刘辩在木箱中,已经感觉自己有些失重,赶紧用手撑住木箱的内壁。
“轰!”
木箱落在柔软的细沙上,上方的木门再次升起。
刘辩来到了黄龙观地下的一处密室。
这里有燃着火把,地形宽敞,内藏兵器铠甲,有营房、仓库、演武场等设施,能容纳百人。
看来师父早就准备起事了,只是棋差一着。
“君侯,你终于来了。”
眼前,唐瑁和蔡邕换上了平民的衣服,护卫们也都身穿短裾。
唐瑁急问:“史先生说了吗?让史侯往何处去?”
刘辩虽然和师父说定,但也想听听两位长者的看法。
“两位先生有何高见。”
唐瑁拱手:“河北袁绍那里,有不少颍川士族,都是某的旧识,可保君侯成就大业。”
蔡邕道:“淮南袁术也不错,某旧日避祸江南时,常常得到他的资助,且江淮富庶,民生安稳,君侯可去。”
刘辩沉思一下:“还是听岳父大人的,去河北。”
刘辩虽然没有接触过政事,但天然有些帝王权谋。
他知道蔡邕此人没什么实力,而唐瑁不同,既有实力,又和自己有姻亲。
此话一出,唐瑁果然十分满意。
“君侯,咱们启程吧,即刻前往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