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村子逆向衰败
这些年来,随着村子的不断壮大,手里有闲钱的人越来越多,在别处建新房的人也越来越多,盘子也由原先点式开发,到现在的集中成片,然后向外围拓展。
山移水转,世事总是在发生变化,三塘村的山川形貌也在发生变化。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三塘村是靠了高岭山水源的滋养,三条主要江河流,仙女河、前头江、荆河的水源都发源于高岭山。
前头江的江水很丰沛,灌溉了前田塅的几百亩农田。
荆河则是经过荆塘内片区的唯一一条河流,承载着灌溉和生活的用水使命。
仙女河则更不必说,从上游流下来,注满了三汪水塘,而三汪水塘又滋养着整个村子。
近年来,随着上游形势的变化,下游的三塘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自从上游修建了白龙门水库之后,下面的渠道也几经修缮改道,前头江和荆河的水量因此更加的丰沛,但仙女河的情况就急转直下了。
仙女河从之前翻腾的河水,慢慢的萎缩成涓涓细流。
因为水量少,承担灌溉的能力有限,人们便疏于对它的管理,因此河道长满了荆棘,部分河段淤塞,在河道边上有田的人,便占了这条河的便宜,把河道往里移,移出的部分则与自家的农田化为一体。
久而久之,仙女河随着水量的萎缩,河道也跟着萎缩,到如今,基本上沦为了一条小溪。
与仙女河的命运有着唇亡齿寒关联的三汪水塘也陷入了危机。
由于水量变少,而且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的壮年劳动力减少,对三汪水塘也没能组织起人力来集中管理。
以前一年一度的清塘抓鱼,早已经成为了历史,三汪水塘由于底泥淤积,塘床日益抬高。
最先消失的是大江塘,由于水量减少,多年没有清淤,塘里的淤泥已经与塘岸平齐,只是沿着塘岸还保留着一条小水流,承接仙女河流下来的那股溪水,然后流往下游。
到这时候,大江塘已经是名存实亡,经历一个夏天的暴晒之后,塘里的淤泥也已经干燥发白。
农民田里双抢的时候,为了省路,直接在大江塘中间走出了一条路来,把大江塘一分为二。
有眼尖的人,迅速把这个公共财产圈成了私产。
先是刘苦禧用篱笆把大江塘那条路分出来,靠近中间塘的那一半给圈了起来,化成了一块自留地,在双抢的时候,就已经种上了晚稻。
另一个人,刘智显在上半段插上了柳条,把这半段也给占掉了。
大江塘从此消失,接下来就是中间塘,它的塘床也在不断淤积抬高,消失只是时间问题。
儿女都已经成家,单独建房搬出去住了,母亲身故,熙风的房子,经历了最热闹的时候,眼下就剩他跟渌云住了。
哦,还有几个儿子堆放在房子里的秸秆稻草。
……
这天,在去养猪场的路上,熙风的眼睛被松针扫了一下。
他右眼不自主的紧闭着,感觉有水从眼睛里面流出来,也不知道是眼泪还是其他什么。
之后的几天,熙风感觉右眼能打开来,但是看东西总感觉有一层雾,他也没在意,以为是眼睛受了伤,过几天就好了。
熙风的右眼瞎了。
熙风也是这才意识到,松针叶扎到那一下,眼睛里流出来的或许不是眼泪,而是组成眼睛的一种重要的水。
瞎了一只眼睛之后,生活很不方便,虽然还有一只眼睛,能看见东西,但是对东西的位置把握不准。
比如说,一个盐罐子放在眼前,伸手去拿,不能精准的握住它。
拿着油罐子,倒完了油,往灶台上放的时候,没把底部全部放在灶台上,致使他几次打翻了油罐子。
干起活来也是十分不便,效率大打折扣,有时候他要开车,操作起来十分不便,甚至有一次由于操作不便,引发身体总体失调,差点冲到路沿下去了……
熙风决定,还是要去看一下眼睛,看能不能治好来,自己还身强体壮,不能让一只眼睛给耽误了。
他也没跟几个儿子商量,自己去县医院找了医师,医师说县里的医疗水平有限,治不了,让他到省城去看一下。
他让旬田联系上了邵田,约好了时间,把养猪场、屠宰场、食品厂的事情交代好之后,他自己到了省城。
邵田带他到省城的眼科医院看了,医师说,省里的技术水平有限,没把握,建议他到申都去看一下。
熙风有点灰心了,几经折腾,还让他去申都,到底是有得治还是没得治,没得治就算了,懒得浪费时间和精力了。
邵田打电话给旬田通了气,两兄弟一致认为有希望还是要抓住,希望父亲跑一趟申都。
熙风也答应跑一趟,但是申都听上去就很远,从来也没去过,人生地不熟,别说看医生,找医院都找不到。
熙风思索之后,想到了崔新立。
他跟崔新立待过那么久,有他的地址,只是不知道变了没有。
不管了,先杀过去再说。
邵田请了假,跟他一起前往申都,按照地址找了过去。
运气不错,刚下车就找到了崔新立。
一番叙旧之后,崔新立开着他的小汽车,把他们带到了申都最好的医院,看了最好的专家。
有的治!
一番细致的检查之后,安排了手术。
蒙着眼睛在医院住了十来天,拆下绷带,右眼能看见光!手术成功了!复明了……
在见过申都的繁华之后,为了生意方便,熙风也买了一辆小汽车。
他自己懒得开,就让庸田当了专职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