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战略物资
第253章 战略物资
皇太孙殿下现在安稳的待在中都凤阳,似乎是没有打算立刻回京的意思。这一幕让一些人觉得意外,只是有些人觉得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皇太孙就是这么个性格。
在应天府的时候沉得住气,可是一旦出门了,不是被催促的厉害就不急着主动回去。
用马皇后的话来说,那就是没了辔头的野马,溜达出去了就不知道回家。
‘天高皇帝远’,哪怕凤阳距离应天府也不远,一点风吹草动第二天就可以快马加鞭的传达信息。可是到底是隔了数百里,不是特别加急的事情也不用急。
在应天府,皇帝和皇后是至高无上的,再加上太子和太子妃。真要说起来的话,朱雄英才拍第五呢。哪怕在朝政上他可以排在第三,但是到底能管着他的人不少啊。
就像现在,朱雄英可以开开心心的检阅着中都留守司的将士。这倒不是他好大喜功,这也是他的职责之一。哪怕是现在看起来没有了太多的战事,一众武勋、外戚,时不时的也要奔赴各地卫所检阅、练兵。
看着昂扬斗志的将士们,朱雄英对汤和说道,“信国公,这些将士比起当初起家时的如何?”
汤和就笑着回答说道,“殿下,那会儿的士卒可不如现在。那会儿多半是活不下去了才投军,好些也都是被裹挟进来的。都吃不饱自然也没个力气,好些人今天跟着这主公、明日就换个主子,哪像现在的士卒看着精神。”
朱雄英就微微收敛笑容,指着眼前的将士说道,“留守司的多半是俺们淮西子弟,都是身世清白之人。只是俺也是带过军的人,这些人气势上比不上边军。”
汤和自然也不认为朱雄英说的不对,边军看起来不如留守司、京军魁梧,可是那些人在苦寒之地四处征战,那股子气势确实要更加凌厉一些。
这些也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不能指望现在这些许久没打仗的士卒一个个也是满身杀气。
朱雄英有些担心,也有些无奈的说道,“开国之初,京军自然强盛。只是承平久了,京军战力必然下降,倒是边军更为强盛。”
汤和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想那么长远的事情啊。对于他来说,现在大明足够的强盛就好,现在也确实没必要去操心什么京军废糜、边军强势的烦恼。
朱雄英也没有多说什么了,因为他知道现在就算说了其实也没用,他没办法解决所有的问题。
就算是意识到了一些事情、知道了一些走向,他最多也就是设立一些制度去改善、延缓。
因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规矩在那里,这也是人力难为的事情。最主要的是朱雄英很清楚,任何王朝都少不了要经历兴衰的过程,更不存在什么完美的制度和办法。
检阅了军队,这自然朱雄英应该做的事情,不过很明显他的工作也不只是这些而已。
回到了宫里,朱雄英也没有闲下来,继续批阅着一系列的奏章。他也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老朱和朱标对他的历练,现在越来越多关于军事方面的事情在朝着他转移。
所谓的掌五军都督府可不是在开玩笑,朱雄英自认为现在他的一些表现,算得上真正的大将军、大都督了,就是徐达、傅友德这些人也都是要听从他的一些调令。
朱雄英也仔细琢磨了一番,令他的二叔率领晋王、燕王、齐王出长城春猎。
这个所谓的春猎自然不是踏青了,而是诸王率领军队进入草原,持续给蒙古人压力。
哪怕现在漠南无王庭,前年的捕鱼儿海之战的余威还在。可是对于那些游牧民族就需要持续的施压,尤其是现在即将开春,那就更加需要重视这些事情了。
看起来手里可以调动的兵马还是比较多的,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那些藩王本身的职责就是戍守边关要塞,他们也有责任和义务持续的出关打击敌人。
当然这也是持续的在从武勋手里收回兵权,藩王看似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只是现在的朱雄英也越发能够理解老朱当初的决断了,淮西武勋的权力太大了,不将兵权收回来必然难以心安。
而这些宗室就是天然的选择,现在一些大战需要宗室成为名义上的主帅不是没原因的。
何玉瑶端来一些汤,对朱雄英说道,“殿下,该歇歇了。”
朱雄英点了点头,随后又问道,“可以你的名义赏赐了一些孤老、幼童?”
“臣妾自然不敢耽搁,一应赏赐也送过去了。”何玉瑶连忙回答说道,“好在这是帝乡,百姓大多还是有些生计。”
这话说的自然也没有太大的问题,这里到底是帝乡,所以也得到了很多的政策扶持,百姓在这里基本上也是算得上可以安居乐业,这自然也就是事实了。
至于让何玉瑶赏赐一些老弱妇孺,这也是应该的,这是彰显着皇家的仁慈。不要说作为皇太孙妃了,就算是作为皇太孙的朱雄英,有些时候也需要这样的一些名声。
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多半也都是会这么做的。
“俺现在掌着五军都督府,兵丁家眷的事情你还是要过问一下。”朱雄英也算是百无禁忌,对何玉瑶说道,“都说各地驻守军户家眷困苦,你且去安抚一番。”
何玉瑶也没有什么忌讳,有些事情她不会主动的要去做。可是一旦朱雄英开口了,那么她自然也就会想着要去将那些事情做到最好,这就是她的一些态度。
更何况何玉瑶也很清楚,她到底是皇太孙妃,有些事情确实就是她的职责。
不该只是想着国子监的那些士子的家眷没有生计,或者是想着一些老弱妇孺,军户的家眷同样也需要她关注,只要是大明的子民,她都有理由去安抚、照料。
至于说这样是不是有些僭越,那自然也就不用多心了。看看朱雄英现在在做的事情,真的要是僭越的话,他就不会这么肆无忌惮了。
既然朱雄英这里的一系列安排都不是僭越,那么何玉瑶去做一些她该做的事情,也谈不上僭越。她要是能够多帮些忙,马皇后和常氏肯定是非常乐意的,而不是觉得被抢走了权力。
就在朱雄英和何玉瑶聊着天的时候,何忠贤小碎步向前,“殿下,俞佥事回来了。”
这个俞都督佥事,自然也就是指俞通渊了。本来还是想要让他有机会封侯的,他毕竟是俞廷玉的幼子、将俞通海、俞通源之弟,俞家也需要有一个爵位。只可惜在北伐的时候,俞通渊的功劳不够大,暂时不足以封侯。
好在给他封侯这也是老朱在考虑的事情,这也是朱雄英认可的事情,那自然也就不缺少机会。就像老朱当初费尽心力想要给汤和封国公一般,只要上位者给机会,总是能看到希望。
俞通渊就算得上这一点,属于他的机会现在就出现了。
朱雄英眼前一亮,颇为期待的说道,“好,可说了带回来了多少?”
何忠贤忙不迭的说道,“回殿下,说是大军在长白山挖的山灰两千余车,俱是殿下所要山灰。”
其实何忠贤也不理解,他不理解殿下为何要千里迢迢的让人从辽东的长白山挖什么山灰。其实真要是山灰的话,随便找个地就能挖出来,用不着这么声势浩大的。
其实挖那些所谓的山灰已经有些时间了,不是现在才让俞通渊带回来了两千多车。更早之前朱雄英就让人从长白山挖火山灰了,也一直是在不断的实验。
只不过一些技术瓶颈始终没有太大的突破,而现在总算是看到了一些希望。
技术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哪怕朱雄英能调用无数能工巧匠,手里也有非常多的资源。可是他现在还是有些无能为力,也只能多些耐心在等待。
从前些年在淮南挖煤的时候,朱雄英主动要来了冶铁的职责,就是在计划着一些事情。
炼钢的事情他在重视,可是也不只是炼钢而已。水泥,这也是朱雄英非常在乎的事情。哪怕达不到后世的那种水平,可是朱雄英也是在想办法让大明先有水泥。
哪怕只是一些初级产品,哪怕只是一些效果一般的,也应该有水泥,这绝对是一个战略级别的重要物资。
大力发展基建,这个年代不一定需要钢铁,因为很多的建筑都是砖木结构。
可是筑城之类的事情,那就有些难度了。就算是一些繁华的大城了,筑城也是非常吃力的事情,需要旷日持久的工程。而一些边关之地,想要建造固若金汤的城墙,那更是耗时费力。
能工巧匠不算少都不行,民夫劳役充足,那也不见得就是轻松的事情。说起来就是生产力不足,有些时候就只能选择一些耗时费力、消耗无数的办法了。
水泥,这就是朱雄英的一个期待,一个能够让大明城墙更加坚固,也能减轻朝廷负担的大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