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作品《长江二号》
第211章 作品《长江二号》
隔了两天,当陈平生再次出现在学校里时,已经要准备答辩了。
转眼间自己也要毕业了,陈平生一时竟没有什么实感,总觉得自己和学校本身就是比较割裂的。
而且不同于其他学生要站在答辩教室外面等待,他直接第一个进行答辩。
与其说是答辩,不如说是和各位老师进行一个交流沟通。
陈平生简单说了一下自己拍摄博物馆系列的灵感和手法后,几位老师就和他聊起了毕业之后的事情,一个个根本不对他的作品提出什么问题。
开玩笑,谁敢提意见。
提出来以后对方的回答自己听不懂怎么办!
所以陈平生就这么愉快的和老师们聊了一会,顺利完成了答辩。
走出教室,一路走到学校大门,回头去看那些忙忙碌碌的学生们,他其实并没有很强的如释负重的感觉。
和他高中毕业不同,大学毕业后更多的是怅然若失。
因为在这里的生活更自在,更有趣,更放纵,所以真到了毕业,反而会觉得有些伤感。
有些事情只有经历过才会懂得。
小时候觉得长大好,可真长大了,就会开始怀念起小时候无忧无虑的生活。
不需要考虑挣钱,不需要考虑房子,不需要考虑未来。
这种生活无疑是最快乐的。
陈平生觉得自己算是非常幸运的人了,有了格赛获奖者这层头衔后,自己已经过上了想要的生活,不再被太多的烦心事困扰了。
不像上辈子一样,每天加班加点,为了拍摄一组照片从早上干到凌晨四五点。
还要经常挨老板和师傅的训斥,出了错还要被扣工资。
现在这些熟能生巧的技能,都是曾经遭过的罪所带来的成果。
既然顺利的完成了毕业,那么接下来陈平生就要去把长江的照片拍摄下来,递交给长江国家博物馆了。
不过这次和拍摄《北流活活》不一样,陈平生不打算拍摄沿岸的风情,而是只拍摄长江的江景。
他从家里提出了那台林哈夫相机,并更换了8乘10的后背与相纸。
陈平生用力举了举,然后感叹一句:“这他妈才是能随身携带的大画幅相机啊!”
和重量怪兽LG810对比,这台老式机械结构的大画幅相机都眉清目秀了起来。
说走就走,陈平生坐着晚上的飞机,直接赶奔长江。
-----------------
七天后,当陈平生风尘仆仆的回来时,他已经拍完了40多张大画幅相纸了。
没时间回家,他直接来到了西郊制片厂。
“林叔!”陈平生一进门就看到了林老板。
“哟,平生,来啦!”林老板笑着给一位顾客递过去一台ccd,然后问道:“新照片拍完了?”
“拍完了,晚上咱们就开始冲洗吧。”
“行,没问题,你上二楼坐一会吧。”林老板之前就和陈平生沟通过,知道这次冲洗也是个大活,估计要忙好多天。
陈平生提着行李上了二楼,林梓杉最近也不在家,好像去敦煌拍摄了。
似乎还是和某个平台合作给明星拍照。
她最近除了拍照,也在同步录制视频,听说是她的朋友现在和她一起经营账号,所以打算全平台开花了。
陈平生自然是祝福加推荐,帮着她在影圈上宣传了一下。
趁着林老板还没忙完的功夫,陈平生把自己的箱子打开,把拍摄完的相纸都取了出来。
还有一部分相纸已经邮了回来,林老板接收的,就放在二楼。
他之所以要这么急着来西郊制片厂,是因为时间比较紧迫,必须尽快帮助林老板把照片洗出来。
算一算长江国家博物馆的规定日期也快到了,自己还要进行数字后期,每一刻都不能耽误。
晚上八点,林老板总算忙完了店里的事情,和陈平生把相纸都整理了出来。
接着林老板开始配置各种药液,说到底,胶片冲洗就是化学的艺术。显影液,漂白液,清洗液都有着专门的比例和制作方法。
林老板是老江湖,自然对此驾轻就熟,很快就全部搞定。
之后的冲洗过程,陈平生就在一旁打打下手,并且提出一些建议。
忙碌的时光总是短暂,西郊制片厂每晚二楼的灯光都会在凌晨两点才熄灭,随着天色的反复亮起、暗淡,那些相纸也一个接一个的被冲洗了出来。
6月下旬,陈平生坐在家中沙发,看着这段时间忙碌的成果,觉得一切都值了。
一共42张拍摄长江的照片,每一张的地势都有着差不多的起伏,并且选取的地方,都是人工痕迹稀少的区域。
陈平生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在这42张照片里,截取相同的地势地貌和江水,拼凑出一条只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长江。
为此他还特地买了一台4K显示器,方便观察清楚每张照片的区别。
“这几个地方差不多啊,嗯,可以截成一条笔直的河流。然后这几幅,可以做成一条弯曲的河流。”陈平生整理照片的时候,发现了一些类似的地方,这些地貌特征和河流特征可以试着组合一下。
想到就做,陈平生开始用pS做图,为了避免被人看出破绽,他不得不仔细的盯着任何一处微小的细节,然后把它们合理严谨的p在一起。
这一忙活,就是三天。
每天陈平生都会坐在电脑前十二个小时左右,高考完去网吧打游戏都没有这么勤劳,几天照片看下来甚至让他有点头脑发晕。
他不得不歇息了一天,然后去健身房锻炼,又好好的补了个觉。
隔了一天继续调整。
足足五天时间,陈平生才把这一组照片调整好,并选择长江二号作为参展作品。
因为他一共做了七张照片,分别命名为长江一号到长江七号。
而长江二号,是他觉得最适合长江国家博物馆的照片。
这张照片里的长江起起伏伏,左侧是一片辽阔的山脉缩影,右侧则是平整的土地和笔直的河流。里面没有任何人工痕迹,仿佛一切都是自然的早期形态,代表着人们心中无法触及的长江原貌。
你无法在长江的任何一处地方看到类似的景象,但又能感受到这拍摄的就是长江。
这种奇妙的体验,和陈平生追求的不谋而合。
陈平生决定好后,又看了看其他的长江照片。
长江七号是他觉得可以和长江二号并列的照片,里面的长江是完全没有任何起伏的平静河流,没有高山,没有弯曲,完全是幻想中的长江。
整体的构图也横平竖直,非常适合观看。
但陈平生之所以没有选择它也是因为它太直了,已经有些脱离了大众对于长江的想象。
如果说长江二号的观感,会给人描述自然之美,那么长江七号的观感就是超现实的幻想色彩之美。
两者其实没有孰优孰劣,但既然要放在长江国家博物馆里,陈平生觉得还是要与大众认知紧密相连。
搞定了后期之后,陈平生又去了西郊制片厂和林老板商量了一下打印的问题。
这次的照片要印成一张巨幅照片,自然不能找普通的印刷店。
林老板这边也没什么能帮的上忙的地方。
陈平生又想起了非木艺术馆,这种艺术馆肯定和专业搞艺术品印刷厂商有联系,于是他赶快拨通了段易峰的电话。
“陈老师,怎么了?”段易峰最近春风得意马蹄疾,有了《鸦》的帮助,他的地位已经稳稳的又升了一层。
“我想找一下艺术品印刷公司。”陈平生直接说出了自己的需求。
段易峰没有犹豫,直接就给他介绍了自己的合作者,一家名为印意的专门做艺术品印刷的公司。
见长江二号的印刷有了着落,陈平生也放下了心。
-----------------
6月21日,长江国家博物馆征集小组办公室。
“方姐,今天有什么作品吗?”任风雨正在工位上喝着茶水。
方艺看了看电脑,然后又看了眼自己记录的本子说道:“组长,没有需要沟通的。”
“唉。”任风雨挠挠头发,按理说长江国家博物馆的组建是非常急切的事情,也是非常提高艺术家知名度的事情,很多人应该踊跃自荐。
但这次的门槛确实比较高,作品要求也不像以前那样宽泛,主题必须要与长江紧密结合,颇有种命题作文的感觉。
所以他们已经拒绝了很多知名艺术家的作品。
普通展位上,缺少作品。而在关键展位上,又同时挤进来很多作品,这着实让人有些头痛。
尤其是那个最大的展墙,有好几位老艺术家都把作品送了过来,还有陈平生这样的新锐。
他也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平衡,后来干脆公事公办,让专家来统一审核,这样也好堵住某些人的嘴。
看了看时间,任风雨忽然想到陈平生的作品。
于是问道:“陈平生的照片送来了吗?”
“还没,我看好像还在路上。”
方艺话音刚落,就听到窗外传来了保安的声音:“有大件来了!”
任风雨探头看了看楼下,发现停了辆快递的厢车。
“这是谁的作品?”能送到这里的,肯定不会是其他东西,这几天他们已经接收不少类似的快递了。
方艺也不知道,她站起身说道:“我下楼看看吧。”
“我也去看看。”办公室里的其他人都在外地找作品,只有他们俩在这,任风雨实在是有点闲得发慌。
于是也跟着方艺下了楼。
到了楼下,两人来到了车后面,快递师傅已经打开了车门,里面摆着一个巨大的2米1乘3米6,被白色泡沫纸包裹的作品。“单子在哪?”任风雨问了一句,快递员立刻递给他一张纸。
“签收一下吧。”
任风雨仔细看向地址:“华南,邮寄人:陈先生。”
一看到这个地址和这个姓氏,他就知道,这是陈平生的作品到了。
“行,你们先帮我们搬一下吧,我们进去给它拆了!”任风雨也搭把手了,几个人将其运到了作品存放室,然后拿着剪刀,慢慢将其拆开。
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深沉木色的相框,摸起来手感滑润,没有滞涩感,味道也颇为清新,不似腐朽的木材制成。
之后撕开其他的包装,就能看到一张巨幅的照片被镶嵌在相框中,中间用玻璃罩着,可以打开。
将其摆好后,任风雨和方艺来到作品远处观看。
照片上长江如一条蜿蜒盘踞的巨龙沿着山脉缓缓流淌,岸边郁郁葱葱,不见人类,就仿佛是几万年前,还未被开发过的样子。
“这是照片?”方艺发出了疑问句。
“这是照片。”任风雨肯定道。
他心中的震撼却不减分毫,因为如此巨大的照片给人的视觉感官是非常具有冲击力的,他上前仔细看,发现看似毫无重点,却哪里都是重点。
因为所有的山脉和河流都能看得非常清楚,以至于任风雨完全沉浸在了对照片的探索中,每挪动一次脚步,就能看到眼前一亮的细节。
“精彩,这还是我第一次见到如此表达长江的。”任风雨看完后,感叹了一句,后又从拆开的包装里看到了一张白纸。
他将其拿起,发现上面写着一些关于作品的创作思路。
而在看完后,任风雨更加惊叹陈平生的巧思,接着他把纸递给方艺:“看看。”
方艺接过来慢慢念道:“拍摄长江的不同地理风貌,并从中截取相似部分,将其拼合在一起组合成人类未曾见过的,历史中的长江。”
“这个创意确实挺好的。”方艺感叹了一句,接着又说:“那我们是不是要找专家来进行确定了。”
“嗯。”任风雨点点头:“等最后几幅作品到了,我们就让专家团进行选择吧。”
不过他心里觉得陈平生的作品已经占据了百分之六十的可能,因为目前收集的作品,美术作品实在太多了。
摄影作品虽然同样也多,但没有如此巨幅且能独占鳌头的作品,并且采用的也少。
所以陈平生这张《长江二号》是有可能被专家团选中并挂在最显眼的墙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