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 第一百一十四章 跨越时代的军队!

第一百一十四章 跨越时代的军队!

朝堂上的大臣们,为咨政处的设立和相关的章程争论不休。

咨政处该有多大的权力,谁应该进入咨政处,谁不能进入……

虽说最后的决定权在皇帝的手上,但大臣议一议,还是可以的。

他们也正是借此形成舆论压力,逼迫皇帝同意自己的意见。

朱允熞一直冷眼旁观。

历史上大明的文官集团,就非常强势。

以至于后世的皇帝,不得不抬出厂卫,压制文官。

东林党争与大明亡国的关系,不可谓不深。

不过,就连他也没有想到,这才开国呢,还是老朱亲自掌权的时代,他们就这么嚣张了。

但旋即,朱允熞也明白过来。

这与老朱重用文官,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在老朱心中,他真正要防的,始终是曾经跟随他打江山,立下赫赫战功的武将勋贵集团。

而不是在朝堂上整天圣人之言,半部论语治国的文官。

老朱这个想法也不能说有错,至少在现在这个时候,对皇权真正有威胁的,无疑是武将勋贵。

他们手握重兵,在军队中的威望很高,是真正可能扯大旗造反的人。

而文官,在朝常上再怎么争斗,也终究跳不出皇帝的掌心。

应该防谁,不必防谁,显然是一目了然的事情。

只是老朱也想不到,在他死去之后,文官会拥有那么大的势力,以致尾大不掉,党争不断,国事荒芜,最终让大明走向了衰败。

朱允熞现在要做的,就是从根源上破解这一切。

绝不是简单的为了集权。

趁着朝廷官员的目光都聚焦在咨政处上面,金陵军事学堂已经正式开学了。

训练新军,培养军事人才。

若是在以前,一定会引来满朝关注。

但现在,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咨政处,军事学堂的事,反而无人问津。

也因此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在民间和底层军士里面,军事学堂的设立,却是掀起了很大的风波。

与后世大家都认为当兵光荣不一样。

此时的大明,除非是进入锦衣卫这等位高权重的卫所,否则,百姓们秉持的,都是“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思想。

充军,在这个时代,还是一种十分严厉处罚。

洪武年间,还发生某县不服管教,集体犯法,最终全县所有人被罚为军户,全县充军,改置卫所的。

老朱从来不兴法不责众那一套。

但由此也可以看得出来,当兵的地位,在这时候,是很低的,才会有这样的处罚。

但金陵军事学堂的招生章程一贴出来,不止是军户,就连很多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当兵的农户,也都蠢蠢欲动了。

无他。

军事学堂所给的待遇,实在太高了。

凡是被军事学堂录取的,一次性给银五十两。

由学堂发放武器,而不须自己携带。

进入学堂之后,月俸纹银二两,若有功劳,重重有赏,并且还承诺,学堂是按军官的模式培养的,日后都有机会被提拔。

成为将领,领兵一方,立功封爵,也不是没有可能。

自从朱允熞提议加征商税,并推行下去之后,征收到的税,比预料之中,还要多得多。

有了钱,户部对金陵军事学堂和新军的拔款,也十分爽快。

不差钱,自然能开出丰厚的报酬。

这样的待遇,对底层百姓可就太有吸引力。

故而,招生的告示一贴出来,报名的人就挤爆了。

对此,兵部的主事官员,颇有微词,认为朝廷设立军事学堂,又有意培养军官,就应该由各级将领和官员举荐,以确保招来的人品学兼优。

但朱允熞直接否决了这一提案。

军中将领举荐,挑出来的优异者,必定是弓马娴熟的士兵。

但他要训练的是新军,新思想,新装备,连作战的战术,也会是全新的新军。

而朱允熞很清楚,一个人要打破以前的阵规,是非常困难的。

让一名练习了十几年弓箭的神箭手,抛掉弓箭,重新学习枪支射击,这会比杀了他还难受。

因为他是在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过去十几年的努力,所有的投入,所有的汗水,都化为乌有。

从人性的弱点上来说,换了任何一个人,都非常难以接受。

历史上,阻碍军队从冷兵器转向热兵器最积极的人,恰恰就是冷兵器时代最为优秀的将领和士兵。

比如说,站在清朝统治者的角度,僧格林沁不能不说是十分杰出的将领。

然后,当他“勇敢”的率领大军,试图以骑射冲锋对阵枪支大炮的时候,就只能说是一幕悲剧了。

至于官员们兴荐人才,朱允熞已经能想象他们如何找门路,如何钻营,将自己亲戚子弟,或者是送了重礼的人,给塞进来了。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自古如此。

指望那些官员举荐优秀人才,还不如站到金陵城的城墙,随便丢点什么东西下去,砸中谁就是谁,也比他们举荐的人要好。

故而,朱允熞用了最简单的办法,直接招募,挑选其中身体素质优秀的人。

如果能认得几个字,那当然是优先录取的。

对此,兵部的人虽然不满,但面对皇太孙,也只能忍让。

何况,办军事学堂的事,本来也得到了满朝官员的赞同。

作为开设咨政处的交易,也默许了这支军队由他一个人完全掌握。

本来,朱允熞的想法,要招募的人,全部都应该有一定的文化。

但他很快就发现,这个想法基本属于白日做梦。

因为这个时代,认得几个字就已经不错了。

真正的读书人虽然也不算少,但人家也不来读军事学堂。

何况大部分读书人都是手无缚鸡之力,平时不干活的,体力也不行。

至少短期内,他还没有办法招到自己梦想中的人才,只能退而求其次。

好在读书不多,但认得几个字,会写自己名字的半文盲竟然还不少。

这个时代的普通百姓,虽然没有能力供后代脱产学习,考秀才中举人。

但不少人,也会想方设法,让他们的子女,去私塾上一年半载的课,认认字,开开眼。

虽然还是半文盲,但好歹还识得几个字。

招生的工作,他在编制后世军队的各项训练标准手册之后,交给了郑和主持。

他做起来,十分卖力,进展非常顺利。

很快,第一期学员,就招到了一千五百人。

这个人数不能说很多,但在朱允熞看来,也足够了。

毕竟,军事学堂的招生标准非常高。

往往二三十个报名,才能挑出一个合格的。

接下来,便是严格的培养和训练。

每天除了体能训练之外,还有文化学习,扫盲!

读书识字,学习军事理论……

第一批燧发枪已经发放,虽然仅有一百支,但用于轮流训练,也足够了。

后续还在源源不断的制造。

待到这批学员正式毕业的时候,应该所有人都能装备上枪支了。

军事学堂,也渐渐走向了正轨。

全新的培养模式,全新的战术战法,全新的装备武器……

在几乎所有官员的目光,都关注朝堂争斗,关注着即将出台的咨政处,琢磨着谁会成为咨政大臣的时候,一支崭新的,跨时代的军队,正逐步形成,慢慢露出獠牙。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