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人世间、打水要注意(17)
周秉义正在宣传科办公室里,整理着文件。
“咚咚咚!”
周秉义对面的姚立松闻声抬起头。“进来。”
门被轻轻推开,一个年轻的通讯员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信。“周秉义,有你一封信。”
周秉义放下手里正整理的文件,将钢笔轻轻搁在一旁,伸手接过通讯员手里的信。
当他的目光触及上面的邮寄地址,发现是秉坤寄来的时,心里 “咯噔” 一下、难道是家里出事了?
他的手指有些急切地撕开信封,从里面拿出信纸,第一句话映入眼帘。
“亲爱的周秉义同志你好:
见字如面,家里一切都好。”
看到这,周秉义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
他继续往下读,“我找了个对象在棉纺厂上班,等到今年你和嫂子回来,我就打算领家里来让爸妈见一见。她性格特别好,对咱妈也孝顺,就是家里困难点,不过我觉得这都不是事儿。” 读到这儿,周秉义嘴角微微上扬。
信里接着写。
“对了哥,咱们这边有个女同志打水的时候掉井里了,之后就不孕不育生不了孩子了,我听人说知青点还有兵团那边没有通自来水,都得靠打水才行,让嫂子注意一些,不要逞能,打水的活,还得男人干,最好是给井边加高、省的出意外。”
巴拉巴拉巴说了一大顿家里的情况,周蓉和蔡晓光还有李素华。
周秉义的眉头微微皱起,在心里默默记下,兵团的水井连个井檐都没有,还真容易掉进去,下次见了面,一定要提醒冬梅,还是算了,有空把井边加高吧。
“家里一切都好,勿念。
此致敬礼!周秉坤。”
读完信,周秉义笑着把弟弟的信重新叠好,小心放进抽屉里。
老姚一直在一旁留意着秉义的表情,看着他的笑脸。“家里来的信?”
周秉义笑了起来。“我弟弟来的信,说家里都好,还说找了个对象,准备带回去给爸妈看看。”
老姚给自己点了一根烟,深吸一口,缓缓吐出烟雾,开口说道。
“秉义,上面的调令下来了,你最好还是考虑考虑,去了直接就是副团级干部,你知不知道我在这个位置熬了多少年才是副团级啊,二十多年啊。”
“秉义,要想成功需要才华,需要努力,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运气,你的机遇就是上次上头过来视察,如果不是你负责接待,那你也没有这么好的机会能调走。”
“没有了这个机会,你就是再努力再有才华,还是现在这个样子,没有任何改变,你这是命好啊,馅饼一下子就掉你头上了。” 老姚拍了拍秉义的肩膀。
周秉义叹了口气,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复杂。
“是啊,这就是一个大馅饼。” 他的目光望向窗外,思绪却飘得很远。
老姚看着他,沉默了片刻。
“这个郝冬梅就这么重要吗?”
说完,他看着秉义的表情,从那坚定的眼神中,便已经知晓了答案。
“大家都是从年轻时候过来的,我理解。”
周秉义听着姚科长的话,脑海中浮现出冬梅的模样,那个在苦难中依然坚强乐观的女孩。
他在心里想,自己不能丢下冬梅,冬梅现在就相当于无父无母,自己再离开她,那就真的只有她一个人了。
已经下定了决心的周秉义,面对好言相劝的姚科长,只是抿着嘴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他知道,自己的选择或许会让一些人不理解,但为了冬梅,他无怨无悔。
老姚见秉义没有接自己的话,也不打算再劝了。
毕竟好言难劝该死的鬼,自己也是看在和秉义是个有情有义的人,而且他们两个共事两年的份上才说的这话。
老姚手里拿着一份报纸。“秉义,你可得明白,‘是金子就会发光’这话,纯粹是骗人的鬼话。你想想,一块金子要是被压在厚厚的抹布底下,没人去把抹布掀开,它哪有发光的机会?这机会啊,有时候比什么都重要 ,你这次的调令就是明晃晃的好机会。”
“你瞧,”老姚抖了抖手中的报纸,继续说道。
“报纸上说了,那些经历过团结、批判,而后又回归团结的老干部,还是值得信任,能继续为国家做贡献的。我琢磨着,冬梅的父母就是这样的老干部。”
周秉义听着,微微颔首,接着打开了话匣子。
“有一次,郝冬梅去我们家,看到了家里的情况,还有光子片那破败的模样。她回去后就跟她爸说了,结果没过几天,冬梅的父亲就到光子片视察,还说要早日改善光子片的生活居住条件。”
“那可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着想啊,这样正直、清醒的好官,值得我们尊敬。”
老姚听后,重重地点了点头。“是个好官啊,秉义你要是这么说,那我支持你,留在这里。好官难得,你和冬梅的感情也难得。”
恰在此时,桌上的电话突兀地响了起来。
周秉义赶忙伸手接起电话。“喂?”
电话那头传来郝冬梅急切的声音。“我是郝冬梅,周秉义,现在来老地方见面。”
说完便干脆利落地挂断了电话。
周秉义放下听筒,看向老姚。“老姚,我出去一趟。”老姚挥了挥手,示意他快去。
周秉义匆匆赶到那片熟悉的白桦林,远远便看到郝冬梅的身影。
她站在一棵白桦树下。
待周秉义走近,郝冬梅生气地直视着他的眼睛,质问。“你为什么不跟我说,这么大的事情,这么好的机会。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周秉义急忙解释。
“我是不想让你担心,我以为我自己可以解决。我知道这机会难得,可我更不想因为前途而放弃你。”
“秉义,你调走吧,别因为我耽误了你的前途。”
“对不起,冬梅。”
周秉义向前一步。
郝冬梅扭过头去,不想让周秉义看到自己落泪的模样。
周秉义见状,缓缓走上前,轻轻从背后抱住了她。“冬梅,我们是同一类人,我希望我们两个能变成一个人,无论未来有多少风雨,都一起面对。”
“讨厌。”
周秉义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冬梅,我们结婚吧,我不想离开你,也离不开你。以后的日子,我们携手走过。”
郝冬梅缓缓回过身,凝视着周秉义的眼睛,坚定地点了点头:“好!”
不久后,两人的婚礼在兵团和知青点同志们的祝福中,热热闹闹地完成了结婚仪式。
兵团也贴心地给他们分了一处院子,院子虽然不大,但胜在独门独院、屋内还通了暖气。
周秉义今年要在兵团值班,无法回家过年。
他坐在桌前,认真地给父亲还有家里写了一封信,详细说明了情况。
。。。。。。。。。。
“周家、有你的信。”
穿着一身蓝色工作服的邮递员骑着自行车,稳稳地停在周家门口。
李素华听到声音,赶忙从屋子里面出来。“小张,哪来的信啊。”
“大姨,是从江辽建设兵团来的。”邮递员小张笑着递过信。
李素华接过信。“没有从川省来的信啊。”
小张摇了摇头。“就这一封。”
李素华仍不死心。
“小张,你再找一找,兴许是你没瞧见呢。”
“大姨,真没有了。”
李素华看着手里的信,叹了口气,勉强挤出笑。“谢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