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雅宝路,国际倒爷
接下来几天在杨建华的强烈建议下,一行人在京城好好玩了一圈。
看了故宫,去了长城,逛了潘家园,
这时候的故宫还不用预约,去长城也不是看游客是不是秃子,
潘家园还带点老派的作风,古意盎然,不像后世那样搞得跟酒吧街一样灯红酒绿,也没那么多琳琅满目的小商品。
最让王志勇他们印象深刻的无疑是到了晚上大马路上经常看到跳迪斯科的年轻人。
一帮小年轻扛着录音机穿着新潮的服装凑在一块又唱又跳,特别是那些小广场上面更是热闹。
也就这时候还没那么热,晚上乘凉的人不多,大多数都早早就休息了。
有些脾气不好的站在窗子里吆喝着让小点声,下面的人依旧我行我素。
王志勇看了半天,总感觉这一幕有些熟悉,这不就是后来被称为街头一霸的广场舞那批人吗?
算算年龄,八十年代二十啷当岁那帮人再过二三十年刚好卡在退休这么个门槛上。
特别是女的一般50就退休了,再碰上那种危险职业,45就退休了。
算下来正好就是这帮人,还真是将爱好贯彻到底啊,打年轻就不消停。
林成良他们看的是眼巴巴的,有些蠢蠢欲动。
但王志勇却没任何兴趣,他们这次也不是来玩得,哪有那么多心思还去跳个舞什么的。
后面杨建华还想再带着他们去玩玩,被他给拒绝了。
“六哥,差不多了,咱们是来做买卖的,玩个几天就行了,再玩下去心就该散了。”
“那行吧,你有什么想法没有?咱们要过去吗?”
王志勇摇了摇头,拿着自己手里的京城地图研究了一下说道:
“先不急,你知道这边有倒爷的聚集地吗?”
“这个……我不太清楚,不过之前听坑我的那小子说好像在雅宝路那边有一帮人专门干这个的,不知道准不准。”
“雅宝路?你没去过吗?”
“我去那干什么?我又不跟他们来往。”
看着杨建华一脸不屑的表情,王志勇也是一肚子的无语。
你别管来不来往,这做买卖的,你不得先了解了解吗?
正所谓知己知彼,消息当先,你这什么也不知道一个猛子扎进去能不淹死吗?
“六哥,知己知彼才能做到百战百胜,做买卖也一样,两眼一抹黑什么也干不成,咱们明天先去雅宝路看一看。”
听他说完,杨建华先是迟疑了一下,但是很快就明白过来。
“嗨,我知道了,总感觉跟你一比我还真就不是做买卖的那块料。”
王志勇心说你才知道啊?
要不是觉得这个杨建华有点关系,而且他手里有现金,又能帮自己解决一些麻烦,王志勇甚至都懒得带着他。
纯粹菜鸟一个,这种人是别人最喜欢的那种肥羊,
今天他这个意见其实也是想看看对方到底什么想法,如果杨建华不想听自己的,那他或许转头就自己去做,省得到时候搞出来一堆麻烦。
现在看来虽然他什么也不懂,但是对自己还是很相信,关键是听劝,这就很好。
晚上王志勇叮嘱林成良他们收收心好好休息,自己就回房间洗漱睡觉了。
第二天一大早杨建华就带着他弟弟杨建国两个人一起过来了。
“六哥,七哥,早啊。”
“大勇早,走先吃早饭去,吃完咱们就出发。”
“行,走着。”
一行人奔着旁边不远处一家羊汤馆去了。
相对于豆汁卤煮或者豆浆油条,他还是喜欢喝碗羊汤,再配俩烧饼,吃完身上暖烘烘的,舒服。
“这里就是雅宝路?”
“没呢,前面那条路就是,一拐就到了。”
虽然还没到地方,但是他们已经能看到路上时不时走过的一些苏联人,一个个脚步匆匆风尘仆仆的,有些人手里还提着大包小包的。
绕过前面路口,往右一拐,雅宝路就到了。
王志勇一到这里就吃了一惊,整条路上两边全都是大大小小的门店,外面挂着花里胡哨的招牌。
说是门店其实就是一些小平房,门口也不宽,大概一米左右的样子。
大多数店铺门口都挂着两块布做成的门帘。
门帘上写着字,不过都是俄文,他们谁也不认识。
招牌上同样是俄文,没一个汉字。
要不是大家清清楚楚记得自己是在京城,并且一步步走过来的,还以为自己一转眼进了苏联呢。
“咱们去哪?”
地方是到了,但是来这干嘛,怎么弄一帮人没一个知道的。
“先不急,走走看看,找个店随便问问。”
按照王志勇的想法,既然有这么一个地方,那别的不说,对于老大哥那边肯定是比自己这帮菜鸟了解的更多。
要想吃这口饭,那肯定要了解清楚,总不能什么也不知道就闷头跑过去。
结果他们转悠了半天发现这路上人挺多,可每一个搭理他们的。
直到王志勇看到一家店里面没人,刚要进去问问,结果就被人家赶出来了。
“干什么的你们?”
“你们这不是卖东西的吗?我们进来看看。”
“看什么看?不招待国人,出去吧。”
“不招待国人?什么意思?都什么年代了还搞华人与狗不得入内那套?”
“嘿你这小屁孩,嘴可够毒的啊?别想着给爷扣帽子,爷不吃这一套。”
“我嘴怎么毒了?不是你说的国人不能进吗?”
说实话,王志勇是真有点生气了,
他知道这个年代崇洋媚外的厉害,但没想到这么明目张胆,一点脸面都不要了,
这么大一条街上做生意还敢这样,明晃晃的就告诉你国人不准进,这特么也太嚣张了吧?
那人见他一脸气愤的样子,也是非常无语,嘴里嘟嘟囔囔的说道:
“特么的,大清早够丧气的,又遇上几个生瓜瓤子。”
眼看着王志勇他们还没走,而且身后还冒出来几个大汉,那老板瞬间就有些怂了。
他犹豫了一下才举起台面上一块木头板子说道:
“小家伙,不是我歧视国人啊,这个牌子看到了没?识字不?”
王志勇当然识字了,他一眼就看到上面写着‘不接待国人,仅限苏联人入内’
这特么不还是歧视吗?
“认识,怎么了?这不是歧视?”
“哎呀,我怎么跟你说嘛。”
那人无语的丢下牌子哭丧着个脸说道:
“我们这做的都是苏联人的生意,又不跟国内打交道,这个罐头看到了没?出门右拐有个小卖部,两块五一罐,我这边卖十六,你买吗?”
“卧槽……”
王志勇暗骂一声,心头一凉,等气消了脑子瞬间就想明白了。
怪不得这里只做苏联人生意呢,他刚才被气坏了忽略了一点,这里不是批发市场,也不是普通商铺。
这些人看似是做买卖的,但其实也还是倒爷。
不是说倒爷就一定要在边境待着,其实别的地方也有,就比如这雅宝路上面这帮人。
他们就在这里等着,京城作为首都,苏联人进来的第一站除了边境要想买东西基本上都会来这边。
而这些倒爷就在这里开了家店,久而久之苏联人就知道了有这么一条倒爷街,慢慢也都聚拢过来了。
这边卖的东西因为都是对外,所以特别贵。
至于苏联人为什么买贵的?很简单,因为这帮人有门路能送出境啊。
你别管人家是走正规渠道,是汽车火车还是轮船,又或者是正常过境还是走私。
总之一个苏联人在国内是决计搞不定这些弯弯绕的,那么倒爷的属性就凸显出来了。
像边境那种那只是小倒爷,赚点辛苦钱,真正有实力的基本上哪有亲自下场的啊,
这雅宝路基本上就属于有实力的那一批。
之所以不接待国人,无非就是嫌麻烦一刀切而已。
你想啊,这边做的是苏联人的买卖,你一个国人过来是干嘛?
买东西吗?小卖部百货大楼供销社,实在不行还有友谊商店,哪里买不到?
那还有别的吗?当然有,那就是打听消息的,找门路的,什么人都有。
搞得这些店主不厌其烦,最后直接统一口径全都不接待国人了。
弄明白以后,王志勇也是有些尴尬。
“不好意思啊,我不太了解情况,不过你这脾气也太暴躁了吧,一上来就说话那么冲,我才一肚子气。”
“你让我怎么不暴躁?这一大早上了一个顾客也没有,好不容易来个人还是你们这么一帮人,你想我怎么不暴躁?”
也是,这一大早的还没开张呢就被自己一帮人给搅合够呛,换个人也得生气。
王志勇讪笑一下,不过他没打算就此退出去,因为他发现这个店主顶多是脾气差点,其实人还不错。
“大哥,是这么回事,我想你也知道我们的来意,你看怎么合适?”
“不行不行,我没那闲工夫,而且你这么大不在家待着出来折腾什么?你以为那边境是好玩的啊?”
眼见对方油盐不进,王志勇灵机一动,突然伸出一根手指头。
“一百块,换你个消息,可以吗。”
“别说一百了,一千也没用,你看我像是差那一百两百的人吗?”
“那就一千!行不行给个痛快话!”
“一……行吧,一千,说好了啊。”
眼看对方一脸无奈的样子,王志勇微微一笑,一千块虽然很多,但是万一得到点有用的消息那就值。
“想知道什么问吧。”
一听真有戏,之前一直在后面看戏的杨建华兄弟俩立马眼前一亮,特别是杨建国,他年龄小藏不住事,立马从外面挤进来问道:
“你们都是怎么跟对面做买卖的?东西是怎么运过去的?”
他们之前晕了一批东西结果一点没剩,到现在心里还挂念着呢。
结果他这句话刚问出来,不仅店主脸色一下就黑了,王志勇也是满脸的无语。
他回头看了杨建国一眼,心说大哥你行不行啊?一上来就掏人家老底,那能说吗?
眼看着对方要赶人了,他赶紧出声阻止。
“大哥大哥,别急,别着急,我这位哥哥不是行内的人,他不懂规矩,您别生气。”
听他这么一说对方脸色才好看了许多,不过看着王志勇这么大个孩子又不免失笑了起来。
“呵,他不是行内的,你就是呗?你今年多大?有十岁吗?”
其他人看他这样隐隐有些生气,特别是林成良直接往前走了两步,眼看着就要上前打人了,幸好被王志勇拦了下来。
杨建国还不知道自己差点闯祸,依旧眼巴巴的想继续问,好在杨建华不是傻子,多少有点眼力价,立马拦了下来,同时脸上也有些尴尬。
“行啦大哥,别这么大气性,和气生财好不好?你也不用管他们,我问几个问题,你要是觉得能说就说不能说也没事,好不好?”
对方看了他一眼,想着那一千块钱,反正也是白赚,咬咬牙说道:
“行吧,你想问什么,不过别想着问太多,给你半个小时,再多就不行了。”
“没问题”
时间紧迫,王志勇只能长话短说。
他问了一下边境的哪几个城市能通关,又问了一些货物出关的手续,
还有税费,登记,等问题,以及对面的状态什么的。
虽然时间只有半个小时的,但是得到的消息可一点都不少。
按照这位老板所说的,中苏两边真正开始贸易的时候差不多是85年左右。
但是当时仅仅只有零星一点,后来到了88年才慢慢壮大起来。
现在是90年,这帮倒爷还处在初级阶段。
刚开始只是一帮留学生去苏联发现那边物资紧缺,然后就顺手带了点自己这边的皮夹克啊帽子鞋子甚至罐头什么的。
结果发现就自己行李里面带的那点东西卖出去以后一转手就赚了自己一年的生活费。
这特么谁受得了啊?走一趟一年的生活费出来了,那多走几趟还得了?
后来这些人的经历就传出来了,先是其他留学生有样学样,接着就是一帮消息灵通的人入场了。
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各种方式带着行礼过境去兜售商品,赚得盆满钵满。
只不过这帮人都是小打小闹,他们本钱少,也没什么关系人脉,舍不得租车厢,也舍不得交运费,
就只能在限制重量之内,尽可能的带一些性价比高的商品,过境以后在火车站台上售卖。
后续渐渐有人做大,开始去莫斯科销售。
再后来就是正规军登场了,就比如面前老板这种人,一般是小有身家,同时又有些关系的。
能通过关系搞到一点点车票或者车厢位置,捎带更多的行礼过去,同时又能够找到有些紧俏物资的供货商。
算是一种商品掮客,这边拿东西转头卖到对面,赚一笔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