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艰程 > 第一卷觉醒年代 第十八章两世

第一卷觉醒年代 第十八章两世

贾似道指天他知道,但“寿”字又代表的是谁,朝堂诸公和皇亲国戚中没有和寿有关的大佬啊!那一定在朝堂之外,突然间想到一人,“你是说,是乌衣巷的那位老祖宗?”

“聪明。”

陈益中摇头:“说得和没说一样,谁不知道见岳老太君比见官家还难,只要你尽力为某等设法,还有办不成的事,你就舍不得去宫里走一走?”

“唉!你有所不知,我那姐姐自从五年前诞下瑞国公主之后,亏了身子,凤体时好时坏,这一年来已经闭门谢客,现在连我都见不到了。明天是九九重阳,虽然我等见不到岳老太君,但少国公一定像去年一样与会,某家就陪你去碰碰运气。”

临近午时,一辆牛车停在了郓国公府大门前,先下来两个婢女,很熟络地与门房打招呼,随后刚刚下朝的祁门侯韩晨生长子礼部员外郎韩淮康在管家的接引下进门便朝东园走去。

刚进院门,管家婆子急忙行礼道:“二爷来了,快去见老太君吧,老太君盼着见二爷呢。”接着就让大丫鬟弄玉带红霞和碧萍到偏厅吃茶用饭。

红霞和碧萍便是南院祁门侯的两个侍婢,小时候在这里住了六年,四老爷封祁门侯分出去单独立户,四老爷家的长子一直没有所出,老太君便把两人送给韩晨生的长子韩淮康做了通房丫头,对这里的一切都熟悉得很,老祖宗为人又善良慈和,所以红霞和碧萍对老祖宗很是依恋。

见到祖母,韩淮康拜倒在地,向祖母问安。

老太君吩咐霜月带韩铎过来一起用饭,然后开始询问今日朝堂之事。

韩淮康仔仔细细地讲述了朝堂经过,最后顿足又长叹一声:“更没想到,现在坊间流传消息如此之广,对我的将门十分不利。章鉴老相公这么大岁数了,还使这些下作手段!”

……

时间流逝。

转眼间,来到这个古代,已经六年了,韩铎自出生那天就伤了根本,又受到大量的上世信息冲击,给还没发育完全的脑子带来了巨大伤害,花了四年时间才调整,没有变成傻子,也没有像王莽那样自高自大。

幸好一年前由正一教老执事赵守一疏通了经脉,否则有可能活不过十岁。但身体还是比普通小童要柔弱得多,园林、假山、楼阁、院落、街道、画舫,韩铎也渐渐熟悉了这个古代的世界,只是许多时候,总会觉得无聊。

大概是以前在人大任教时忙惯了,如今没有电脑,没有了社会调研,没有了工作之余的陶冶情操音乐和围棋,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做,总会觉得手痒。

总的来说,他还是在享受着这无聊的、超慢节奏的一切,每天在郓国公走走逛逛,看看古代的人情风物,脑子里想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最多的还是看见某件事物就想着自己如果来做,不同于上一世那个物质横流、道德败坏的年代。

上一世自己任教于人民大学法学系马列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和思维总是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

教授当太久,魔怔了……他这样笑骂自己,于是这些事情只是想想,随后又沉淀回脑海深处。

相对于他的悠闲,自己那个名义上的父亲就显然很忙,父子在一起生活加一起还不足两个月,这不,听说再一次被皇帝派遣到长江沿岸巡查防线去了,自己上一世的记忆在这里已经大不相同,虽然好多人物都很熟悉他们的名字,但时间和环境都不在相同了,其实自己也帮不上多少忙,就是自己说一些惊天骇俗的话,他们能听一个总角小儿的话?唉!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自己做一些事情也没遭到限制,自己可以自由地了解这个世界的一切,因为自己某些想法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认知,他们觉得小儿就是这样的,就比如有的幼儿总想着把手指插入电视插座的插孔里。

退一步说,古代工作的节奏感也没有现代那样让人喘不过去,每天背着电脑,飞机飞这飞那,随时处理大量信息的事情,在信息流通并不迅速的时代里,产生不了这样的工作狂人,你总能找到时间休息,因为你在庙堂上下达一个军事命令,一个月以后江北战场才能开始实施呢!到达西域秦凤路估计要一年之后。

自己的优势是什么,韩铎也思考过这个问题,总结一点就是,在这个七百多年前的世界,自己可以用上帝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

自己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快适应这个社会,尽最大努力补上实际操作这个短板。

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六年了,也和这里的人产生了感情,首先就是生死与共的韩犳,不过这个木讷的男人对自己总是毕恭毕敬,成天和自己说不上一句话,每次看到他,都是扛着一杆大枪默默地在自己不到二十米的地方,就很无语。

其次就是自己的曾祖母了,这个岳武穆的女儿对自己的溺爱太过分了,他终于知道古代的贾宝玉们为什么会成为纨绔子弟或者废物了。

再有就是成天跟着自己的两大两小四个婢女了,大的十三四岁模样,叫青枝和云溪。小的两个叫抱琴和待书,也就比自己大三四岁,是一对双胞胎小姐妹。

天气有点阴沉,在这个小冰河时期,秋天的金陵已经像初冬那样寒气逼人,韩铎比别人更加怕寒,这时已经穿上棉衣,身上还披着雪狐做成的斗篷,两眼无神坐在内进西厢房走廊,闻着满屋子的药材味,仰头看着上边的瓦顶和天空,毛太阳穿过深沉的云层缝隙,零散地洒落在院子里的石板上。

抱琴坐在对面的小札上,双手托着腮,看着自己的小主人,“铎大爷,你会吹这竖笛吗?”大周还没有洞箫之名,只称作竖笛。

相比于抱琴的天真沉静,待书更活泼一些,代韩铎回答道:“铎大爷一定会,我觉得铎大爷最近很高超,右手拿筷子拿得那么灵活,左手也会,还没去过南麓书院跟先生开书呢!就会写字了,还每天跑步,吹竖笛肯定也会了。”

小丫头竟然会用“高超”这个赞语,这让韩铎有点哭笑不得,心想:“难道我还不够低调?书法肯定是要练的啊!这两个小家伙心思都很细,很善于观察,不过也不要紧,都是自家人,我也没有什么特别高超的才华要隐瞒。

韩铎站起身来回到房子里,细细打量里间里的摆设,几案毛毯都选的简单雅致的款式颜色,除了一架古筝之外并未见到其他乐器,游目四顾,寻找高晖昨日送来的柯亭箫。

见北墙上悬着一个细长布囊,便去摘下来,解开束口,从布囊中抽出的正是那支紫竹箫,不禁大喜。

在前世,洞箫是他旅途的良伴,他只会两种乐器——箫和笛,自从学会吹箫后,就不喜欢吹笛了,他喜欢洞箫的幽静和典雅,洞箫曲大多是寂寞并且略带感伤的。

韩铎右手食指抚着光滑温润的洞箫,对两个机灵的小家伙说道:“我会吹一点点,先带回卧室好好练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