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别问我抽啥风这么水,看下一章
抱着这样的想法,张源掏出了手机。
搜索起了刚刚,这个智能标靶,所自述的型号。
并希望,能够从网上寻找到,让其闭嘴的方法。
毕竟,它要是真在那喋喋不休的喊上一夜。
自己今晚恐怕就不用“冥想”了。
一番搜索过后,张源发现,其实只要一段时间不去理会它之后。
它就会自行进入待机状态。
这倒是让抱着手机,靠在墙边,坐在被褥上的张源,放心了不少。
至少,今晚上冥想,不用担心了。
与此同时,张源还发现了,这一款“智能标靶”所发布的时间。
是十多年前。
也就是说。
这是十多年前的产品了。
这一信息,让张源知道了两个信息。
一是这间道馆的财政情况,恐怕不怎么好。
要不然也不至于使用十多年前发布的产品仪器。
二就是这个让张源觉得精妙的设计思路。
实际上,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十多年前的人,便已经能想到这样精妙的设计思路了。
那么,现在十多年过去了。
这一项产品,又会被开发到什么样的地步呢?
这让张源对现阶段的最新品,产生了些许的好奇。
毕竟,以他人为镜,可明鉴自身嘛。
抱着这样的想法,张源又抱着手机,继续搜索了起来。
希望以此,来开拓自己的思路。
让自己发现一些,不一样的路子。
让张源用于优化自身的能力开发。
又是一番搜索过后。
张源神色有些复杂的放下了手机。
看向了那头,已经停止了工作,进入了待机状态的智能标靶。
张源不止找到了,还找到了非常多的品类。
各种类型,各种“激发方式”,让使用者进入“努力状态”的产品,看得张源眼花缭乱。
就连与张源能力开发方法相似的“计数器模式”,张源都见到了好几款。
但这些,都只是“过时货”了。
现在卖得最火热,价格最高,技术含量最高的产品。
还得是张源最熟悉的各种“套餐”。
甚至,还有多个“套餐”所组成的“系列”。
什么“七原罪”啊,“五罪孽”“六谷欠望”啥的。
每个系列的套餐根据名称数量,分为数款。
以最新上市的“七原罪”系列为例。
让人易怒的药剂+调动使用者体能的超凡资源+事后专项调理的仪器,最后才是一整套的“愤怒式训练法”器材。
该套餐名为“暴怒”。
按宣传语上说,适合不想上班的“周一”。
禁断期为一周。
即使用了之后,需要等一周之后,才能再次使用。
就实际使用上来说。
与张源面前的这款十多年前的型号,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顶多是功能更完善了,配套设施更齐全了。
训练项目也更多样化了。
仅此而已。
但是!
每周仅仅只有一天的“完全努力”,并不能彻底的满足,广大“有上进心”的二代们。
我有的,别人也有,那怎么能凸显出我家势显赫呢?
诶,你有钱,你想彰显身份,你想要高效。
这不就是商人眼中最完美的“客(冤大头)户”吗?!
商人怎么可能放着这样赚钱的机会,视而不见呢?
有钱不赚那还是商人吗?
本该自己赚到的钱没赚到,不就等于自己亏钱吗?
亏钱了,再加上没赚到手的钱,四舍五入一下,我马上就要破产了啊!
这样下去怎么行?!
因此,“系列模式”便就此被那群搞开发,想赚大钱的商人们搞了出来。
与平平无奇的“普通套餐”相比。
“系列模式”并没有什么太过于明显的差别。
仅有的提升便是,不同“套餐”之间的兼容性,终于被他们给扫平了。
尽管没有真正的解决,每次使用过后的“贤者时间”。
但是,他们想到了其他的办法。
即是最传统的“力大砖飞”。
解决不了“贤者时间”,那么干脆就不解决了。
直接多堆几款,硬堆料。
让那些“有钱的客户们”一天换一个“套餐”不就好了吗?
只需要稍稍解决两种不同的“贤者时间”之间的“冲突与排序问题”即可。
各种“系列”的产品,也因此应运而生。
周一暴怒,周二暴食,周三瑟瑟,周四懒惰,周五嫉妒,周六傲慢,周末贪婪。
一周七天都不带重样的。
那“贤者时间”不就没了吗?
正是这样“销售”绑架“产品开发”的“天才”想法。
让各种类型的“系列模式”的产品,成为了广大“有上进心”的二代们,彰显自身家势的最好证明。
这样才对嘛!
每套产品一间训练室,天天不重样,才符合自己的身价嘛。
绕过了最大的问题——“贤者时间”之后。
各大厂家也纷纷有样学样。
开始了“堆料”。
仿佛谁的“数字”大,谁的产品就最优秀一般。
尽管张源知道这是条“弯路”。
但还是不得不承认,这些产品开发商们,是真tmd有才。
储能的电池技术,遇到了瓶颈,没办法突破怎么办?
诶,那我就多装两块电池,让储电量翻倍。
那今年我的产品,是不是就颠覆式创新了?
噱头是不是就有了?
区区一点“体积”跟“重量”不都是“细枝末节”罢了。
只要我在网上销售,客户拿不到实体,那这个问题完全就可以忽略嘛!
过个几年,我再改个充电模式。
让一块一块充电的电池,变成几块同时一起充电,到时候又是一次“颠覆性的创新”。
充电效率直接“超级翻倍”。
噱头不是又有了吗?
是不是到时候我又得大卖?
你们这些搞产品的,懂个屁的赚钱。
真赚钱,还得看咱搞营销的!
咳咳,在张源看来,大概就是这么个路子。
前世经历过各大手机厂商所谓的“商战”,张源觉得现在的这些“智能标靶”产品。
应该也是这个路子。
虽然看了一堆专业知识,回忆起了前世的一些经历,浪费了一些时间。
并没有得到什么“创新性”的思路。
但这样“另辟蹊径”的路子,倒是也给张源提了个醒。
当一种“方法”,无法满足所有需求的时候。
那自己大可多换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