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重生火红年代,我在山里当咸鱼 > 第208章 阿菊的疑惑

第208章 阿菊的疑惑

等到吃完饭,由于接下来还有几十里的山路要走,因此一行人也不敢多做逗留。

赶紧让刘洪东、常龙磬俩人在生产队长彭志坤的见证下,和武举人签订了两份“房屋买卖协议”。

而韩晓康和武小双,则忙着往骡子背上绑东西。

尤其是畜牧站每个月,让人送到武家寨生产队的那批饲料用粮,还有单位上给刘洪东发放的口粮,这个得全部带进山里去。

毕竟从现在开始,山里需要养活的人口更多了,所需要的口粮也是暴增。

因此趁着这次回山,带的大牲畜多,得把这2个月的560斤饲料粮,以及刘洪东的64斤口粮,给一起拉回去。

武举人卖房子,手续办理起来很简单。

这个时期,私人之间购买房屋,手续非常快捷简便:参与买卖的双方到场,找一个见证人,再让生产队干部出面签个字,证明确有其事。

卖房那方数钱,打一个收条。

然后让房屋买卖双方在协议书上面,各自按下手印,签上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

就是这么随性!

刘洪东买的是2间东厢房,谈好的价钱是78块5毛8,寓意你发我也发。

而常龙磬买的是1间,价钱则是39块8毛钱。

当着一位临时叫来的社员,和生产队长彭志坤的面,武举人收下钱,然后打开了两张收条给对方。

等到购房协议签订完毕,彭志坤还得忙着出去亲朋好友借粮食,而那位作为中间人的社员,则拿着2盒“黄果树”牌香烟,心满意足的走了。

等到两人走的远,武举人一把将桌子上的现金丢回给韩晓康。

而原本一式两份的购房协议,同时也被他给收了回去,没撕,只等以后用得着的时候,再拿出来证明一下,他确确实实把房子给“卖”出去了...

匆匆收拾好东西,大虎在前面开路,韩晓康带着大家赶紧往深山里走。

紧赶慢赶,好在这一路上也没什么意外情况,更没遇到什么野狼群。

等到晚上8点多钟的时候,一行人终于赶到了位于深山老林的、阿菊的那座小茅屋里。

这次进山的人很多,大家都要挤进阿菊那边去住,肯定是不现实的。

所以在路过刘洪东的“良种种猪繁育基地”的时候,刘洪东带走了江跃江涛两兄弟,让他们今天晚上先在这里凑合一下,等到明天天亮了,大家在一起动手重新盖两间小茅屋。

而常龙磬父子,则被安排在以前最开始的时候,由阿菊和韩晓康在小院外面、那座小土坡上搭建的那处临时窝棚里休息。

那个窝棚虽说简陋,但至少还能临时遮风挡雨、能够隔阻一些潮气。

而且由于韩晓康的丰巢柜里,存放的被褥还挺多的,所以倒也不担心,山里凌晨降温的时候会冷着他们父子俩。

等到把大家伙儿晚上过夜的地方安排好。

此时阿菊在周敏、常德玉的协助下,也已经把大家的晚饭做出来了。

由于这几天周敏和韩晓康都不在家,而周敏的弟弟周健,他整天又忙着开荒种地、喂猪养蜜蜂什么的。

所以就没人出去打猎。

以至于现在阿菊的屋子里,也没有了什么存货,那就只能从小溪的竹筐里面,随便捞几条鱼出来,炖了一大锅鱼汤,大家凑合着吃了一顿晚饭。

等到吃饭的时候,韩晓康才发现原本住在阿菊屋子里的武小杰,却一直没有露面。

一问之下,才知道武小杰早就带着小猴子吱吱,搬到周健那上面去住了。

那个小家伙特别喜欢养猪,他现在天天跟在周健的屁股后面,不是割猪草,就是到处去找木薯、野芭蕉根回去喂猪。

天天高兴的不得了,哪还有心思跑到阿菊这里来?

而小猴子吱吱,它也喜欢和猪猪们嬉戏玩耍,所以那家伙也跟着武小杰跑上面住去了。

等到吃完饭,众人各自散去。

常德玉帮忙刷锅洗碗,周敏则忙着收拾床铺,以便晚上好睡觉。

阿菊轻轻拉拉韩晓康的衣袖,示意韩晓康跟她出去,原来却是阿菊想到小溪上游去洗个澡,得让韩晓康替她放哨。

月色如银,蟋蟀在杂草中求偶,青蛙声声,此起彼伏,热闹无比。

皎洁的月光泼洒在溪水中,将阿菊清瘦的背脊映耀的纤毫毕现,一眼望去,阿菊此时浑身散发出阵阵迷离光芒。

夜色很美,阿菊的背影更迷人...

“哗啦啦——”

阿菊一边往身上浇水,一边柔声问,“晓康哥,你怎么让小双姐把她家里的粮食,都拿出来分发给乡亲们了呢?那接下来的这一个月,小双姐家,该怎么熬呀?”

韩晓康在武家寨生产队里,鼓动队长彭志坤、还有武举人家拿出粮食,去补贴替集体盖房子的乡亲这事,在刚才吃饭的时候周敏已经告诉过阿菊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周敏和阿菊关系好。

她们之间的关系甚至好到了,有些时候半夜三更,周敏偷嘴的时候,都不对阿菊藏着掖着了。

用周敏的话来说,她这是在提早让阿菊学会一些必备技能,以后才能更好的留住男人的心...

她俩关系好,这是其一。

尤其是现在,当周敏感觉她的地位,已经受到了武小双和常德玉的严重威胁之后,于是周敏就和阿菊贴的更加紧密了。

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因为周敏心里也很好奇:韩晓康为什么要鼓动武举人败家?

而周敏知道自己不敢多嘴,但阿菊则可以和韩晓康随便聊。

所以她才借着在饭桌上闲聊的机会,这件事情告诉了阿菊,其实就是想试试能不能让阿菊出面,从韩晓康这里得到一个准确的回答?

自己为什么要让彭志坤和武小双家里,往外拿粮食这件事情,中间的原因,韩晓康从来不会对任何人说。

但面对阿菊的时候,韩晓康就愿意敞开心扉谈谈此事了。

毕竟阿菊这个人,性子恬静,完全与世无争。

她是值得韩晓康信任、是能够在阿菊面前完全放松,而不需要警惕任何事情的人。

“是这样的,你彭叔接到了上级的命令,上面让他必须得在10天之内,完成盖房子的任务。”

韩晓康躺在溪边的杂草之中,翘着二郎腿仰面朝天,嘴里悠悠解释道,“如果你彭叔完不成任务的话,估计后果还是挺严重的。

但要想让社员们拿出干活的劲头,光靠精神鼓励哪行?不让乡亲们得到实惠,他们怎么可能尽心尽力的出工?”

阿菊微微一笑,“所以,你就让彭叔拿出家里的粮食去补贴乡亲们?可...接下来,新收的稻子,还得等晾干,挑出最好的粮食去交公粮,然后还得挑最饱满、品质最好的稻子留种。

剩下的新收谷子,经过生产队会计核算清楚之后,才能分配到社员们的手上。

这来来回回,最少也得折腾一个多月,队里才能分粮食,中间这段时间,你让彭叔他们家怎么过?”

“借粮食过呗!”

韩晓康笑道,“生产队的仓库里面除了战备粮,这个不能动用之外。还有储备粮...这又不是不能借给社员们先用用。”

阿菊在武家寨生产队里受欺负,其实主要还是来自于她爹,那个抠门的吴老七。

而生产队其他的社员,他们虽说不怎么帮阿菊,但也没欺负过她。

而其中对阿菊最好的人,除了武小双、武举人之外,也就得数生产队长彭志坤了。

因此阿菊就特别的关心,把家中粮食一扫而空的武举人家、还有彭志坤家里。

他们接下来的日子,究竟该怎么过啊?

为了打消阿菊心中的疑虑,要不然阿菊关心则乱,是不把事情说清楚的话,估计她天天晚上翻来覆去的,也睡不着。

“是这样的,再过不了多久,生产队里就要统一开伙、聚在一起吃饭了。既然大家都去吃食堂,家里也就用不着做饭了,对不对?不做饭,家里存粮食,存家禽家畜来做什么?”

韩晓康开口道,“与其等别人来拉走,那还不如自己提前主动拿出来,好歹还能落个积极分子的评价哩。”

“至于说接下来,你彭叔和武叔向生产队仓库借粮度日的事,这个阿菊你别担心...到时候,上面会要求所有的旧事,统统不再提。

从此以后,生产队里再也不存在有什么倒挂户、不会有社员欠集体债务这种说法了。”

韩晓康笑了,“看着吧,这次伱彭叔和武叔,他们立功立定了!”

“而且这次让社员出义务工、替集体盖房子的任务来的急,也没任何一个说法。

在这种情况下,我估计啊,整个区里,恐怕没有几个生产队能按时完成任务。”

“而你彭叔领导下的武家寨生产8队,却保质保量的提前完成了...并且还是在彭队长发扬风格,不惜拿出他个人家中的粮食的前提下,去创造出来的这个奇迹。”

韩晓康问阿菊,“阿菊你觉得,接下来,上面会不会给你彭叔,给予一些奖励?”

“应该会吧?”阿菊倒是不怀疑韩晓康说的,过不了多久,就要办大食堂这件事。

反正和阿菊说话有一个好处:无论韩晓康说什么,阿菊都会选择无条件的相信。

她从来不会对韩晓康,存有哪怕一丝丝的质疑。

“听晓康哥你这么一说,现在我倒还真明白了,原来彭叔和武叔他们拿出粮食去补助社员干活这件事,真还不亏。”

阿菊微微转身,笑眯眯的问,“可晓康哥,我还有一件事情想不明白...”

韩晓康看看阿菊的两个小问题,感觉比以前更大了一些。

但既然人家已经提出来问题了,那就得回答:“你是想问,我为什么要让你武叔把东厢房,给卖掉吧?”

“嗯呢...”

“不卖,他也留不住。”

韩晓康叹口气,“阿菊,你要知道武家寨生产队地处深山老林,社员们居住的很分散。

但过一阵子就要开办大食堂,上面要求全体社员家家户户不冒烟,个个都去大食堂里解决一日三餐。

那么问题来了:那些居住的距离寨子很远的社员,他们怎么办?为了吃顿饭,那些社员需要翻沟越坎,走上好几里山路,才能到集体食堂。”

“这来来回回,中间得耽搁他们多少的时间和精力,以至于让他们每天不是在吃饭、就是去吃饭的路上,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干活?”

“不去食堂里吃吧,他们家里没米没油,甚至连铁锅都没有了,不但做不成饭,而且还会严重违反上级倡议。所以...”

阿菊猛地明白过来了:“所以,生产队会把那些居住的偏远的社员,全给搬迁到武家寨子里,好方便他们统一开伙、集体出工劳动?”

“嗯,确实是这样的。”

“啊...晓康哥,照你这么一说,让我们我家在生产8队,现在社员们所居住的房屋,还会重新分配一次?”

“没错,对于那些家里人均占地面积宽、有多余房屋的社员家,确实是会重新安排几户人家挤进去。”

韩晓康回道,“如果靠着这种法子,还是解决不了搬迁社员的居住问题的话,上面就会拨出一笔专款,生产队里再出一点钱、社员自筹一部分。

然后在大家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重新盖新房,以解决他们的居住问题...开办大食堂,以后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是大势所趋,谁也不能唱反调。

而各个生产队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也就只能重新分配一下现有房屋,加上新建一批住房,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阿菊只是善良老实,但她人不笨。

听了韩晓康的解释,阿菊猛然想起一个问题,“晓康哥,那我猜想,你表哥刘洪东,还有那位常老样子买小双姐家里的房子,只是一个幌子吧?”

还别说,这事儿真还让阿菊猜准了:

刘洪东身为武家寨生产大队的兽防员,他得在武家寨有一个固定的居所,才能方便各生产队饲养室,还有那些需要阉鸡的社员们去找他。

所以刘洪东购买武举人家的厢房,就显得很合理。

而常老爷子,他是打着“出去打野斋”、“为生产队创收”的幌子离开他所在的生产队的。

人家常老爷子以后每个月,可是向他原来所在的生产队,如实上交了“管理费”的。

所以常老爷子一家人出来打工,是深受他们生产队干部群众欢迎,而且是受保护的。

毕竟生产队就那么多农活,太多社员挤在一起干活的话,只会摊薄他们生产队的工分值。

因此,哪个生产队,其实都是鼓励他们的社员出去“打野斋”的。

只因为这些有技术的人出去打工,不但不会和当地的生产队社员争工分。

相反,他们额外还得向生产队里上交一笔管理费。

这么里里外外一算,谁不喜欢?

就好比锅里就那么多粥,舀的人多了,最终搞的谁也只能吃个半饱。

要是有人不在那口锅里舀饭,不但少了一个分饭的人,反而他还会往锅里添米...

这种好事,只有傻子才不乐意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