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关于移民政策
“希尔和艾特的人脸皮倒是蛮厚,”哈杨嘴角翘起,“拒绝了好几次还是有人申请。”
“这我估计可能只是明面上的,”波普沉吟了会,“暗中可能混进了查曼那些人里面——安娜已经揪出了好几个这样的,但保不准里面还有会。”
“告知查曼方面,希望他们配合查找那些假冒查曼身份混进来的人,不然的话……就说会影响双方以后在教育方面的合作。”哈杨嘬了嘬牙花子,“他们是骑墙派,如果不这样他们肯定会对那些混进来的间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绝不会去做什么得罪希尔的事。我们要逼一逼他们——既然选择相对中立就要有中立的样子,不要背地里投机倒把。”
“嗯,我让那边大使转告。”波普点点头道。
“原则上来说,来自希尔的申请肯定是要拒绝的,但至于艾特……”哈杨双眉微蹙,“要是接受艾特人的申请恐怕罗斯人又要闹……可我们大方向上的政策还是拉拢艾特,他们的地缘位置很关键。”
“那要不……给他们的人编一个身份?”波普问道,“这个安娜容易办到的。”
“再等等,”哈杨思索一会后摆摆手,“双方先增加一些接触,推进下双方经贸和高层之间的对话,建立一些互信再谈深化合作。
“去年展会我已经让查曼帮忙递了点话,包括军贸方面对他们艾特的条件也没有对希尔那么苛刻,算是我们先释放了一些表达善意的信号。暂且等一等他们的回应,操之过急反而会让他们生疑。”
“那其他人的申请要放开吗?”
“放开,”哈杨深吸了口气,“我们有了去年的经验,那今年就更进一步,不只是留学,还要把范围扩大到移民、经商、旅游、过境甚至还有来我们国内务工的人员。我们要出台一部法案把这些规范下来。
“总体来讲,也为了减少工作量,我打算根据入境人员的目的给他们发放许可证。
“比如自称是来留学的,通过我们审查后给他们发放留学许可证,他们的配偶或者子女则需要申请陪护许可证。
“如果他们中途或者毕业后想在我们国内工作,那留学许可不行,得申请工作许可证;假设他们配偶想工作,也同样需要申请工作许可证。
“而如果这些人想进入一些高保密等级的机构工作那必然又要申请另一种许可证才行——我们不拒绝但肯定要严格审查,比如是不是有军方背景或者王室背景的人,过去有没有犯罪记录,要提供详实的生活记录。
“总之层层审查,像一道道滤网,越到后面网眼越细,这样就兼顾工作量和反泄密要求。我想是时候组织一个委员会专门探讨这事情,尽快出台法案。”
“那如果只有比如说工作许可,却想去学校?”
“这些工作自然是交给相关机构处理,”哈杨笑道,“没有留学许可的却要去学校,学校管理方得把他们拦下来;没有工作许可的却想去工作,招聘方必须要拒绝他们。不然就是违法的。
“而且这也很好处理,在去年年底国内居民基本都办好身份证了,用这个办法基本上90%的人都可以鉴别出来——毕竟除却少数人试图蒙骗过关外,大部分人哪有那么多坏心思?”
“我的意思是……”波普欲言又止。
“那10%?”
“对。”
哈杨扭头看向波普,蓬乱的头发下一双眼睛里多少能看到些保守意味。过了良久,哈杨轻笑一声:
“确实,每十个人里面就溜进一个坏蛋是有些让担忧。而且更严重的问题恐怕还不是这个,而是本地人对外来者抢走他们机会而感到不满,甚至以后——可能是很多年以后,当外来者占据国内人口近一半时,国家甚至可能会被撕裂。”
哈杨一边说着一边走上前去,一直走到鼻息都能喷到对方脸上的时候。哈杨直勾勾地盯着他:“波普,其实你担心的是这个,对不对?”
面对哈杨的压迫,波普已经到喉咙处的话几乎被硬生生地压下去,但良久过后他还是艰难地点点头。
“没事,”哈杨轻轻拍了下他的肩膀,“这是很正常的想法。每个当权者,尤其是当他还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时,他从心底里多少都会为这些人而着想。”
哈杨轻叹了口气,转身走到书房的窗户外,目光越过窗户便能看到不远处的风信子广场上,有小孩在嬉戏,有大人在看护,有往来匆匆的行人,也有摆着小摊吆喝顾客的小贩。
早在前年,哈杨便特意吩咐侍从把书房搬到这里。安娜他们觉得不好,临近街区,太过吵闹,但哈杨却觉得不错,在风信子宫里面是感受不到这种人间烟火气的。
每当疲惫之际,看看他们,看看自己为之付出的人,心里总会有些不一样的感悟。
身为国家元首,根本目标就是要让本国居民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不管是对外发动战争,还是对内推行改革,都是为了这件事。
这本身很好理解,但是有一个问题——居民要怎么划定?
在前年,哈杨击退索伦后便以贵族资敌为由着手清理他们——就是是纯粹意义上的清理。
这样的举动自然伴随着暴力和不公,然而不管从法理还是情理上来说,这些贵族肯定是居民,但他们的生活自此一落千丈——幸运的人好歹抓住了一些技术风口,再度攀上中产阶级,不幸的人从此破产,一蹶不振。
如果说这好歹算是保护了大部分人的利益,那么现在,哈杨准备放开移民政策,引进外人,又该如何评价这种措施呢?这是不是有悖一位国家元首的责任?
当然这里面情况有些笼统,那就细分一下。
首先在接下来三五年里,哈杨打算引进的必然是国内急缺的。
就比如人才,在这两年虽然已经在推行夜校,但也仅仅解决了一小部分人主要是城里人的识字问题,要期盼他们能成才那至少得再等到七八年之后——等第一批接受过完整教育的人毕业出来。
那么这段时间里人才缺口如何解决?
思来想去唯一的办法就是引进,毕竟只有那种极少数天才在接受一两年教育后便突然开窍。
但是引进的人才必然会占去本地居民在七八年后的一部分上升空间,这不是有悖于让居民生活越来越好的承诺吗?尽管七八年后国内外形势可能已经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