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做课题
第86章 开始做课题
清平县的县衙和清平县的贫穷不同,肃穆大气。尤其是县衙后侧与之相邻且仅一巷子之隔的县太爷府上,处处彰显着精致,也体现了什么叫中饱私囊。
县令府上占地几乎是两条街的面积,花园水榭什么,各类厢房也极多。据说原本这个地方就是先前那一个朝代的行宫,只不过之后就保留了南侧一半,北侧一半从未休憩,残破不堪。
县令的三班,是指皂班、捕班、壮班。皂班负责长官的随行护卫、开道、升堂站班,在公堂上执行刑苔,相当于法警;捕班衙役简称“捕快”,负责案件侦缉、抓捕罪犯、传唤被告、证人等,相当于刑警;壮班衙役又被称为“民壮”,负责把守城门以及看守牢狱、守护库房等,相当于民兵。
因为清平县穷加上县太爷是个吃白饭的,这三班都混在一处用,不过十几人,几乎是县太爷的私人保镖加家丁。县太爷府上的马夫、厨子等等也是公用的,连打扫的婢女也是三班的家人。若说没有从公家偷来的,那就是那四房小妾和夫人。
“咱们这样真的可以吗?”李花子抱着被打晕的小妾,大口喘着累气。
“不知道,反正现在县老爷被吓傻了。”赵二虎挠挠头,心里颇为后悔,“早知道不选当官的课题了。”
“我也是,没想到桑落大人真要我们当官。”吴月费劲的将小妾运上马车,帮着像拖尸体一样拖着小妾的李花子将其运上车。
“你说,把她们送回家会是个好主意吗?”吴月总觉得有点担忧,“她们不会再回来吧。”
“可能吧。”虽说当时都是抢的各村女儿,估计也养尊处优,这一觉醒来发现在家,估计得懵了。李花子抿了唇,吴泽轩递给她一个水壶,“现在最难处理的还是傻了的县太爷和他夫人。”
“要不,送到薛家去。反正也是薛家人。”吴月指了指另一辆车昏着的两个,“和他们包圆了。”
“行。”四人一拍即合。
县衙内,桑落坐在堂上,吴小毛站在她身边。李木子和周小环坐在左侧。下面是一群跪着的三班,不敢动弹。
“只是让你们选一选,到底是做皂班、捕班、壮班?还是拿银子回家?”李木子看着鹌鹑一般的,实在不太明白哆嗦什么。
“我们听不懂。”为首的人连连顿首,“但我们有力气,求神明给我们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吧。”
得,这是连自己的职务都没分清楚。周小环一巴掌糊在自己脸上,“算了,重新招人吧。他们啥也不会。”
“我们可以学的,求您给个机会。”
“你们为虎作伥那么久,现在知道怕了。”王春桃领着王冬宝从外面走进来,对着李木子他们挥手,“我来应聘仵作。”是了,这里连个仵作都没有。
“我来给大家打气。”王冬宝跑上堂,就要扑进桑落怀里,被吴小毛截胡,“站好。”
“求您给个机会,我们兄弟们也是被逼无奈,平日里也只是做家丁使唤,一家老小全靠着衙门的银钱过活。”
“让他们去客栈干活吧。”桑落发话了,客栈是刚刚占领的县太爷家,桑落打算造成一个最大客栈。
“好。”李木子点点头,对着那群迷茫着的捕快们讲,“你们去县太爷府上,现在改成清平县的客栈。你们以后在里面做工,现在去找在里面的吴兰,她会安排的。”
“谢谢神明,谢谢仙人。”捕快们呼啦啦走了。
“我们现在去招人吗?”李木子看着桑落,桑落耸肩,“这是你们的府衙,我可不管。”
李木子露出一个敷衍的微笑,“知道了,桑落大人。”
府衙换人了,还是几个半大的孩子,这是最近两天清平县热议的话题。
紧接着府衙开始了招工一事,找了个书生在府衙招聘牌子旁做解说员。招三班各十二人,马夫、更夫、仵作、厨子三人,银钱每月两钱,不限男女。
顺带解释了一下三班具体事物,以及衙门人事安排。县令李木子,副手吴月,主薄周小环。皂班班头李花子、捕班吴泽轩、壮班赵二虎。
热议话题又加了一个,县衙里的县令和当官的大部分是女子。因为桑落的学生名号,没什么人敢当面说,只不过都达成共识,觉得他们在胡闹。
但被选进的三班三十六人可不那么觉得,他们都和这几个女生交过手。
这事要从选拔那天说起。选拔人员年龄无限制,打铁的做木头的,凡是一身力气又没什么活干的都来碰运气,所有人排队站在县衙的后院子里。
他们进行的第一项是比武,是可以挑人比试的。只有吴小毛、吴泽轩和赵二虎三个小少年,
原本是正常比试,有个想投机取巧的,非要和那个瘦瘦小小的李花子斗,说什么皂班班主一定很厉害。
确实很厉害,那个投机取巧的兄弟最后是吊着胳膊走出了大门。
“看起来,你们有点瞧不起我们女生啊。”县令小姑娘脆生生的说,然后微微一笑把肥大的官袍脱了下来,紧接着后面五六个兄弟遭了秧。
小县令力气不大,出手速度快还善用巧劲儿,关键是五六个人被打了一顿,她也只是红了红脸。
后来他们才知道,小县令是神明大人的得意女学生之一。瘦瘦小小的李花子和他们厮混在一出,虽然小小的,但没人不尊重,若说有什么让他们为难,就是县令和副手每天没事干就揪着他们学认字。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一直没有什么疑难杂案。历年来的什么卷宗都没有,换而言之,这十多年县太爷任上,根本没人写卷宗。账簿也没有,周小环她们三个愁啊,这课题可怎么着手。
换了人没三天,清平县的村民们发现新来的小县令他们每天开始在街上溜达,人人捧着一个册子,皂班的人也跟着她们。后面四五辆板车满满的麻袋。
“奶奶,您一家就您一口吗?”李木子扯着嗓子问,但长得白净清秀,并不吓人。
老奶奶摆手,“儿子做工,儿媳去买菜了。”
“您叫什么?”
“我,我是钱王氏。”
“您是不是叫王霞?”
“老人缓了缓,点点头,似乎一时不适应这个名字,“我未出嫁的时候,确实叫这个名字,他们都喊我霞儿。”
“您儿子叫钱今,儿媳叫武珠?是吗?”
“对,我儿媳姓武。”
“那就靠您儿子一个人,他每个月赚多少啊!”李木子咳嗽了两声,感觉嗓子有点干,李花子立刻给她水杯。
“有茶有茶,进屋。”老奶奶拉着她手,李木子摆摆手,“不进去啦,你儿子赚多少啊!”
“赚点,不多。”
“有二钱吗?”
“就二钱,不能缴税,活不下啦。”老奶奶有点急,李木子连忙解释,“不收税,不收税,这个送你们,你家三口人,三袋米面。”
“谢谢,谢谢。”老奶奶看着一袋足有二十斤的米,差点激动的跪下。
“别别别,奶奶,我们还要去下一家,再见。”李木子一边说,一边摆手。李花子跟着记录,边写边说,“一对夫妻,无子女,有一耳背老母。收入二钱。”
“没错,下一家。”李木子清了清嗓子,“不行,下一家,你问,我歇会儿。”
皂班小甲道,“下一家我来问吧。”
“行,你们问。”
皂班们跟着早出晚归,她们的辛苦是看在眼里,她们这个县令做得可一点都不舒坦,却能让清平县的人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