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往事2
而这时皇帝的寝宫也是烛火通明。
皇帝齐昇正坐在塌上看着暗卫传来的消息,突然笑道:“本以为齐臻这小子是个沉闷的,不通情事,没想到这心里早就住了人,也亏得朕那弟弟都快为此急白了头发。”
一旁的内侍不由问道:“不知小郡王这是看上了谁家的姑娘?”
这些年就不曾听说小郡王与女子有过接触,怎么就突然有心上人了呢?
“姜家大姑娘。”
内侍一听,不由怔住了,“可奴才听说这姜家大姑娘在流放途中,不慎跌落山崖摔死了,此时姜府正在举办丧事呢!”
齐昇不由一笑,“摔死了?朕看未必,虽然那小子不是见死不救之人,但也绝非热心肠的,能让他费心思暗中守护的恐怕就是这姜大姑娘了。”
“奴才倒有些想不明白了,小郡王是如何认识这姜大姑娘的?”
虽然两家只有一墙之隔,但几乎没有任何交集,怎么就成了心上人了?
“你还记得当初康王和康王妃搬离王府那个时候吗?”
内侍想了想,有些印象,“奴才记得那时小郡王还不到十岁,觉得被王爷他们抛弃了,硬是将自己独自关在院子半年之久。”
齐昇一听,忍不住笑了,“这你就有所不知了,这小子哪是因为伤心才将自己关在院子里的?分明就是为了跟隔壁那小丫头一起玩儿。”
内侍顿时恍然大悟,难怪当时皇上和王爷听到这消息一点都不着急,原来竟还有这么一回事。
“可奴才记得这姜家的大姑娘原本是许给了杜国公府的三公子,不过姜家出事后,这杜国公府就退了婚,若是这姜大姑娘还活着,怕也是配不上小郡王的。”
齐昇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若不是齐臻的身份无法辨别,他倒是愿意给他们二人赐婚,可……
似是想起什么,他突然有些气恼,“当年那人养在母后膝下时,与康王关系最为要好,可谁曾想到,他却独独对康王最狠,不仅伤了他的身让他再难有子嗣,就连唯一的儿子也被他算计。
如今无法辨别齐臻是谁的孩子,对他太好,怕是逆党之后,对他不好,又担心是康王之子。”
说到这儿,他忍不住拍了拍案几,带着怒火问道:“还是没找到法子辨别身份吗?”
内侍低垂着头,一脸惶恐地说道:“陛下息怒,这辨别血脉嫡亲一直都是靠滴血验亲,可如今这法子被那江湖郎中证实不可靠后,太医院也一直在翻阅古籍,查找其它方法。”
而且这小郡王长得不像王爷,也不像王妃,却像先帝,这就更加难分辨了。
“哼,十多年了竟还没能找到法子,朕要这群人有何用?”
内侍将头垂得更低,心中叫着苦,每次官家说起这事都得发一通火,连他都不得不承认荣王临死前这一招着实高。
当年荣王发起宫变前,荣王妃邀请康王妃一同前往永安寺上香,两人关系一向不错,又都怀有身孕。
康王妃不疑有他,便一同前往,可谁曾想到,她们歇息的禅房里早已被人点了催产香,以至于两人当即腹痛产子,而寺庙中竟事先备好了稳婆。
几个时辰后,荣王妃和康王妃相继生下一子。
康王妃因是早产又有些难产,生下孩子还没来得及看一眼就晕了过去,等她醒来时,身边只有一个刚出生的孩子。
而伺候她的丫鬟奴仆统统被杀,连替她接生的稳婆也倒在血泊之中,至于荣王妃等人早已不见了踪影。
无法确定孩子的身份,只能滴血认亲,那孩子的血与康王的血融合了,再加上眉眼有些相似,便被认定是康王之子,官家亲自赐名齐臻。
因是早产,小郡王的身子一直不好,从小汤药不断,大半时间都是躺在床上,甚至不曾出过王府。
直到他六岁那年,康王寻得一民间神医,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将小郡王的身子调养好了。
可这时神医却无意间说起滴血认亲的法子不管用,甚至拿自己的血与府中下人的血做验证,两个毫不相干的人,血却融在了一起,这无疑让小郡王的身份再次遭疑。
而康王因当年宫变救驾受了伤,再难有子嗣,所以不敢拿小郡王冒险。
可能是亲子,也可能是仇人之子,在不断的猜疑中,康王妃险些被折磨疯,最后无奈之下,只能由康王陪着搬去了京郊外的庄子,而不足十岁的小郡王则一个人留在王府,由府中下人照顾。
眼看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初被带走的另一个孩子至今没有消息,也不知是否还活着?
“陛下请息怒,不管如何,如今这小郡王总是好的,这些年从不曾有一丝逾越,现在更是将自己‘流放’在外。”
就算他真是荣王之子,可从不沾染权势,那些蠢蠢欲动的叛党余孽也不能通过他谋划什么。
齐昇听他这么一说,不由点点头,“这孩子自小就聪慧通透,学什么都要比旁人快,若真是康王之子那就好了。”
对自己的弟弟康王,他始终心存愧疚,当初若不是替他挡了一刀,他又怎会只有这一个子嗣,又怎会一家人无法团聚?
齐昇挥手示意内侍先退下。
内侍应了一声是,便退出了寝殿并关上了殿门。
此时殿内一片安静,齐昇却突然开口道:“距离当年之事已经二十一年了,那些人隐忍这么久,怕是快按捺不住了,你让人多注意一些。”
“是!”殿内突然出现一个低沉的应答声,却不见人影。
似是想起什么,齐昇又吩咐道:“对了,齐臻去了澧州,澧州最近有些不安稳,你多派几人前去保护。”
那隐在暗处的人又应了一声是,随后他的气息就在寝殿内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