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杂鱼杂虾
虽然龙头鱼是常见的鱼类之一,但是由于鱼肉富含蛋白质,可以提高免疫力,导致被市场欢迎,家长们特别喜欢买龙头鱼给自家小孩吃,提高免疫力,最主要的是它便宜,市场每斤几块钱,喜欢吃豆腐鱼的朋友们可以买来试试,这种鱼没有鱼刺,一口就一口肉,还特别嫩。
张文想到这里,还是摇摇头,这鱼太便宜了,连虾的价格都比不上,现在都怀疑这龙头鱼为啥会被列为濒危鱼类?
转身就往前方走,心里吐槽道:“这鱼,谁想钓就谁钓,反正自己就当看不到。”而且在近海里只要随便一下拖网,都有大把。
还是继续往前看看,有什么鱼钓没。
一上午时间,缓缓流逝,张文在这两三个小时里,确实没钓到什么鱼,常见的黑鲷,石狗公,鲈鱼,钓了一点,也不多,石狗公也就2斤,黑鲷2斤,鲈鱼个头也不大,3斤左右。
张文不由得感慨:“近海资源由于多年的过度捕捞,水产资源呈连年下降的趋势,产量减少,鱼的个头都变小了。”
看了看时间,还是决定回去了,把这些鱼获放到店铺的卖,吃又吃不完,想到这里,还是把鱼竿收好,背在后背,提着钓箱往刚才停车的地方走。
找了一个没那么陡峭的地方,爬了上去,拿着钓箱,继续往前走。
很快就到三轮车旁,把钓箱放在车厢里,启动三轮车,往渔人码头方向开。
今天早上,两姐妹把碗筷给洗了,双双出门,小丽骑着小电驴往店铺开,小小在后边坐着,对着小丽道:“姐,你说文哥他们几时出海?”
小丽想了想笑着回答:“应该就这两天吧,现在都快休渔期了,现在都6月底了,还有一个星期就到休渔期了,这次出海也算的上上半年最后一次出海吧,等到9月底,就再次开海。”
小小脑袋瓜转了转,调皮一笑道:“那跟文哥他们说一下,得给店铺补点货,要不然休渔期这几个月,店铺的货卖完了,就得关门了。”
两姐妹一路上聊着聊着,很快就到了店铺,小丽用遥控打开卷闸门,接着把小电驴放好,一前一后走进店铺,开始新的一天搞卫生,一人负责扫地拖地,一人负责擦拭玻璃水箱与台面。
一小时后,两姐妹终于搞完卫生,还剩最后一步,就是给鱼缸的水换了,经过一夜,水早就浑浊不堪,要是顾客进门看到这一幕,都怀疑这鱼是不是都翻肚皮了。
好在每个水缸都留了个接口,只要小丽两姐妹把水管插上,把开关打开,水自然而然的往下水道流。而水缸另外一侧,有加水的水龙头,可以一边加水一边放水。
又过了一小时,现在时间刚好10点,等两人清理完水缸,开始有大爷大妈进来买鱼,经过开业的轰动后,整条街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一家渔人码头卖的鱼,都是捕捞的野生鱼,品质有保证后,价格又不是很贵,多数大爷大妈都会跑过来买鱼。
小丽两姐妹为了店铺客流量稳定,还增加了多买多送的活动,就好比如,有时张文他们刚出海回来,通常都会有一些杂鱼杂虾的,卖又不好卖,吃又吃不完,经过几人的商量后,一直决定,只要在店铺消费满200元,都会送半斤咋虾杂鱼的,当然前提是店里还有杂鱼杂虾。
这不,一位大妈,走进店里,开口就问:“小姑娘,今天有杂鱼杂虾送吗?上次你们送的杂鱼杂虾,我用来煲粥给孙子吃,孙子说很好吃,很甜。”
小丽微笑的走上去,甜甜的道:“阿姨,有的,这两天才渔船才回来,你看要些什么?”
大妈一听,有杂鱼杂虾送,脸上也露出笑容道:“那行,给我称一条3斤左右的石斑,对了,小姑娘,等下送多点杂虾。”
小丽微微点点头,回答:“好的,阿姨你稍微等下。”说完转身拿起抄网,在鱼缸里捞出一条不大的条纹石斑鱼,转头对着一旁的大妈道:“阿姨,你看这条怎么样?”
大妈看着这条挺有活力的条纹石斑一眼,回答:“就这条,姑娘,你帮我看看有多重。”
小丽得到顾客的肯定,这才用棍子拍晕条纹石斑,这才放到电子秤上称了称,两斤8两,不到三斤,2.8x98=274.4元,对着一旁的大妈道:“阿姨,一共是274.4元,收你270元吧,好听一点。”
大妈满意的看着这小姑娘,竟然主动给自己抹了零头,心里想,明天再过来买,又有东西送,而且这石斑鱼一看就知道是野生的。
鉴别海鱼石斑鱼是否野生的,最主要的外观:野生石斑鱼的斑点比较浅且鱼肉呈白色,而养殖石斑鱼的斑点和鱼肉都呈深灰色。2,鱼身:野生石斑鱼的肉比较结实,这也算是野生海鱼的共性,而养殖石斑鱼的肉比较软。3,最后才是味道:野生石斑鱼的味道比较厚重,有种淡淡的鱼腥味,而养殖石斑鱼的味道比较清淡。口感:野生石斑鱼的肉质比较粗、口感稍微有点差,而养殖石斑鱼的口感相对细滑一些。
大妈经常出来买海鱼的,肯定有自己一套鉴别,多数都是看外观,鱼身。
小丽笑着送走大妈,期间送了半斤杂虾。
小小在一旁嘟着嘴道:“姐,你怎么又送这么多?”
小丽对着小小认真的道:“其实啊,我们送的越多,对于我们店铺来说就更好,看似我们亏了,其实不然,大妈有大妈的圈子,好吃而且品质能保证,我敢保证,大妈还没回到家,就已经帮我们宣传了。”
读者大大们不信的话,多去市场走走,跟着大妈后边可以听听,只要遇见熟人,肯定会说,这家便宜拉,菜又靓拉之类的。
小小这才点点头,原来还有这一层道理在。
小丽看着陷入沉思的小小,笑着点了点小小的额头道:“你啊,丫头,得多学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