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石重贵继位
第99章 石重贵继位
石敬瑭一共有七个儿子,四个已经被杀了,这个前面已经讲过了,李从珂杀了俩,张从宾杀了俩,还有两个去世的更早,其中老六是夭折的,名字都没来的及起呢就死了。现在只剩下了最后一个小儿子石重睿,年纪还很小,我查了一下,才刚四岁,也就是石敬瑭做了皇帝以后才生的。石敬瑭卧病在床的时候,宰相冯道进来探病,石敬瑭叫来石重睿,让他向冯道下拜,然后又让内侍把这个孩子抱着放在冯道怀里,意思是要托孤,让冯道辅佐幼主。这就让我想起来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有那么一段,就是魏明帝曹叡去世前,让八岁的曹芳抱着司马懿的脖子,对他说:“你看,这个孩子这么依恋你,希望你看在这个份上,好好辅佐他。”
等到石敬瑭闭眼以后,冯道就和侍卫马步都虞侯景延广商量立新君的事,景延广说,国家多难,应该立一位年长的君主。冯道本来就是一个模棱两可的人物,就依了景延广,决定拥立石敬瑭的养子石重贵为帝,于是就派了使臣,飞马前去奉迎新君。
其实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说,人家景延广是对的,新皇帝年长一点,有经验、有阅历、有主见,那相对就比较稳定,否则的话,立个小孩,很容易被别人控制。石敬瑭让冯道立石重睿,当然是很自私的,但是人家古代本来就是家天下,我打的天下当然给我亲儿子了,就像现在,你办的公司最后不也是交给你儿子吗。但是冯道做事就有点不地道了。
石重贵这时候已经晋封为齐王了,他接到冯道派来的使者,立刻星夜赶赴邺都,一路哭着来到保昌殿,就在石敬瑭的灵柩前即了位,随后大赦天下。朝廷内外文武官吏,也都各有加官进爵。
这时候,恰好襄州行营都部署高行周,还有都监张从恩,也从大梁来到了邺都献俘。新皇帝石重贵驾临乾明门受俘,命令将安弘超等四十多人全部推出市曹斩首。然后在崇德殿设宴,任命高行周为宋州节度使,加封检校太尉,原来的宋州节度使安彦威让他改任西京留守,兼河南尹,让张从恩去做东京留守,兼开封尹,也加封检校太尉。把那个山南东道节度使的设置给撤了,襄州被降为防御使,级别降了。邓州升格了,设威胜军,任命宋彦筠为邓州节度使,此外那些立功的将校,都各有封赏。加封景延广同平章事,仍然兼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景延广自恃有拥立之功,乘势擅权跋扈,其他的官员们都斜着眼睛看他。
当初石敬瑭弥留之际,曾经留下遗言,让刘知远辅政。景延广私下里劝石重贵,封刘知远为检校太师,调他去担任河东节度使,等于是把他赶走了。刘知远当然很不高兴了,但是也没办法,只好失望而去。
冯道、景延广这些人就打算派人去向辽国报丧,在起草奏表的时候,景延广说,我们向辽国称孙已经够了,就不必称臣了吧。冯道没吭声,既没同意,也没反对。他这个人就没什么立场,我觉得,冯道这个人吧,平常大家都懂的道理,他说的头头是道,皇帝要是忽略了,他可以提醒提醒。比如他当年跟明宗李嗣源说,士农工商,农民最苦,所以要体恤农民,像这种事,没有什么争议,他说的特别好,还给你朗诵首诗什么的。但是真的面临选择的时候,他没这个能力,往往就是默认别人的意见,自己不拿主意、不担责任。
李崧这个时候又被提拔为左仆射了,就从旁力争,说:“我们屈身事辽,无非是为了社稷,今日如果不向辽国称臣,他日战端一开,那个时候再着急费心劳力,恐怕就来不及了!”
景延广是坚决不同意再向辽国称臣。石重贵此时正倚重景延广,就听从了他的意见,写好了表章,向辽国报丧。晋朝使者到了辽国,辽国皇帝耶律德光看了表章以后大怒,当即派遣使者来到邺都,质问晋朝皇帝,为什么称孙不称臣?其实耶律德光当年就跟石敬瑭说过,以后就不要称臣了,自称儿皇帝就可以了。那既然石敬瑭都不再称臣了,石重贵当然也一样嘛。但是这事没什么道理可讲,耶律德光说什么都是对的。而且人家还说,你石重贵怎么回事?不先报告,就自己擅自继位?景延广很生气,瞪着眼睛说:“先帝是他北朝所立,所以对他奉表称臣。今天的皇帝是我们自己立的,不过是因为先帝的盟约,才卑躬屈膝地向他称孙,这已经是格外的谦逊顺从了,为什么还要向他称臣!况且国家不可一日无君,如果先帝晏驾,必须要先向他们报告,然后才能继位,恐怕国内早已经乱了,试问北朝,能负这个责任么?”
辽国使者听了,很不服气,就气呼呼地走了,回去以后就报告了辽国皇帝,耶律德光一听,更是怒上加怒,政事令兼卢龙节度使赵延寿这个时候也在旁边挑拨,火上添油。于是耶律德光就打算兴兵问罪,入侵中原。所以说这个赵延寿是个真小人,完全不管自己的出身,彻底的狗奴才。就像现在有些人,加入了米国籍,骂起中国来骂的最卖力,生怕其他的米国人不拿他当自己人。
但是上边说的这些事情,都没有引起新皇帝石重贵的注意,他这个时候正忙别的事呢,啥事呢?找美女,不是海选美女,人家石重贵是有目标的,他的目标是一个寡妇,而且还是石重贵的长辈,她就是石重贵的叔母冯氏。
这个冯氏啊,她的父亲是邺都的副留守,名字叫冯蒙,这位冯姑娘出嫁以前就是远近闻名的大美女,当年石敬瑭和冯蒙感情很好,于是就替自己的弟弟石重胤定了这门亲事,娶了冯蒙的女儿为妻,被封为吴国夫人。
可能就是因为这位冯氏长的太漂亮了吧,要知道自古红颜薄命,她的丈夫石重胤年纪轻轻的就被李从珂给杀了,冯氏年轻守寡,就免不得整天双眉锁恨,双目倾珠,哭哭啼啼的。石重贵看她长的美丽,早就对她心生爱慕了,只是因为她是自己的叔母,是自己长辈,再加上石敬瑭对家族中的妇女一向非常严厉,所以石重贵也不敢乱来!后来石重贵官封汴京留守,自己的元配魏国夫人张氏得病去世了,石重贵就很想勾引这位冯叔母,要她来做自己的继室。但是又一想,石敬瑭虽然在外边出巡,将来总是要回来的,回头他知道了这事,自己必然要受责罚。况且高祖现在只剩下了一个年幼的儿子石重睿,自己虽然实际上只是石敬瑭的侄儿,但是很受石敬瑭宠爱,石敬瑭对待自己不亚于亲儿子,以后皇帝驾崩了,自己继位的希望是相当大的,如果自己一时忍不住,那皇帝的宝座可能就没了。于是只好强行克制住,专心致志地筹划军事,最终平定了安从进的叛乱,立下了大功。从这一点来看,石重贵还是不错的。能够克制自己的感情,没有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比闽国的什么王延钧、王昶、王延羲那家子强多了。
现在石敬瑭死了,石重贵终于继承了皇位,就觉得自己终于可以为所欲为,求偿宿愿了。可巧了,这位冯叔母和石敬瑭的皇后李氏,还有石重贵的母亲安氏等人,一起来邺都奔丧,这些女眷们都在石敬瑭的灵柩前行礼。石重贵作为儿子,肯定得陪着嘛,他在旁边偷眼一瞧,但见这位冯叔母一身孝服,更是显得身材苗条,美丽非凡,看得石重贵呆立在一旁,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据说当年明宗李嗣源第一次见到花见羞的时候,花见羞也是穿了一身的孝服给前夫刘鄩守丧,民间传说花见羞一身白衣,美得不行,楚楚可怜。
这时候那位冯氏也正偷眼看石重贵呢,俩人四目相对,激情四射,电闪雷鸣啊,石重贵的魂都被勾走了。等到仪式结束,石重贵才按定心神,命令左右把冯氏领进邺都的行宫,拣了一所幽雅的房间,让冯氏居住。
好不容易到了晚上,石重贵先到李皇后、安贵妃那儿去请安,然后假装是顺便路过冯氏的房间。冯氏一看皇帝来了,赶紧起身相迎,石重贵说:“婶娘,辛苦了吧?我特来问安!”
冯氏说:“不敢不敢!陛下继承大统,妾正应该拜贺,哪里当得起问安二字!”说着就向石重贵裣衽行礼,石重贵刚要搀扶,冯氏却突然停住,故意说:“妾弄错了!朝贺应该在正殿才对。”
石重贵就笑着说:“对对对,在这嘛,咱们行家人礼就可以了,咱们坐下聊聊。”
冯氏就跟石重贵对坐,石重贵让侍女们都回避,然后他就跟冯氏道:“我呀,是特意来跟婶娘商量一件事的,我现在已经正位为帝了,万事俱备,可惜没有皇后!”
冯氏说:“元妃虽然去世了,难道你没有其他嫔妃吗?”
石重贵说:“嫔妃虽然不少,但是都不配做皇后啊。”
冯氏嫣然一笑,说:“陛下身为天子,想要什么样的才貌佳人,尽可以采选,中原这么大,难道还没一个中意的吗?”
石重贵说:“我意中是有一个人的,但是我不知道她愿不愿意?”
冯氏说:“天威咫尺,谁敢不依陛下呢!”
石重贵欣然而起,凑近冯氏身旁,在她耳边说:“我看中的这个人就是婶娘你啊。”
冯氏一听,是又惊又喜,低声说:“这可使不得,妾是残花败柳,怎么能去侍奉陛下呢!”
石重贵说:“这些我是通通不在乎。”随后就搂着冯氏进了卧房。
............
知识卡片:
本节的知识卡片咱们说两件事,一个是石重贵继位的事,史书上有两种记载,一种是说,石敬瑭去世以前,跟冯道说,让大臣们拥立石重贵,另一种说法就是咱们这一集里边说的,石敬瑭想让自己的小儿子石重睿继位,结果景延广和冯道擅自给改了,立了石重贵。
另一件事就是这位冯氏的丈夫石重胤,他本来是石敬瑭的弟弟,是敬字辈的,不过可能不是亲弟弟,而是堂弟,石敬瑭很喜欢它,就收他做了自己的养子,所以他降了一辈,成了重字辈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位冯氏就不是石重贵的婶母了,成了石重贵的嫂子了。
弟弟娶嫂子,这在古代根本不是问题。就是现在也没问题,虽然感觉有点怪怪的。古代这种事司空见惯,属于收继婚制。
历史上有些事情,由于年代久远,考证起来非常困难了,很多事情有争议,这也都是正常的,在没有明确的证据可以证明某种说法之前,对于其他说法大家也不能随意否定,只能等到以后有了进一步的考古发现和历史研究结果,才能有最终的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