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朱明太孙 > 第274章 体面的难度

第274章 体面的难度

第276章 体面的难度

朱雄英是真的有些哭笑不得,但是也只能坦然接受这样的一些状况发生,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个道理大家其实也都是明白的。

去关中考察,这一点自然是无比重要的大事,甚至是影响着大明迁都的计划,影响着大明的国祚等等,这些确确实实就是战略性的事情,根本由不得半点马虎。

只是在一些人看来,早一点启程或者晚一点启程,实际上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水泥现在看起来更加有资格成为头等大事,这是即将就可以投入生产和使用的东西,可以让大明在各种工程建设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这些事情自然也就不能有任何的马虎了。

而作为对水泥最了解的皇太孙,作为水泥的主要发明人,那么他现在就需要留在京城了。在大家没有完全掌握、了解水泥之前,显然也是不能离开的。

这些也就是当务之急,自然也就意味着有着优先处理的必要。

那就多一点耐心好了,这些事情也不需要着急,朱雄英也能够分得清轻重缓急。

东莞伯何荣在眼巴巴的盼着,但是依然没有什么好消息传来。甚至有人壮着胆子在打听,太医们那边也不知道是被下了封口令或者是真的不知道,有价值的消息暂时没打听出来。

这个时候似乎也只能干着急了,只能是祈祷着能够有什么好消息传过来了。

在何荣干着急的时候,何黎氏到了大善宫,也是有着那么一些期盼的样子,她也听到了一些风声,这个时候既紧张,但是更多的还是期待。

“娘,女儿现在还没那个福分怀上殿下的骨血。”何玉瑶也开门见山了,这事情不能继续误会下去,“前几日就是殿下做了些事,对朝廷有大功,陛下这才令我们去祭祖。”

何黎氏的表情一垮,但是瞬间想起来了这里是皇宫,所以这时候也只能收敛着一些了。

“太孙殿下英明睿智,自然能屡立奇功。”何黎氏也不想给女儿压力,只是笑着宽慰,“你们现在年纪尚且不大,子嗣的事也不急。”

不急那才是怪事,何家上下实际上都在殷切的期盼着皇宫里能传出些好消息。

何玉瑶也顾不得害羞之类的,小声问道,“娘,女子怀有身孕,这里头可有什么说法?”

这一下何黎氏就来劲了,偏方什么的自然不敢拿出来,但是自从知道自家女儿会成为太孙妃的时候,何黎氏的生活重心就有了不小的改变,孙子什么的自然急着抱,可是更惦记着外孙呢。

这边的母女俩个在说着私房话,而朱雄英在下朝后就去了文渊阁,让人继续盯着凤阳方向的信使。实际上这些事情也用不着朱雄英盯着了,老朱和朱标也是在眼巴巴的盼着呢。

算算日子确实也就是这两天,想来汤和他们也都是心里有数的,肯定不敢怠慢。

只不过到底心里头还是会着急,这水泥一天不送过来,水泥的功效没能真正的看到,心里头就打鼓,就会有着那么一些不太踏实的感觉。

其实不要说老朱和朱标对水泥不懂了,所以这时候更是在着急。就算是朱雄英其实也是在着急,担心这个年代制出来的水泥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效果。

这要是难堪大用,那就算不是一个笑话,也帮不了大忙啊!

有些发明创造,就应该奔着能用、好用、实用,尤其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事情,那就更加的重要了。

大蒜素这样的东西现在没办法量产,所以它哪怕是被传的神乎其神,这些东西也是有价无市。这都没问题,因为这样的一些东西就算是不问世,也不影响绝大多数人的生活。

可是水泥不一样,虽说就算没有水泥,大明依然可以筑造坚固的城池。只是这样一来,朝廷的负担就重了很多,这对大明的国防、建设,也都是有一些影响。

只是朱雄英现在也没时间考虑一些事情,他翻阅着一些奏章。

这是礼部尚书李原名、国子司业龚敩的奏章,此前老朱觉得朝廷官员所服之衣,多取便易、日就短窄、有乖古制,自然也就不太满意了。

所以现在这两位大员参酌时宜而存古意,正式申定官民服饰。凡官员衣服宽窄,以身为度。文官衣长,自领至裔,离地一寸;袖长过手复回至肘,袖桩宽一尺,袖口九寸。公、侯、驸马与文官同。耆老、儒士、生员制同文职,惟袖长过手复回不及肘三寸......

也就是说老朱对于大明朝官员的一些要求,对于大明朝的各种礼制越来越健全了。

其实不要说朱雄英小时候了,就算是现在,实际上也会有各种蒙元时期的风气留下来。

这也就是老朱在不断完善礼制的原因了,真的要是朝廷不去引导的话,移风易俗就更难了。这也是朝廷的职责,南方其实还好一点,北方受到契丹、女真乃至蒙古人的影响太深了。

朱雄英的心情不错,只是忽然间觉得不对劲,这怎么就在他的案头了?

官员的服饰的颜色等等,朱雄英其实没参与讨论。倒是在宗室服饰的章纹上,他倒是和他的父亲一唱一和,乃至于老朱最后都有些吃瘪了,也只能有所改变了。

朱雄英想了想,提笔写道,“朝廷先禁胡服,又定衣冠悉如唐代形制。文官儒雅娴静,官服以禽鸟为补子图案纹样,以彰显其贤德。武官勇武剽悍,威风凛凛,以猛兽为官服补子图案,以彰显其威仪。”

“一至九品所用禽兽尊卑不一,藉以辨别官品。寻常人相见,多以以貌取人、以衣着决断。州县官员,多有衣衫不整、有违朝廷威严。”

朝廷的那些官服,实际上现在朝廷是不给的。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些基层官员的官服自备,老朱抠门也是到了顶点,那些官员想要换身官服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这就是朱雄英觉得不太好的地方之一了,因为那些官员有些为了省事,也不穿官服开堂。有些时候衣衫不整、破破烂烂,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了。

再者就是百官制作官服,好多都是按照朝廷此前制定的规制来,可是具体的制衣的时候,那也有一些不太一样了。官服,这也就出现了一些参差不齐的样子了。

这显然不太好,对于这样的事情,朱雄英也觉得需要扭转一下,不能继续放任下去了。

其实朱雄英也能明白,老朱就是抠门到了顶点的性格,对百官也是比较苛刻的。俸禄少不说,其他的地方也是那种能省就省。

以前建国初期比较拮据,省一点也没问题。但是现在财政好了很多,那就给百官争取一些待遇。现阶段指望给百官涨俸禄肯定不行,老朱绝对是不会答应的,给几身官服没问题吧。

写完自己的一些意见,朱雄英就直接朝着文华殿走去。

其实他也明白,要不是自己多事,关于官员、百姓的服饰的规制已经定下来了。

看到朱雄英过来,朱标直接问道,“有事?”

“自然有事。”朱雄英也开口了,“爹,俺觉得祖父对百官太严苛了些。”

朱标放下手里的毛笔,对朱雄英说道,“这个俺心里有数,都说乱世要用重典。如今官场的风气不好,蒙元时贪腐成风,两宋时人浮于事不说,文官权柄太重。现如今不敲打一番,那些人就不知道收敛。”

自家老爹是这样的态度一点都不让人意外,外头都说太子仁慈宽厚,也觉得他从小熟读儒家经典,又是跟着大儒读书所以亲近读书人。

可是朱雄英很清楚,他的父亲对文臣也没有多少亲近,对文臣可以用、可以重用,只是该限制的时候也是需要限制,一点都不留情的。

“爹,俺自然也不愿意见着文官和皇帝争权,更不想他们喊着诸如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般大逆不道的话。”朱雄英剖析着自己的想法,“那些人就是不知足的,真要是让他们掌了权,他们就敢架空皇帝,那些事情俺可不能容忍。”

朱标自然不怀疑这一点,家里头现在三代人,对文官最好的居然是他!

“俺就说官服的事,也不至于有多大负担,朝廷以后就该给百官制官服。”朱雄英就认真说道,“真要是让百官自己上任了再制官服,那也有些说不过去了,实在有失体面。”

朱标就不乐意了,“不要说官服了,就算百姓也是量体裁衣。这人高低矮胖不一,现在朝廷制了官服,说不准那些人也穿不上。这不成,朝廷不能多此一举。”

想起来了什么,朱雄英说道,“此前也说了,官服有补子,以后补子就给百官,他们制不了。”

这又是一个极度会省钱的人,真的是勤俭持家啊,想方设法的降低朝廷的开销。

“爹,一身衣裳多大的事?”朱雄英哭笑不得的解释说道,“寻常百姓要是在富余年间说不准还能制身新衣裳。”

朱标就看着朱雄英,严肃说道,“雄英,俺大明还没这般富足。寻常百姓家常年也难有一件新衣裳,都是兄长穿旧了就给弟、妹,人老了衣裳留给子孙。”

不过朱雄英还是说道,“爹,一两身官服,朝廷还是能承担的起。再不济,也要给百官布匹。这要是官员衣衫褴褛的,实在是有伤朝廷体面,也难让百姓信服。”

听到朱雄英这么说,朱标点了点头,“这事俺去和你祖父商议一番,这事情俺心里有数了。”

只能说大明朝的官员实在是不好做,遇到了铁血的皇帝,当官还真的是很容易成为高危职业。

俸禄不说,现在连身官服朝廷都不给准备。这官当的,估计很多人都要失望了,毕竟很多人当官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只是这个梦想现阶段还是不能表露,要不然容易掉脑袋。

朱雄英也没有多说什么,给百官升职加薪之类的事情,这可不是一般的小事情,这是了不得的大事,这些事情自然也就是需要慎重的。

其实朱雄英也明白,老朱现在对百官严苛,太子就可以表现出宽仁的一面。

现阶段百官的待遇确实不怎么样,但是正常来说养家糊口肯定也是没什么问题。

以后朝廷富裕了,说不定就是可以考虑稍微提升一下官员们待遇的事情了。

不出意外的话,如果有朝一日朱标登基了,肯定会给百官施恩。真的到了那时候,一些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一张一弛也是应该有些分寸的。

官服的事情朱雄英暂时不需要太担心,因为这些事情其实也就是一些小事情。暂时来看,这也不会影响到朝廷运转,更谈不上对江山社稷有着一些直接的影响。

还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对于朱雄英来说更加重要,这也是更加不能耽搁的事情。

再次回到文渊阁的朱雄英就开始继续批阅奏章了,这些也就是他现阶段的主要工作和生活了。每天他经手的奏章也不会低于五十份,这可不算什么。

要知道老朱巅峰时期可以一天处理一百多份奏章。而这样的一份奏章,显然不会只是一件事情,一份奏章里涉及两三件事情,那也是非常正常的,那才是真正的日理万机。

哪怕有些可能也就是琐碎的小事,也不得不说老朱的勤政,铁人可不是开玩笑的,更不是随便说说的。

而朱雄英现在在做的事情,实际上还真的也就是一些小事情而已,一些真正的大事现在还轮不到他做主。这自然也就意味着他就是处理琐碎小事,只是更多地在历练而已。

想要处置一些真正的大事,他还需要更多的历练,还需要更多的成长,这也是不能着急的。

有些事情就是需要这样,慢慢的历练和成长,才能够有更娴熟的政治手段,会有着更多的政治智慧,这些事情都是急不来的。

多点耐心就行,朱雄英一点都不急着证明自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