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 第一百三十八章 凤翔平叛

第一百三十八章 凤翔平叛

第139章 凤翔平叛

皇帝看郭威这么谦虚,就更高兴了,这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于是又封郭威为检校太师,兼任侍中,而且还按照郭威的意见,加封了史弘肇、苏逢吉、苏禹珪、窦贞固、杨邠这些人,郭威不是说了吗,大伙都有功,都得奖赏。只有那个中书侍郎李涛,因为被罢了相,没得到什么封赏。

刘承佑对郭威还要继续打赏,看来是太高兴了,可见这三处叛乱,刘承佑心里压力应该还是蛮大的,现在郭威已经平定了两处,刘承佑的江山基本上稳定了,所以特别高兴,没完没了地赏郭威,郭威一再叩谢,说:“运筹帷幄,设计计划,这都是出自朝廷,征集部队出征,运送粮草,这都是出自各个藩镇,在危险之下,奋不顾身地参加战斗,这是出自将士。如今叛乱平定了,把功劳都归于我,再三赏赐,会折我的福的。我只想自己以后的余生都为陛下效力,等我有了其他功劳,再领赏就是了!”差不多是三揖三让。刘承佑听他这么说,这才到此为止。

过了一阵,这些受了奖赏的大臣们都反应,说是外界有些议论,说皇帝的赏赐只给了身边比较亲近的人,而对各个藩镇却丝毫没有赏赐,这未免重内轻外了,光是驻京干部升官发财,我们这些地方干部没得到重视嘛。所以人家郭威前面不是说过吗,我之所以能打胜仗,征集部队、运送粮草,都是各个藩镇出的力,人家也有功劳,你不能光奖励我这个带兵打仗的,人家那些藩镇虽然没上前线,但是在后方默默支持的人你也得奖。

皇帝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加封天雄节度使高行周为太师,加封山南东道节度使安审琦为太傅,加封泰宁节度使符彦卿为太保,封他叔叔、河东节度使刘崇兼任中书令,忠武节度使刘信、天平节度使慕容彦超、平卢节度使刘铢,都兼任侍中,朔方节度使冯晖、夏州节度使李彝殷也兼任中书令,义武节度使孙方简,就是当初跟着那个尼姑孙如意装神弄鬼的那个人,还有武宁节度使刘贇,都加同平章事。其他的还有镇州节度使武行德、凤翔节度使赵晖等人,也都加官进爵,各有封赏。

拉拢大臣,这是做皇帝的基本操作,如果连这种操作都不会的话,那就只能滚蛋了,在古代,皇帝也不能太贪功,尽管底下的大臣都会说,这都是皇帝陛下您操作得当、有如神助,但是你要是真的相信这都是大臣们的心里话,那就真成傻子了。有功劳大家都得分,有些人哪怕就是在旁边看着,他也得分。甚至有些人还从中作梗,只要他还活着,还占着这个位置,那也得分。郭威不贪功可能也是因为明白这个道理,一贪功就要树敌,人心就是这样,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时候赵晖围攻凤翔已经有一年多了,他听说河中和长安都已经平定了,唯独凤翔,自己还没有把它拿下来,当然免不得着急,我这拖进度啦。于是督促部众努力进攻,限期攻克。

王景崇现在困守危城,已经是智穷力竭了,能想到的办法都试过了,城里边的粮食也已经吃完了。他手下的幕僚周璨就跟王景崇说:“您以前和河中、长安互为表里,所以才能坚守到今天。现在那俩地方都已经被平定了,您打算依靠什么坚守呢?蜀国是万万不可靠的,不如投降吧,还是足以保全性命的。”

王景崇说:“唉,都是我一时失策,连累了你们,虽然我现在很后悔,但是后悔也来不及了。你劝我出降,说得也很对,城破我肯定是个死,但是投降也未必就能不死,你难道没听说赵思绾是怎么死的么,他不就是投降以后又被杀了吗?”周璨一听,知道,这是没法劝了,于是就退了出来。

所以说,不杀降兵降将很重要。两军交兵,不能把对方逼的拼死一搏,缴枪不杀这个是必须的。而且敌军投降,那是一笔收入,自己这边不用再死人了,也不用消耗弹药物资了,还收了一批战士武器。非要把对方逼的跟自己拼命,那就是一笔巨大的支出,人财物,全是损失。

过了几天,城外边的汉军攻城攻的更加猛烈了,王景崇登上城墙,四面一看,只见城外边,赵晖跨着马奔驰往来,正亲自冒着矢石,身先士卒,带着大家攻城呢,他手下所有的将士,看到自己的主帅都这么拼命,谁敢不卖力,城北攻得尤其厉害,王景崇不由的低头长叹:这帮货也不知道累。他猛然间心生一计,立即下城,召来亲信公孙辇和张思练,对他们说:“我看赵晖的精兵,大多都在城北,明天五更,你们俩可以毁掉东门,假装要出城投降,但是不要让他们进城。我和周璨带领牙兵杀出北门,攻击敌军。一旦要是得胜了,或留或走,那时候再说。万一失败了,也不过是一死,与其束手待毙,不如拼上一拼。”二人一听,都连连称是。王景崇又和周璨约定了,于是大家分别都去准备停当了,就等着天亮了行动。

等天到了五更时分,公孙辇、张思练两个人,就按时来到了东门,让手下的士卒们开始放火烧城门,王景崇不是交代了嘛,要毁去城门,然后假装出城投降。周璨也按时来到了府署,等着王景崇出来。没想到府署里面忽然着火了,而且火势极大,烧得烟焰冲天,热浪滚滚,人们根本就无法靠近。周璨急忙召集牙兵,大家赶紧提着水来救火,好不容易把火扑灭了,这府署里边的建筑已经被烧掉了一半,只有周围还有一些墙壁没有坍塌,但是王景崇住的地方一点儿都没剩下,烧了个精光,眼见王景崇全家都已经葬身火中了。

这时候公孙辇和张思练正好派了手下来约王景崇,这个人一看官署已经被烧成了一片废墟,不禁大惊失色,急忙跑回去报告。公孙辇和张思练一听,急得没办法,这时候城门都给烧掉了,主帅又自杀了,只好弄假成真,真的出城投降了。周璨那就更不用说了,他早就有投降的打算了,当然也一起投降了赵晖。

赵晖率领部队进了城,把王景崇的遗骨捡出来,折成了好几段。随后晓谕大众,不准士兵们劫掠百姓。然后立刻派遣手下去大梁,向皇帝报捷,于是这三处叛乱就都平定了。

那府衙里边的这场火到底是怎么着起来的呢?这个欧阳修的《新五代史》是有定论的,放火的就是王景崇自己,人家就是自焚的。我分析啊,他是在城墙上看到外边赵晖的部队攻城攻的那么卖力,自己一点机会都没有,所以他那个时候就已经想自杀了。而且他前面还跟周粲说过,我后悔连累了你们,我自己肯定是死定了,投不投降都得死。所以他不想让大家陪着他一起死,他也不想回头让人家羞辱,然后再游街砍头,于是就让自己手下两个将领假投降,实际上哪是假投降啊,明明就是真投降。假投降为啥要毁掉城门,历史上投降的多了,真的假的加起来就更多了,有几个把城门毁了的?人家真投降都不毁城门,你假的毁什么城门呢?

至于对周粲嘛,就更不用多说了,你前两天不是还劝我投降呢?我直接把自己烧死了,你爱投降就投吧,我死了就不挡着你了。

所以说,王景崇还是不错的,自己死,给手下留条活路。他说后悔连累了大家,还真不是虚情假意,人家是真的觉得自己前头决断失误,连累大伙了。

现在呢,咱们再来说说京城的事,当初刘知远进京,做了皇帝,那时候李崧跟着耶律德光去了北方,所以他在京城的房产,都被刘知远赏赐给了苏逢吉,苏逢吉这个人贪得很,他得了李崧的府第,人家府里的珍藏,还有洛阳的别业,也全都被他给占了。等到李崧回到京城以后,虽然被任命为太子太傅,但是家产的事也没人提,所以还是苏逢吉的。李崧也知道,自己刚回来,势单力孤,所以也不敢埋怨,不过房产证还在自己手上,于是就把它送给了苏逢吉,我估计可能是想讨好一下苏逢吉。

结果苏逢吉一看,理解错了:你这是什么意思,暗示我住了你的房子,让我还给你吗?但是他当面也没发作,就接过来了,那时候也不用办什么过户手续。等他回到家,就跟家人说:“我这房子是皇帝特意赏赐的,还用得着他李崧给我房产证!难道他还想卖人情么?”从此就跟李崧有了矛盾了。大伙看看,小人就这样,巴结他都得小心翼翼的,稍微弄不好就把他得罪了。

李崧有个弟弟,名叫李屿,平常喜欢喝酒,又没什么见识,这家伙完全不知道当前是个什么状况,他跟苏逢吉家的子弟在一起喝酒的时候,就常常埋怨苏逢吉,说他夺了自己的房子。苏逢吉听说以后,就更加怀恨在心了。

翰林学士陶谷以前是李崧的亲信,现在他却开始巴结苏逢吉了。可巧凤翔等地这时候发生了叛乱,当时都城都被震动了,史弘肇怕出乱子,因此亲自带着兵在京城巡逻,一旦遇到有罪的人,也不问情节轻重,一古脑儿都归在叛乱案当中,全都杀了。

给李屿驾车的司机名叫葛延遇,他拖欠债务,被李屿打了板子,于是就恨上自己老板了,他就去跟苏逢吉的仆人李澄商量,然后污蔑李屿要谋叛。苏逢吉看到了葛延遇的诉状,太好了,我正要找李崧的事呢,这不,就有人给我递刀了,于是就把这份诉状交给了史弘肇,然后还派人去请李崧到自己家来,神色从容地跟他说起葛延遇的事,还装得唉声叹气,你们家这个司机啊,唉,用错人啦,得罪小人啦,我也很同情你啊。李崧还以为他是好人呢,还请他帮忙照顾自己的小女儿。苏逢吉假意答应,然后命家人送李崧入狱。当时因为葛延遇诬陷李屿这件事,搞得人人自危,大户人家都开始防备自己家的仆人了。都自我检查检查,自己有没有得罪过家里的仆人。

苏逢吉这种人啥时候都有,而且是防不胜防。他这个人是挺有才,但是人品确实坏,而且特别爱杀人,这种人很可怕。

...............

知识卡片:

我们前面讲了,郭威和很多大臣都被加封了官职,不过呢,有一个人现在却冷清的很,他就是原来的洛阳留守王守恩,王守恩这个人性格非常贪婪卑鄙,他在洛阳,利用职权,想尽了办法给自己弄钱,欺负老百姓,无耻到了极致,他不嫌钱多少,什么钱都要。举几个例子吧,比如老百姓家里有丧事的,出城埋葬要给他交钱,上公共厕所也要交钱,就连讨饭的乞丐也得交钱,他要是发现谁家有权有势不太好惹,他就怂恿自己的部下去人家家里偷。有一次,有一家有钱人娶媳妇请客,王守恩就跟几个戏子一起去了,冒充人家家的客人,贱兮兮的要了几两银子才走了。这好赖也是个洛阳市的市长,这种作为真的是难以想象。

公元949年的八月十三,郭威从河中班师回京,当时要经过洛阳,按道理,王守恩是应该出来迎接的,结果王守恩倒是出来了,坐了个轿子,晃晃悠悠的,谱大的不行。郭威知道以后非常生气,就跟手下说:“你去告诉王守恩,说我正洗澡呢,让他回去吧。”

随后郭威就用中书省的名义写了张便条,让保义军节度使白文珂到洛阳来接王守恩的班,白文珂接到信以后挺诧异,这种任命应该有正式文书,需要几个宰相盖章签字的,他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反正郭威现在是老大,他让咋办咱就咋办吧,而且从陕州调到洛阳也上了个档次。

陕州和洛阳很近,没几天白文珂就来了,王守恩这时候正在别墅喝茶呢。他的部下慌慌张张的跑进来,跟他说大事不好了,新任的留守已经到府衙里上任了。王守恩赶紧回府去看,远远地就看见自己家一百多口人,都站在大街上,被人家给赶出来了。周围还有一帮老百姓在那看热闹,脸上的表情好像都很高兴。王守恩这会还算聪明,没有跳着脚骂人,这事来的太突然,肯定不简单,于是就把自己家人都带到了别院里,先安顿好了。

他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是郭威下的命令,让白文珂来的,王守恩就给朝廷写了一份奏表,把自己的委屈说了一下,但是这时候谁愿意得罪郭威啊,所以这件事就没下文了。

王守恩没办法,就跑到了汴梁,结果也没人鸟他,他就到处去找人贿赂,最后朝廷作出决定,念在他原来对后汉政府有些功劳,所以就赦免了他贪赃枉法的罪过,王守恩交出了几个替罪羊,让朝廷杀了,算是有了个交代。

对于这段历史,欧阳修是这样评价的,自古以来,所有混乱导致亡国的国家,最先被破坏的往往都是法律制度,白文珂、王守恩都是后汉的高层官员,郭威作为枢密使,就相当于国防部长,他竟然可以拿着一张便条,随随便便就对这些人进行任免,这就说明国家的制度已经形同虚设了。白文珂和王守恩明知道这不符合制度,但是不敢不从,郭威也不害怕别人说他专权,朝廷也不管不问,这样下去,国家就快完蛋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