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决断
\命大将军王忠率兵北上,务必剿灭逆贼!\皇上的旨意斩钉截铁。
王忠是当朝大将,带兵经验丰富。派他领兵,显示出朝廷对此事的重视。
但林焱注意到一个细节:王忠是老太师的人。这意味着,皇上不信任太子和二皇子的将领。
\林大人。\影堂密探来报,\发现北方诸州暗中集结兵马,似乎早有准备。\
林焱眼中精光一闪。谢云阳敢在这时候造反,显然是有所依仗。
果然,第二天就传来消息:代州、幽州、并州三地同时响应谢云阳,举旗造反!
\三州响应,此事必有预谋。\林焱对萧瑾说,\而且...\他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东宫方向。
萧瑾会意。这三个地方的官员,都是二皇子的人。如今他们响应谢云阳,等于是在逼宫。
朝堂上,众臣各抒己见。有的主张立即派重兵镇压,有的建议分化瓦解。但谁都看得出来,这不是简单的叛乱。
\林焱。\皇上忽然开口,\你怎么看?\
\回陛下。\林焱出列,\此乱有三大疑点。\
\说。\
\其一,三州同时响应,必有内应。其二,叛军装备精良,显然早有准备。其三,时机选得巧妙,正值朝廷整顿吏治之际...\
这番分析直指要害。谢云阳的叛乱绝非临时起意,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谋反。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应对?\
\臣以为,当分三步走:其一,切断叛军粮道,让他们无法持久。其二,分化其内部,瓦解其力量。其三,密查京中内应,以防内外勾结。\
林焱的建议显示出非凡的战略眼光。既有军事布局,又有政治考量。
\准奏!\皇上立即采纳了他的建议,\另外...\他意味深长地说,\京城防务就交给你负责了。\
此言一出,满朝震惊。京城防务历来是禁军统领的职责,现在交给一个翰林编修,这意味着什么?
但林焱明白皇上的用意。禁军统领未必可靠,而他作为新人,反而更值得信任。
接下命令,林焱立即开始部署。首先是加强城防,严查出入人员。其次是布置密探,监视可疑人物。
很快,第一个成果就出来了:在城南发现了一个秘密联络点,那里有人在传递军情。
\抓!\林焱当即下令。
一番搜查后,发现这些人都与二皇子府上有联系。而通过他们,又抓到了更多的内应。
\林大人。\王明月匆匆赶来,\户部发现一个重要线索。前段时间有大笔资金流向北方,而且...\
\是二皇子的人经手的?\
\正是!\
林焱点头。看来二皇子早就在为谢云阳造反做准备了。那些资金,就是用来收买边军的。
正说着,又有消息传来:王忠率军在半路遭到伏击!
这下可不妙了。王忠是朝廷的主力,如果他失败,局势就危急了。
\传我命令。\林焱当机立断,\让王忠虚张声势,佯装攻击,实则暗中派人切断叛军粮道!\
这个命令很快传到前线。王忠依计行事,果然收到奇效。叛军粮道被切断后,开始出现混乱。
同时,林焱还派人散布消息,说朝廷已经掌握了叛军将领的家眷。这一招更是致命,让不少将领开始动摇。
\另外。\他对影堂密探说,\去散布一个消息:就说谢云阳已经秘密联系朝廷,准备献城请降。\
这个计策可谓毒辣。叛军将领一听说主帅要投降,立刻人心惶惶。有的甚至开始提前投诚,生怕被谢云阳抛弃。
果然,不到十天,叛军就开始分化。先是代州的将领率部投降,然后是幽州。等到并州准备响应时,谢云阳的大势已去。
\这...\萧瑾不敢置信,\这么快就平定了?\
\军心一旦动摇,大厦倾覆只是时间问题。\林焱解释道,\更何况,他们本就是乌合之众。\
但事情还没完。就在叛乱即将平定时,京城里又起了波澜。
有人在街头散发传单,说谢云阳手里有太子的把柄。这些传单虽然很快被禁军收缴,但已经在城中引起轩然大波。
\查!\林焱立即命人调查传单的来源。结果发现,这竟然是二皇子的人干的!
\有意思。\他冷笑,\这是要转移视线啊。\
确实,二皇子这招很毒。既转移了对自己的怀疑,又给太子制造了麻烦。一箭双雕。
但他没想到,林焱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早在传单出现的第一时间,就派人跟踪散发者,找到了源头。
\传我命令。\他对影堂密探说,\把这些证据交给大理寺。另外,让人暗中散布消息,就说朝廷已经掌握了更多证据。\
这一手更绝。等于是在告诉二皇子:你的计谋已经被识破了,如果不收手,接下来就是你的麻烦。
果然,传单的事很快就平息了。二皇子显然意识到,在这个时候继续搞事不是明智之举。
而此时,前线再传捷报:谢云阳被擒!
这个消息让整个京城都沸腾了。三州叛乱,终于彻底平定。
而林焱,则因为在这次事件中表现出色,再次受到皇上的赏识。不但官升一级,还被授予了一个特殊的职务:总理京城防务。
\这是要重用你啊。\萧瑾感慨。
林焱点头。确实,通过这次事件,他在朝中站稳了脚跟。但更重要的是,他看清了各方势力的底细。
而这,对于他将来的布局,无疑是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