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臣,反对!
此话一出,李二暗暗点头,这一番话说的很有见地。
而苏澈还没说完,他顿了顿,继续道:“贞观九年,吐谷浑刚跟交战,这个小国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国力虚弱,内乱不断。
顺(吐谷浑可汗)既久质于隋,国人不附,未几为臣下所杀。其子燕王诺曷钵嗣立。
诺曷钵既幼,大臣争权,国中大乱。
吐蕃这是捡了咱们的便宜。
他们率羊同共击吐谷浑,吐谷浑不能亢,走青海之阴,尽取其赀畜。
打垮吐谷浑后,吐蕃又乘胜折向东南,击破了党项及白兰诸羌。
眼下他们率兵近二十万,在松州蠢蠢欲动,这俨然是想试探咱们的底线。
若大唐同意赐婚,他们则会趁机抬高身价,和大唐结兄弟之好。
那就正式确定了吐蕃的身份,或许会有几年的和平。
但同样的,吐蕃在消化了这一次战争的成果,国力必将会有一次上涨。
那时候打起来,肯定不容易。
正所谓,骄兵易败。
吐蕃此刻捡了软柿子捏,已经盲目的认为自己天下无敌了。
但是他们还有一些理智。
所以赐婚只是一个试探的借口。
因为最终结果并不会改变。
臣以为,要尽早做准备。
然大唐是王者之师,不可能主动率兵攻打吐蕃,不如静观其变,以不变应万变!”
听到这话,李靖都忍不住叫好啊。
朝堂之中,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清楚局势。
却没想到,被眼前这个十来岁的小年轻给说透了。
吐蕃什么心思?
那就是想吞并天下。
跟他们没有道理可讲的,只有手里的兵器,才能说服他们。
只不过,满朝无人附和苏澈。
李二扫了众人一眼,“你们觉得苏澈之言如何?”
“太激进了!”苏勖出列道:“陛下,吐蕃既派遣使者过来求婚,那必然是抱着善意来的。
若是咱们在松州东军,岂不是弄假成真?
吐蕃需要时间,难道咱们大唐就不需要时间了?
关中大旱,至今才稍稍缓过来。
贞观三年,迎战突厥,兵力十几万,波及,秦,陇,晋等地。
贞观九年至贞观十年春,对吐谷浑用兵,发兵十万余。
这两次大战,几乎掏空了国库。
正如你说的,吐蕃勒兵二十万,那咱们起码也需要十万兵力方能应对。
这需要多少粮草辎重,你可明白?”
“臣附议!”紧跟着韦挺,杜楚客等人也纷纷附和。
别以为李泰身边就那几个人,朝中有很多大臣其实都已经被李泰给收买了。
这死胖子才是真正的笑面虎,表里不一。
李承乾给杜荷使了个眼色,杜荷急忙出列,“陛下,臣以为苏县伯言之有理,只有千日做贼,岂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明知吐蕃贼心不死,难道咱们还要刻意奉承?
咱们大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唯唯诺诺了?”
“不错,臣以为苏县伯说的对!”
紧跟着,赵节,十大罗汉都纷纷出列,就连房二愣子也站了出来,“臣附议!”
李承乾冷眼看着李泰,就你有人?
他就没人了?
眼看双方又吵起来,李二急忙摆手喊停,随即看向了李靖,“药师,你怎么看?”
正看好戏的李靖脸色顿时一苦,出列道:“陛下,臣以为龙亭县伯说得对,以不变应万变才是。
这赐婚是万万不能答应的,若是赐婚之后,吐蕃转头来大咱们,那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了兵?”
李二点点头,这件事说到这里就行了,毕竟现在还没打起来。
而且吐蕃得使者也还没到,变数太多。
李二道:“这件事就说到这里,吐蕃使者进京,鸿胪寺那边要第一时间知会朕。”
两边偃旗息鼓,苏澈首秀小试牛刀,虽然李二没表态,但李靖这等明哲保身的人都站苏澈了,可见他的确说到了皇帝的心坎里。
从李泰等人阴沉的脸色便能看出来。
“还有没有奏?”李二再次问道,“若无奏,便退朝!”
话落,李承乾急忙道:“臣有本奏!”
“讲!”
“今日,龙亭县伯向东宫捐赠了一批藏书,共计九万余卷,臣打算在长安县选一块地,修建皇家图书馆。
这皇家图书馆,面向所有人,不管是贩夫走卒,还是文人学士,都可以入内看书。
不仅如此,臣还打算在天下主要的州府修建类似的图书馆,以满足天下人的需求。”李承乾朗声道。
什么龙亭县伯捐赠的,那是卢家的。
卢承庆脸都绿了。
所有卢家的官员,一个个都气的不行,没想到,苏澈居然真的这么干了。
这等珍贵的藏书,居然免费给那些泥腿子们看。
对这些书,是亵渎。
对卢家,更是!
众人都不由的看向了卢承庆,心说太子这是疯了。
居然当众得罪卢家。
这图书馆立起来,就等于卢家永远会被人耻笑。
那种羞辱,谁能受得了?
所以,卢先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臣反对!”
“臣,也反对!”
紧跟着卢家十几个官员纷纷出列。
卢承庆也出列道:“陛下,微臣反对。”
李二像是早就猜到他们会反对,波澜不惊的道:“理由!”
“太子殿下始建图书馆的心是好的,可这图书馆应该为饱读诗书,有志之士而准备。
若是贩夫走卒都能随意进出,那岂不是成了菜市场了?
再者,若是免费租借,那是对知识的亵渎。
而且修建图书馆,耗费巨资,太子殿下要在天下主要州府,哪怕是百万缗钱财都打不住了。
所以臣反对,还希望太子殿下能够以国事为重!”
言下之意,就是再说李承乾轻慢了国事,再瞎搞。
李承乾也不生气,他也很清楚,这图书馆建立,对卢家是何等的耻辱。
只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他跟卢家似乎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就算他们站在自己的对立面,那又如何?
他是大唐太子,大唐未来的君主,岂能被臣子给要挟了?
还不等李承乾开口,紧跟着薛家人也站出来反对,李泰一脉的人也都出来反对。
一时间,整个太极宫八成之人都纷纷反对!