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明朝?
林鳄和陈卓璇跟着王蕴贞脚步来到了店铺二楼。
二楼和一楼明显不同,古玩少了不说,保护也更好了。
一个四五十岁的男子哈哈大笑着走到王蕴贞身前,道:“小贞,你总算来了!”
“张叔。”王蕴贞鞠躬道。
张叔这时注意到了林鳄和陈卓璇,笑着问道:“小贞,这两位是你的朋友?”
王蕴贞身后的两人,林鳄最吸引他的注意。
原因嘛,自然是林鳄的帅气面容,以及那双充满智慧的眼神了。
张叔见到林鳄第一眼,还以为他是王蕴贞的男朋友。不过仔细一看,觉得林鳄年纪太小,恐怕是自己误会了。
再看陈卓璇,更觉得还是他们两人更般配一些。
唉,王叔的孙女人是没得说。年轻,学历高,还漂亮,知识储备在文玩圈也是后辈中一流的,可是这么久都没有个男朋友。以两家人的关系,让他很是为王蕴贞感情生活操心。
“嗯,都是我新认识的朋友。”王蕴贞大方的承认了,指着林鳄说道:“尤其是林鳄,他可是帮了我大忙了。”
“哦?”张叔惊奇的看着林鳄,他难道还有什么过人之处不成?
就连陈卓璇也讶异的看着林鳄,这个男人还真是……
林鳄摇头道:“应该算不上帮忙吧,我只是向博物馆捐赠了一件微不足道的藏品而已。”
那只是他的任务,他并不想居功。
王蕴贞眉目含笑的说道:“微不足道吗?那件藏品的价格如果出售的话,可是上千万呢。”
陈卓璇深深的看了林鳄一眼,上千万的藏品?
她可是知道林鳄的家境,平白无故的捐赠上千万藏品也太过无私了吧?
张叔哈哈一笑道:“我算是知道小贞你为什么会和他交朋友了。”
“好了,张叔,不要在聊这些了。你收购的那副画呢?拿出来让我们见识见识吧。”王蕴贞说道。
张叔一拍脑门,摇了摇脑袋:“看我,正事儿都忘了。”
接着,张叔从展柜里取出一个卷轴,然后在长桌上铺开一张横70厘米,纵40多厘米的绢本设色画。
几人围在桌前,细细欣赏着这幅大名鼎鼎的古画。
这幅画极其注重纵深感与空间感,运用在画里的屏风上又画了一面屏风的画中画作画方式,虚虚实实地展示了两个空间。而屏风又重合在一起,因此叫重屏,也被人们称为“画中画”。
而这幅画不仅在空间维度上有着严谨细致的设计,人物刻画也十分细腻,受到当时“以大为美”的潮流影响,画中人物的比例虽然与现实不符,却有着作者的一番考量和匠心独设。
在这幅图中,一目了然呈现在几人面前的,是四个人在下棋,右边一位侍女恭敬地站在一旁,随时等待吩咐。头戴高帽位于中间偏右的人就是南唐中主李璟,他被画得明显比其他人更高大一些,正手拿着记谱册,状似若有所思。
李璟旁边,是李璟的三弟李景遂,他曾被其李璟立为皇太弟。
画中两个侧身坐在胡床边的人分别是李璟的五弟李景逷和四弟李景达。画中四人目光都不在棋局,都望向了李景达。据说李景达从小就很得上任皇帝李昪的喜爱,原本李璟的皇位是要传给李景达的,但因朝议未能通过,李璟才成为了南唐中主。
张叔一边展示画作,一边问道:“小林,你可知道这幅画的来历?”
林鳄看过画后,略做思考,回答道:“南唐中主和后主时常召集绘画名手,给君臣皇族的宴饮赋诗等活动画图作纪,《重屏会棋图》便属于这类描写帝王闲居享乐的纪实之作。”
“《重屏会棋图》相传为五代南唐画家周文矩所画,描绘的是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景遂、景达、景逷会棋的情景,此画既是一幅反映宫内生活纪实性画卷,又是一幅精美的人物肖像画卷。”
林鳄又道:“不过,据传原画历经千年早已遗失,目前流传在国内,并且收藏在博物馆的只有一副临摹画而已。”
张叔微微颔首,说道:“你说的没错,原作遗失损毁的概率很大。即使是没有损毁,大概率是在某位帝王或者贵族的陵墓里。我所收这幅画也是临摹之作,但是据我推测,为南宋或者元朝时期的作品可能性很大。”
他没有指望自己能买到真品,但是临摹作品也希望是宋或者元朝的作品,那样即使是临摹的作品价值也大不相同。
王蕴贞这时出声道:“张叔,你所收藏的这幅画,没有周文矩的名款题跋,也没有清内府的题跋印,即使是临摹的作品,也是私人收藏。不过,这款‘雪庐’小篆印,我却没有见过。”
“这也是我疑惑的地方,这枚印章未见于任何作品,实在是无从判断。”张叔说道。
他已经和故宫的那幅画比对过了,除了印章外,其他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这也是他愿意买下这幅画,有着赌一把心思的原因了。
毕竟是上千万的交易,他还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王蕴贞拿过放大镜,对着古画一寸一寸的查看着,不时点头或者摇头。
张叔也抱着期待的目光看着她,希望她能带来一个好消息。
林鳄也在仔细的观察这幅古画,这可是不可多得的机会,毕竟这种级别的古画,平时少有机会能这么近的距离接触到。
趁着张叔注意力在王蕴贞身上,林鳄悄悄的用手触摸了古画。
【《重屏会棋图》临摹版,该作品成于明朝,尾纸有文徵明的印章‘雪庐’,为其所收藏之临摹画作。预估价格在三千万到八千万之间,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明朝的临摹画吗?
这时,王蕴贞也结束了自己的鉴定工作。
她看了眼正在沉思的林鳄,问道:“林鳄,你觉得这幅画的创作年代是宋朝吗?”
林鳄从沉思中惊醒,看到众人都在看他,稍作思考后,回答道:“根据我的鉴定,这幅绢画的创作时间大体是在明朝。”
“明朝?”
王蕴贞惊愕的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