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佰贰拾回 李世民再造唐军,刘阿斗广纳英豪(叁)
第124章 李世民再造唐军,刘阿斗广纳英豪(叁)
李世民与赵云说罢之后,便前往校场中央,登台而观。
当是时,岁在初春,万物勃发,成都郊外有竹、桃二林,其中溪流穿过,传出水声潺潺。
又在江水之上,渡过野鸭数群,孤鸣寥寥温意。
此时成都南郊校场空中,忽有两两归鸿北去,仿若暗含北伐之意。
回看校场之中,赵云穿着戎装,手持龙胆亮银枪,端是威武不凡。身后跟随数名旗兵,各执令旗以待。
而那向宠、廖化则各率御林军、屯田兵列阵于赵云四周。
赵云猛地高呼道:“列阵!”
旗兵闻令而动,执令旗示之。
是时,数万将士得令旗号令,皆持兵戈而出。
李世民放眼望去,只见汉军各持旌旗,紧随将后,出列步伐铿锵、整齐如一。
数万将士出列之后,各分为八阵,四面八向,皆各持兵戈、弓弩以待。而那向宠、廖化则率诸将镇守八阵东南,是时甲胄齐备,气势如虹。
李世民不由得叹道:“丞相治军甚严,三军将士竟如一人耳。”
魏延笑道:“昔日益州之地制于刘璋之手,其人好声色犬马,无能治理益州,陛下请看益州之人得丞相统帅,又是何模样。”
李世民又问道:“朕听闻丞相之八阵图,是乃分为天、地、风、云、龙、虎、鸟、蛇,故而名曰八阵,不知朕所言对否?”
魏延闻言却是一笑,说道:“此乃民间之人惊讶于丞相之智,故诡设八名耳,延拜于丞相帐下数年,常听闻丞相说道:八阵本一也,分为八焉。若天地者,本乎旗号,风云者,本乎幡名。龙虎鸟蛇者,本乎队伍之别。民间误传,诡设物象而已。”
李世民亦以为是,说道:“阵法之道,其意不过为一,乃分化敌军,使敌军无论何处而战,均陷于我军包围,我军则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而已。”
魏延不由得面色一惊,道:“臣以为陛下只知骑阵,不知步阵,万未想到,陛下竟然亦是通晓此事。”
李世民笑道:“其实军阵之事,无非以多攻少,以虚兵制敌强兵,又以强兵击之,方可胜矣。”
魏延亦以为是,道:“陛下英明,但虚实之间,为将者哪能事事知晓。”
李世民笑道:“所以朕才能百战不殆,朕每逢大战,必然亲身至于沙场,一是探查敌情,分辨虚实;二是查看山川地貌,化为己总;三是鼓舞士气,所谓能军之人,不过如此耳。”
魏延却是说道:“陛下陷阵之志,是乃因为武艺无双,但勇武之人,难免才智尚缺,唯有陛下,智勇双全,方能举世无敌!”
李世民只是会心一笑,并不作答。
当二人说话之时,赵云又长呵道:“换阵!”
三军将士又闻令而动,其中各阵间容阵,队间容队,忽地又以前为后、以后为前。
转而各队四头八尾,又触处为首,料成长队。
赵云率万军演示完毕,便令三军就地修整,自己则是领向宠、廖化二将来至刘禅身前。
赵云此刻老汗流淌而下,浑身甲胄湿透。
李世民急递之茶水。
赵云略做一礼,拱手答道:“多谢陛下。”,而后接过茶杯,一饮而尽。
赵云问道:“陛下见此军阵如何?”
李世民笑道:“变幻莫测,常人一旦陷于阵中,只怕难以逃脱,就算兵力倍于我军,亦是难以攻破。”
赵云笑道:“此阵乃是丞相操练许久而得,自然非同一般。”
李世民又说道:“若是敌冲其中一门,我军便可两头合而冲之,诸将亦可及乎变化制敌,则敌军必然纷乱,欲斗乱而法不乱,形圆而势不散,我军再散而成八,待敌军四散开来之际,我军又复而为一者,此间必胜。”
赵云等将闻言顿时目瞪口呆,心道:陛下何故只看一遍,便能知晓其中奥秘?
魏延却不疑有他,笑道:“正因为丞相有此大阵,所以逆魏贼子无敢入益州耳。”
李世民却暗暗皱眉,说道:“此阵若我军守可以百战百胜,但若是欲要征伐,只怕力有所逮。”
魏延闻言却是一顿,随后才说道:“陛下所言正是,丞相用兵如神,世上难逢敌手,但正是守有余而攻不足。”
李世民闻言微微闭目,沉思良久,方才说道:“我汉军即将至于中原,与魏军一战,不会攻伐那可不行。”
魏延亦是说道:“正是如此,所以众文武得见陛下,方才燃起克复中原希望。”
李世民忽地想到什么,对黄皓道:“传唤库部管事及董允前来营中。”
黄皓当即拱手答道:“臣遵旨。”而后转身离去。
李世民则与诸将于帐中商讨阵法之妙。
是时,众将见刘禅每每语出惊人,却又正中其中要害,故而皆以为奇。
赵云、魏延二人跟随刘禅多次大战,尚且对陛下军阵之能有些许了解,至于那向宠、廖化二人却是面面相觑。
是时,向宠侧身至于廖化耳边低声问道:“元俭可知陛下自何处习得这兵法战阵之能?某从未听闻陛下有看兵书之喜好。”
廖化却是对李世民之能有些许了解,却常疑惑于此,此时只好说道:“某也未曾知晓。”
李世民见二人窃窃私语,亦是知晓其心意,故而说道:“昔日武帝帐下霍去病,亦是从未出战,但后来封狼居胥,成一代名将,朕如今不过稍显己能,二位将军又何必疑之?”
二人顿时一愣,后又觉得陛下所言有理,故而再不多说。
是时,库部管事及董允已然至于帐中,二人皆作礼说道:“臣见过陛下。”
李世民轻挥衣袖,道:“无须多礼,朕传唤汝等二人前来,所为只有一事。”
董允当即回道:“臣等听令。”
李世民问道:“朕前日交代之事,不知侍中可已办妥?”
董允赶紧答道:“启禀陛下,臣得陛下号令之后,便连夜草拟《汉礼》,但令臣始料未及之事,是乃朝中诸臣听闻此事,无不主动贡献家财,故而得钱数十万,账本在此,请陛下阅之。”
李世民闻言稍显惊讶,却想到定是益州群臣自北伐得胜以后,皆怀克服中原信心,又想到前日之事,于是纷纷进献。
李世民念及此处,不由得一笑,道:“朕仿若昔日先祖武帝耳。”
众将无不会心一笑。
李世民当下也就再不多看,只问道:“益州盛产铁矿,不知存有多少?”
库部管事当即答道:“启禀陛下,存有许多,可供数万大军之用。”
李世民当即说道:“既然如此,钱、铁俱足,朕便差汝赶制火鐕三万,胸马绳三万,首羁、足绊皆九万;强弓一万,长羽箭数十万,胡禄、陌刀、砺石、大觿、毡帽、毡装各三万,不知所需可足?”
李世民此言一出,众文武皆膛目结舌,原来陛下所言之装具,除却横刀是乃陛下北伐之前便差人制造之外,其余各物,诸将都不知是乃何物。
李世杰见众人不解,只好当即手画草图,交于董允,道:“此事便由侍中管辖。”
董允先略看草图,虽不知此干物件有何作用,却依旧答道:“臣定当不辱使命。”
二人于是转身离去,急召益州能工巧匠,日夜兼程,赶制此物。
原来这些装具,皆乃昔日唐军所用,李世民多年行伍,略画草图,自然手到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