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佰贰拾玖回 凉州风起秋毫地,酒泉开田粮丰足(中)
第133章 第壹佰贰拾玖回 凉州风起秋毫地,酒泉开田粮丰足(中)
正当诸葛亮众文武在陇西郡城之内犹豫不决之时。
凉州刺史徐邈却在酒泉、武威两地监督修建盐池。
此刻徐邈一身常服,面容沉稳,似有贤臣之貌。
是时,酒泉郡太守便在其身边,此刻放眼望去,正见酒泉郡百姓皆受徐邈恩惠,故而心悦诚服、听其号令,往来于荒地之中,正行开辟水田、修建盐池之事。
只见数万百姓往来于水路之中,引流至良田之地,这荒野之地,竟也有了几分良土之貌。
酒泉郡太守不由惊叹不已,说道:“凉州处于苦寒之地,数十年来未得治理,昔日太祖在时,亦然不将此处作为魏地,故而百姓贫苦,滋生盗匪,刺史大人不过治理区区数年,竟能使此地宛如中原。”
徐邈却并不喜于其夸奖,而是转头问道:“参军何在?”
参军急忙回道:“臣在。”
徐邈问道:“不知今日可派遣骑兵袭扰雍州?”
参军急回道:“启禀刺史大人,自得大人号令之后,我凉州铁骑尽出金城,每日扰陇西郡等郡,斩获无数,但蜀军抵抗激烈,终究未敢入雍州腹地。”
徐邈略微沉思片刻,方才说道:“蜀军战力自来强盛,蜀国贼首刘禅连战连捷,那诸葛亮又有诡计良谋在身,若是一旦深入雍州腹地,恐遭埋伏,传令下去,只可稍稍袭扰便可,万不可孤军深入。”
参军闻言,却是面色紧张,急答道:“回刺史大人,我军军中上下,无不听闻那刘禅英勇难挡,皆惧于其,若是刘禅提兵前来,只怕难以抵挡,那玄甲骑兵,兵戈之盛,至今由在眼前。”
徐邈却笑道:“雍州不过苦寒之地,昔日高祖在时尚且不能治理,蜀军自北伐以来,纳我魏卒降兵数万,如今又大败彻里吉、统携西羌十万兵马,加之其北伐之六万余军,此二十万余将士,怎可能供养得起。”
参军闻言,当下便略加思考,其本就在雍凉二州之地任职许久,自然知晓这其中道理,不由得笑道:“听闻蜀中细作回报,这逆蜀玄甲军,供应钱粮是乃其御林军三倍、更是寻常士卒五倍,何况玄甲军中每骑携三匹凉州大马,如此一来,可当五万人之用,依臣所见,必不能久矣。”
徐邈闻言却是稍稍有所忧虑,道:“此事并非是好事,一千精兵可当万余寻常士卒,这不过世人皆知之理,但刘禅此僚练兵之能、用兵之机,皆乃世上难闻,故而可在眉县以区区二千兵马,逼退大司马曹真数十万大军,又不知此人自何处而知,这玄甲军能有此番功效?”
那参军闻言亦是心存疑惑,问道:“刺史所言甚是,吾等亦是多番思虑,始终不知这刘禅自何处而来这用兵神迹。”
徐邈却是急忙摇头说道:“终究不过小计,诸君切勿在意,我大魏雄据天下数州之地,岂能惧其区区蜀贼?”
参军亦是一笑,道:“正是。”
正当二人谈话之时,忽有细作面色慌张,手持急报而来,道:“启禀刺史大人,俱前方战报,蜀贼刘禅数月之前,已然率骑军自雍州退回成都。”
参军闻言不由得喜出望外,急道:“刺史果然言中!那刘禅果然退回成都去也。”
徐邈却是不动声色,道:“此乃吾所料之事,何必惊奇?”
参军急问道:“既然蜀贼刘禅已然退去,吾等何不再派步卒入金城,如此方能扩大战果,使那诸葛亮不得安心屯田。”
徐邈却急挥手说道:“不可,刘禅虽退去,但那诸葛亮却并非等闲之辈,如今当徐徐攻之,一旦蜀军略有动向,便当及时退回城中,那诸葛亮野战无人能敌,但攻城却不过尔尔,汝等只需拒城坚守,待其粮尽则必然退去。”
参军当即作礼答道:“刺史大人智计超群,远胜诸葛匹夫。”
徐邈闻言却并不以为傲,只是说道:“蜀贼占据不过区区益州之地,却将我大魏逼至这番境界,三军上下,一见刘禅、诸葛亮帅旗便士气大失,岂敢说那诸葛亮无智?”
参军闻言急答道:“末将失言,末将知罪。”
徐邈见其悔改,才轻轻点头说道:“既然如此,当拟一急奏,送往洛阳,将此间之事禀告陛下。”
参军急回道:“遵命。”于是立即转身而出。
徐邈思索片刻,便对酒泉太守说道:“吾等虽然屡屡袭扰雍州得利,但诸葛亮必有应对之计,那金城郡内两万步卒、骑兵,乃凉州最后兵马,若是有失,则再难抵挡蜀军,吾当立即去往金城郡,以免凉州之地,再丧于诸葛亮之手。”
酒泉郡太守闻言,急作礼答道:“刺史大人所言甚是,大人智计超群,唯有大人可以守住凉州,以待来日陛下率军来援。”
徐邈却是面色不改,当下仰望长天,正见碧水长天皆一色,当下心中颇有几分豪迈之情,徐徐说道:“天下英雄辈出,吾又何曾不想与其征战沙场?刘禅此僚横空出世,折服当世,真欲与其大战一场。”
酒泉郡太守放眼望去,正见徐邈眼含激烈,颇有几分豪迈之情,不由得心中大惧,恐其出兵征雍州,急说道:“刺史大人三思,那蜀贼已然占据雍州,兵戈正盛,吾等不过区区两万兵马,何能与其对垒?”
徐邈不由得一笑,说道:“吾不过听闻那刘禅征战中原,稍有向往执念,太守不必多虑。”
酒泉郡太守闻言才笑道:“景山兄风流倜傥、少年得志,自昔日跟随太祖之时便有‘中圣人’之名,如今见那刘禅少年英雄,自然欲与其大战一场。”
徐邈闻听此言,虽已然年过半百,却不由得面色一红,道:“勿要再言此事羞辱于邈,昔日不过翩翩少年,如今却已肤发尽白,终不似少年矣。”
酒泉郡太守不由得记起昔日徐邈之貌,亦是才华横溢、放荡不羁之人,如今却已有知天命之言,不由得心中叹气,道:“许久未见刺史大人提笔作画。”
待其言毕之时,只见徐邈已然走远,背影略有踉跄之意。
(小计:徐邈还工于丹青,据传,其作画水准已然达到以假乱真之地步。
不好意思,今天写材料写得太晚了,明天下午三点左右再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