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民脂民膏,不可烧
“瓦剌大军在大胜之后,其实也需要休整一段时间,毕竟他们也损失了不少人马。”
“而且就连瓦剌太师也先都没想到,他会以十万骑兵,击溃我三十万大军。”
“也先犯我边疆,只不过是因为朝廷断绝和瓦剌的互市、朝贡,使得草原上生活物资短缺。”
“瓦剌骑兵起初只是打算用武力逼迫我大明,继续向他们输出物资。”
“蒙古人并不是铁板一块,他们也分瓦剌、鞑靼、兀良哈。”
“也先想要攻入我京畿之地,必然要联合蒙古其他两部。”
“所以,瓦剌在土木堡得胜后,才会先行北返草原集结更多兵力,而不是乘胜叩关。”
“只有集结整个蒙古之力,他们才能再次南下,意图重现蒙古旧日入主中原的荣光。”
于谦的军事造诣不低。
当着朱祁钰和重臣们,于谦分析得条理清晰。
“所以臣请殿下,利用瓦剌回撤的这段时间,急召南方勤王之师北上。”
“臣估计,在瓦剌围困京师之前,山东、河南的驻军可以得入京师。”
“山东河南在京师南面,他们北上的时候要经过通州。”
“既然他们要过通州,与其两手空空,还不如能拿多少军粮,就让他们拿多少军粮。”
说了半天,于谦又回到了原点,还是关于如何把通州的粮食运到京师。
而且于谦之前巡抚过山西河南两地,熟知地方军队事务。
“准!”
“此事,就由周卿、于卿、陈卿,你们三人通力合作!”
朱祁钰听后,大手一挥。
“勤王之师自己动手,将士们都能亲眼看到,他们才会心安,他们才会士气高涨。”
朱祁钰说得更加直白。
“周卿,你除了继续巡抚顺天以外,孤还给你挂都察院副左都御史衔,挂兵部左侍郎衔。”
朱祁钰给的这一连串的头衔,不真是想让周忱成为都察院、兵部的副长官。
一个官员身兼职三个部门,还都是一二把手,还都是要害部门,这多少有点不切实际。
而是周忱有了户部尚书的实权,以及另外两个部门的副职头衔以后,他就可以更好的完成任务。
都察院监察百官,周忱挂副左都御史,就可以弹劾不尽心尽力运送粮食的官员。
兵部处理军务,周忱挂兵部左侍郎衔,就可以更好的和北上勤王军队的沟通协调。
再加上周忱刚刚才被朱祁钰升为实权户部尚书,他就可以调集一切可用资源,来把通州存粮运到京师的粮仓里面。
“臣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周忱还能说什么,他只能保证完成任务。
“通州有四仓,其中储粮最多的大运西仓,在通州城外,没有城墙可以用来固守。”
“双崖先生,切记先把大运西仓的库存转运北上。”
陈循也是老于钱粮之道。
他提醒周忱的话,也很有道理。
通州附近,一马平川之地。
瓦剌骑兵在平原之上,可以借助马力往来驰骋。
孤悬城外的大运西仓,在瓦剌的面前,就是一只待宰的小肥羊。
“殿下,要是实在来不及转移通州存粮,臣建议一把火烧了,免得落入敌手。”
“兵法之道,不是有一计,叫做坚壁清野吗?”
开口的重臣,是刚刚被朱祁钰升为工部尚书的高谷。
高谷这话,一来是献计献策,二来也是不愿意看到陈循专美于前。
要知道,同样都是内阁大学士,高谷和陈循素来不和睦,两人时不时还给对方下绊子、上眼药。
经过高谷这么一说,众人都是犹豫了起来。
就连被朱祁钰委以重任的周忱,也不由得眉头紧蹙。
现在是八月秋时,瓦剌人就算需要时间整合内部后南下,他们也会在大雪纷飞之前。
寒冬腊月,可不是大动干戈的好选择。
所以留给周忱的时间并不宽裕。
从通州运粮到京师,还是百万石,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要是真的运不完,只可能是让瓦剌人捡一个现成的大便宜。
不过要是真的按照高谷所言那般烧了,众人又觉得太过可惜。
“通州的存粮,乃是京师命脉,乃是百姓血汗,乃是漕工历经千辛万苦。”
“一把火烧了,天下老百姓不答应!”
于谦爱民,在巡抚河南山西的时候,他就深得民心。
“红衣官袍,百姓血染。”
“我等为官之人,不事生产,全靠老百姓供养。”
“高公,要是烧了那些民脂民膏,你我还有什么颜面,继续穿这身官服?”
于谦摇了摇头,对于高谷的提议持否定态度。
“可要是不烧,就是姿敌,便会引来更多灾祸。”
高谷脸上一红。
高谷为人沉稳,他只是想为难一下陈循,顺便说出自己的看法。
“可由户部调拨民夫、车辆运送,而且不是白调,朝廷拿出银钱给他们作为酬劳。”
“还可以发动京师百姓,若是能够协助运粮的,都发放银钱。”
于谦提出了一个建议,又或者说是方向。
“臣觉得可行!”
陈循站了出来。
你高谷不是挤兑我吗?
我偏偏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好让你知道什么叫做打脸!
“京师户籍约有十万户,按照一户五口人计算,共计五十万人,除去老弱病残,可抽调不下二十万人协同运粮。”
“通州存粮百万石,除了户部安排专人,北上京师军队,咱们还可以让百姓们协助运粮五十万石。”
“落到每一个人身上,就是五石。”
“一石合约百二十斤,两石不到三百斤。”
“如此算来,一人往来只需三到五次。”
“通州距离京师四十几里地,一天便可往返一次,四天便可完成配额。”
陈循说完,得意的向着高谷挑了挑眉毛。
“臣建议,不分军民,运粮一石者,朝廷赏赐一钱银子。”
“百万石存粮的运送费用,只需要十万两就可以了!”
作为陈循举荐的冯按,也是出来配合陈循。
“一石粮食,按照去年的市价是四百文。”
“通州百万石存粮,价值约在四十万两白银。”
“两相比较,用十万两赚四十万两,朝廷只赚不亏。”
“更何况战时粮价必定飞涨,不是区区四百文就可以买得到一石粮食用来果腹的!”
为了说搬运存粮划算,冯按更是列举了一大串数据。
怎么看,都是划得来。
“好!”
朱祁钰忍不住喝彩一声。
“我大明人杰地灵,有诸位如此作为之士,瓦剌定然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有诸公在,何愁强敌不灭,何愁大明不中兴?”
朱祁钰忍不住喝彩。
而且朱祁钰也算是看出来,能够跻身庙堂之人,绝不是碌碌无为、浑浑噩噩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