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利益才是根本
第197章 利益才是根本
关于自己的加冠礼,朱雄英实际上也没有特别在意,因为仪式老朱早就规定好了。到时候朱雄英参加就好,朱雄英也明白,自己的加冠礼就是一个昭告天下的契机。
让大明朝的百姓重视恢复汉家礼仪,这些也都是需要自上而下的。尤其是对于北地的汉民,汉家的礼仪他们说不定早就忘了,只知道胡人的一些习俗了。
所以不管是朱雄英的加冠礼,或者是之后的婚礼,那都不能是小事情。
想要‘节俭’,那显然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暂且不说什么事关皇家威仪、朝廷体面,单单就是移风易俗这件事情,就足以让朱雄英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移风易俗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也不是说朝廷有些旨意就够了。这些都是需要一些时间的,不断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大明的子民,慢慢的让他们知道自己就是不折不扣的炎黄子孙。
徐达不紧不慢的来到了文渊阁,很规矩的行礼,“臣拜见皇太孙殿下,殿下千秋。”
朱雄英就笑着开口,“魏国公免礼,都是自家人何须多礼。”
给徐达赐座后,朱雄英就说道,“过几日俺也该加元服,祖父此前也说了,魏国公该是正宾。”
正宾,自然也就是指为冠者担任加冠的德高望重的那个人。
徐达诚惶诚恐,立刻跪下说道,“回殿下,臣不敢僭越!臣以为陛下当为正宾,这才合宗法礼制。”
这也是正常的,正宾本身就是必须符合德高望重的要求,一般来说也都是祖父、父亲这些长辈才是最适合的。而尊重儒家文化的话,尊师重道也是优良传统,所以请师长也正常。
朱雄英想了想,说道,“那魏国公为赞者,不可推脱!”
赞者,也就是协助正宾了,到时候不只是要帮助老朱,也要给朱雄英梳发、更衣。
朱雄英就笑着说道,“俺此前也想了,徐允恭、李景隆这二人必然要是有司。只是尚缺一人,魏国公可有人觉得适合?”
有司,到时候就是要负责托盘,基本上也就是同辈、好友或者兄弟姐妹了。
但是在朱雄英这里,他的弟弟妹妹肯定都不行,年龄不够,朱雄英也是老朱家第三代的头一个。那就只能在亲朋好友当中选了,徐允恭和李景隆看起来也最适合。
徐达虽然谨慎,不过这时候还是说道,“殿下,臣以为信国公世子倒也合适。”
汤和的嫡长子汤鼎,这确实是非常不错的人选。先不说汤鼎本身就算是朱雄英的人,主要还是老朱和汤和关系亲近。甚至徐达都明白,当今天子真正的心腹、好友,那也是汤和。
对于老朱的那些老弟兄,朱雄英自然也是非常了解的。
汤和、郭英,这些才是老朱的真正兄弟、心腹,老朱对他们也颇为关照。徐达也算得上朋友,只是老朱对徐达的重视,多少也是因为徐达的能力。
至于常遇春、李善长等人,朋友那就谈不上了,主要还是能力。
所以别看汤和现在告老还乡了,只是他依然是老朱极其看重的,在朝堂、淮西勋贵当中,也都是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说完加冠的事情,朱雄英继续说道,“魏国公,此前北伐之时,俺就说了大军一旦回返,漠北之地必然就是鞑子纵马之地。”
听到朱雄英这么说,徐达也严肃起来了,加冠的时候,徐家父子都能够扮演比较有分量的角色,这自然也就是一种荣耀,这就是皇室向天下再次强调徐家的地位。
只不过对于徐达来说,他更加关心的还是其他的事情,武勋的事情、大明朝的军事,这些也都是他需要在乎的。到底是魏国公,武勋之首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去年的北伐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一举覆灭了北元小朝廷就是最好的证明,让元朝的皇帝世袭断了传承,这就算得上灭国之功了。
至于说蒙古内部的分裂、自立,那是另外一回事,这不影响大明北伐的成功。
而大宁、朵颜三卫,这些其实都是在漠南,现在这些地方都被大明控制不假。可是漠北之地也需要重视,因为游牧民族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历史上的鞑靼、瓦剌,这就是从蒙古分裂出去的部族,现在被大明压制的喘不过气的游牧民族只是百十来年就卷土重来,就让大明朝的武勋集团、京军一举覆灭。
其实现在漠北还是有着不少蒙古部族,在岭北行省更是力量强大。他们只是暂时没有能力犯边,不要以为大明真的就没了北边的威胁。
徐达这时候也说道,“殿下,莫要说岭北了,就是岭南也颇为苦寒,兼之难以筑城。大军长期驻守,倒也是为难。”
这也是实话了,现在这个年代,不要说以后的外蒙、贝加尔湖区域了,就算是内蒙区域也都是颇为苦寒,在那些地方想要筑城也非常不现实。辽东那些地方更不是北大仓,北大荒都谈不上,那是白山黑水的土地,还是蛮荒的样子。
所以想要在草原长期驻兵,这也是不现实的。这也就是老朱让朵颜三卫以蒙古首领自立的原因,大明朝没有那么多的人力、生产力去完全的控制。
这些事情也不是说克服克服就行了的,没有足够的保障,卫所的士卒也不会满意。真的要是强行安排,军心动荡不说,引起哗变或者叛乱都是有可能的。
朱雄英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说道,“俺也知晓这些道理,只是那些地俺们不控在手里,那必然是一个隐患。俺们现在兵强马壮,异族自然不敢窥觑。不过以后就难说了,俺大明也不可能一直都是猛将如云、儿郎如狼似虎。”
听到朱雄英这么说,徐达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了。
本想说皇太孙不用杞人忧天、大明必然国运昌隆,只是想想皇太孙的性格,这样的吉利话就算了,这样的话也必然是不会被当真的。
只是徐达也觉得,皇太孙可能想的太长远了,不说百年吧。就是现在这样子,鞑子五十年之内不大敢南下,这一点基本上也都是可以肯定的,鞑子给打怕了暂且不说。
主要还是鞑子给打残了,精锐主力早已覆灭,现在鞑子内部也是在争斗,哪有什么本事兴兵南下啊,现在鞑子只能期许大明不要总是北伐了,岭北已经都不再安全了。
看起来还是需要找到足够的好处,只要利益足够大,那么大明朝在蒙古高原驻兵才有可能。
现在单纯的只是防备鞑子,这个理由不够充分。在岭南有着一些卫所就足够了,让藩王时不时的‘秋猎’,看似也足以让游牧民族在岭南地区比较安分了。
朱雄英这时候也话锋一转,对徐达说道,“魏国公,辽东之地现在如何?”
徐达立刻非常有信心的说道,“此前将纳哈出所部分化、拆解,辽东之地尽在朝廷掌控。”
前年征讨纳哈出,手握二十万大军的北元太尉成为了大明的海西侯。纳哈出的部族,也都被拆分了,辽东之地也确实成为了大明的地盘,不是蒙古人做主了。
朱雄英笑着点头,随即说道,“此前高丽想要兴兵,想要趁着俺们和纳哈出相争之时尽收渔翁之利。俺看那些人想多了,俺们的铁岭卫不该改置于辽东奉集堡。”
听到朱雄英的话,徐达楞了一下,因为铁岭卫一开始就是要改置于辽东奉集堡。
皇太孙现在这么说了,难不成真的是想要造成既定事实?
毕竟高丽那边的动静徐达也听说了一些,就是因为铁岭卫的事情,高丽前国主想要北伐辽东,更是停用洪武年号,废汉服行胡服。
看着徐达,朱雄英颇有深意的说道,“高丽使臣就在京里,魏国公也留意一些朝堂动向。辽东那边,俺们就不该让高丽君臣跋扈,那篡国的权贼更不该肆意妄为。”
徐达立刻说道,“臣愚钝,此前并未知晓高丽动向。”
“回去多留意就是,俺知道魏国公本事。”朱雄英看着徐达,笑着说道,“魏国公于大明,实乃万里长城!”
这样的肯定不足以让徐达激动,原因就是这些肯定是皇太孙说的。就算是太子说的,徐达也觉得就是那么回事,因为皇帝此前也数次这般夸赞。
当然以徐达谨慎的性格,还是会表现的诚惶诚恐。
辽东那边的事情要留意,高丽那边也该布局,至于开海禁的事情暂时看起来做不来,那就要想办法撬开一些口子。
只要有了足够大的好处,大明朝就会在草原驻兵、建城,就会对高丽虎视眈眈。只要有足够回报,现在提防沿海的老朱也会大力的发展水师。
说到底就是要看到足够多的好处,这些也都是最为直接的,利益才能够调动积极性!
这也就意味着朱雄英的事情可不少,别想着加元服、娶妻,那都是小事情,还有军国大事需要他去关注,那些事情也都是符合他身份的。
忙啊,忙着江山社稷,那就闲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