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怎么了
第141章 怎么了
修路的人有了,钱也到位了。
这技术哪里来呢?
这可难不倒半耕。
趁着黑夜的时候,张国豪直接发动了异能隐身,到省里面的交通部门走上了一遭,修路的技术,这不就有了么!
有数据显示,截止1976年年底,国内公路里程达82.3万千米,油路面里程57.9万千米,桥梁达11.7万座。
改革开放之后,国民经济恢复较快,交通紧张的问题也在凸显而出,国内都紧张而又快速的发展着。
公路的建设,也给予了很大的重视。
想要跟上发展的快车道,等是等不来的,唯有主动出击,才是最好的办法!
有了技术之后,张国豪又带着人挖山、随手、淘沙,又出去买了大量的水泥,一条长五千米,宽五米的水泥大路,终于竣工了。
这条路,就如同一条银色的巨龙一样,横插在了龙心村之中,将龙心村与城市主干道,在了一起。
为了这一条路,村部的财政又空了。
买桃子得来的一千多元钱,转变成了一条连接城市主干道的大路,是非常值得的。
竣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村民,都自发的来到了大路的两旁,见证着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有了这条路,希望,也就有了!
1980年,温州敢为天下先,发出了全国第一批个体营业执照。
当年,19岁的章华妹带着年少的懵懂,从wZ市工商局领到了一张编号为的营业执照,亦成为见证改革开放历程的珍贵标签。
此时,远在大洋彼岸,世界金融中心的王建国,张国豪的分身。
在1980年的夏天,坐上了踏上了返回国内的飞机。
王建国的目标很明确,就在江南省!
资金雄厚的王建国,得到了江南省领导的热烈接见,谈论了许久之后,江南省的第一张编号为的营业执照,也诞生了。
江南省盐阜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个体工商营业执照!
姓名:王建国。
营业地址:江南省?盐阜市?台北县?东海镇?龙心村?村部
生产经营范围:农副产品加工、纺织品制……
资产总额:100万元(人民币)
开业日期:1980年8月16月
落款是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张国豪的分身王建国笑道:“您也知道,十年前,我就和龙心村签了一份桃子种植采收的协议,如今既然回国发展了,那就还从这里开始吧。”
省领导有说有笑的王建国离开了。
“王市长,你辛苦一下,组织台北县、东海镇、龙心村相关领导干部通报一下,顺便做一下动员,王建国同志的报国之心郎朗,我们可不能掉链子啊。”
“是,请领导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省有关领导目送着王建国坐上了车,离开了。
江南省穷啊。
王建国可谓是第一个愿意来江南省投资的有钱人,可要照顾好了,要是一个不小心,跑到别的省份去了,到时候江南省的领导,哭都没哭的地方。
随后,在盐阜市有关领导的组织下,盐阜市、台北县、东海镇、龙心村一路绿灯。
龙心村村部更是腾出了一间办公室,做临时指挥所,全力配合王建国。
仅仅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临时指挥部就弄好了,张国豪的本体和分身,也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的汇合。
临时指挥所,王建国问道:“书记同志,根据我们的企划,打算先建一个农产品的一级加工厂,地址就建在这里。”
王建国在龙心村的地图上指了指,在龙新村公路与城市主干道连接的地方,那里是一块荒地,足够大。
“书记同志,各位村领导,你们看,有没有问题。”
这个时候,谁会反对呢!
自然是一致同意,顺利通过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
有省、市主要领导的绿灯,石灰、水泥、黄沙、钢材等建筑材料,源源不断的各个供销社运往了龙心村。
在城市主干道和龙心中路的运输下,十分的轻松,卡车可以直接运送到位。
1977年刚刚恢复的高考,如今的江南省大学,正有一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寻找这实习的机会呢。
为了帮助王建国的厂子的建设,江南省还特意从江南大学调拨了一批,来帮助王建国。
建筑学、管理学、食品加工学、机械制造学、纺织……
一大批的学生,当江南省大学校长带着一百多个大学生,乘坐着五辆车过来的时候,他们第一眼就被龙心村惊住了。
不为其他,就凭龙心村的龙心中路修的竟然比他们学校的路都好!
“欢迎,欢迎!”
村部空地上,张国豪和他的分身王建国热烈的迎接了江南省大学校长以及身后的学生。
“万分感谢校长的您的支持啊!”
校长笑道:“应该谢谢你们啊,没有你们,我身后的这些学生,毕业后可没这么好的地方就业呢!”
由于人很多,龙新村暂时还没有地方能够容得下的地方,索性就直接在广场上,搭了个台子。
在龙心村村领导干部的见证下,王建国与江南省大学校长签订了一份协议。
大学生定向培育协议。
同时,一个铜牌子也挂在了村部的临时指挥所——江南省大学?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
以后啊,只要条件允许,江南省的大学生,就可以过来实习,无论最后留不留在这里,都将会得到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匆匆而来、匆匆而去。
企业还未建好,根本就容不下这么多的人,除了建筑学的五个学生外,其他人都跟着江南大学校长回去了。
“老王工,他们就交给你啦。”
一个头戴安全帽的五十多岁的老头子,咧开了满嘴的黄牙,笑道:“放心吧,这些孩子,我会好好调教调教的!”
张国豪笑道:“同学们,这位老王工可是江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建筑学专家,同时还是建筑设计院的名誉顾问,你们可要好好和他学习学习。”
建筑学的五个学生,听到张国豪的话,他们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其貌不扬的老头子,竟然是一个高等级的专家。
“王工好。”五人连忙恭敬的喊了一声。
“你小子!”老王工笑道:“你就放一万个心吧,我会好好带他们的。”
“还不快谢谢老王工!”
“谢谢王工!”
五个学生都欣喜异常,在学校学的,毕竟都是死知识,能够和老王工这样的专家现场学习,收获必将很大。
此时,这五个人特别的庆幸,还好他们选择跟着校长过来看了看,不然的话,这么珍贵的机会,可就要擦肩而过了。
那就好后悔死了!
“跟我走吧。”
很快,老王工就带着新收的五个学生,前往了工地。
厂房、宿舍楼,也都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
厂房的工期大概两个月左右,加上设备、工位的安装、装饰装潢,三个月左右就能全部竣工了,毕竟张国豪给的工钱可不低啊,一个月三十块钱,虽然和大城市比起来,算不得什么。
可是,在龙心村这样的小地方,人均年收入都不足100块,张国豪开出的工资,已经是很高了。
现在,水稻田里的水稻,因为有张国豪的念动力,没有一株水稻有病虫害,涨势喜人,必将丰收。
现在是六月份,距离水稻收成还有四个月左右的时间。
留给张国豪的时间还很充裕。
仓库、包装、运输、宿舍……一切都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至于销路,不用担心,江南省领导自然会帮着解决的。
三个月之后,在所有人的通力合作之下,一栋崭新的厂房,建设完成了。
在老王工的带领下,五个江南省大学的学生,皮肤也晒得黝黑的,身体健壮了很多,脑子里的实践知识,更是丰满了许多。
今天,省、市、县、镇、村,的领导齐聚一堂,为了今天,他们已经等了足足三个月了。
落地剪彩!
随着有关领导手中的剪刀一张一合,厂子上方的虹彩应声掉落了下来。
“建国农副产品加工”八个大字,映入了所有人的眼帘。
呱唧呱唧!
热烈的掌声不绝于耳。
在张国豪的分身,王建国的带领下,所有人都进入了厂房之中,一张张崭新的工作位、一台台崭新的设备、干净整洁的路面以及墙面。
以及,那迎面吹拂而来的微风。
“王董事长,你们的厂子里,竟然安装了空调!”
早在1924年,嘉道理大理石大厦中,使用了美国约克公司氨立式2缸和4缸活塞式冷水机组,这是我国第一个安装中央空调的商用建筑。
中国的第一台空调出自合肥天鹅空调器厂,他们从1974年开始研究空调了。张国豪也是亲自去了一趟,从那里带回了10台空调,装在了厂子里和集体宿舍区。
王建国笑道:“工人们都是厂子里的宝贵财富,可不能热坏了。”
省领导一听,不禁暗自点头,像王建国这样的爱国企业家,可真是不错多啊。
工厂建好了以后,老王工他们并没有停下来,建国农副产品加工,只是建国集团的很小的一部分。
老王工还有很大的工作,除了要建造一栋四层办公大楼之外,还有以后的纺织厂、海产品加工厂,等等……
建国集团后续的一切企划,都需要老王工领头建设呢!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又是一个月过去了。
龙心村的水稻田中,每一株水稻都被饱满的颗粒,压弯了腰,金灿灿的一片,一望无际。
袁研究员看着满眼的金黄色,露出了开心的微笑。
“总算是不负所托,我们的研究方向,南优2号,路子是对的!”
和袁研究员站在一起,张国豪看着满眼的金色稻子,这是龙心村的希望,更是龙心村的起点,腾飞的起点!
张国豪和袁研究员的手,紧紧的我在了一起!
水稻成熟了,龙心村的百姓们全都来到了田里,挥动着手中的镰刀、挥洒着炽热的汗水,充满了幸福的喜悦。
院研究员离开了。
张国豪与其约定,明年再见!
龙心村大动员,水稻收割之后,一称量,亩产量竟然达到了骇人的900千克!
有数据显示,南优2号,一般亩产500千克以上,高的达700-900千克。但此后由于抗病虫能力较弱,被其他组合取代。
龙心村的产量,竟然达到了极限的900千克!
水稻高产的消息,瞬间以龙心村为起点,如同荒原野火一样,迅速在江南省蔓延了开来。
原本,很多人都不信的。
这么大的事情,肯定是受到了江南省领导的关注。
一个月前,江南省主要领导因为“建国农副产品加工”的建成,才过来了一趟,如今更大规模的团队,再一次来到了龙心村。
除了江南省、盐阜市、台北县、东海镇的主要领导外,大大小小的官方媒体、报社也来了很多的人。
有的人是想见一下龙心村的奇迹,
有的人则是想要来寻找真相,打破龙心村的虚伪面纱……
总之,个人的情绪都不一样。
可是,当他们看到摊放在地面上晾晒的水稻、田里还未割完的水稻,这一刻,所有的质疑,全部都烟消云散了。
南优2号,株高95-100厘米,株型较松散,茎粗抗倒伏,每蔸有效穗10个,每株总粒数130粒,千粒重29克。
有关领导看着刚刚收割上来的水稻,激动的不能自已。
他也是从那个特殊时期走过来的人,那时候粮食精确,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事情,太常见了。
若是,那时候就有这种稻子,不知道救活多少人命呢。
随着江南省媒体的报道,亩产900千克的超级水稻,从江南省传播了出去。
原本,袁研究员将数据带回研究所的时候,不仅这里的百姓们不信,就连他们的研究人员,也不信。
要知道,亩产900千克,可是南优2号的极限产量,唯有他们精心照顾着的小范围的试验田,才能接近这个产量了。
龙心村三百多亩的水稻田,亩产量能够达到900千克,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可是,同样的,江南省的官方媒体播报了之后,质疑必将退避三舍,所有的质疑,都将是纸老虎,一击即破。
在这个特殊时期,哪里有人,敢做这样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